感覺現在不耐餓了(我已經開始餓了)
2023-08-07 13:49:44 1
天津人講究,應時到節,什麼季節選什麼食材!
即使在老以前,白雪皚皚啥都沒有的冬季,天津人也能吃出花樣來。
不信?~
且看,天津衛「冬令四珍」——鐵雀兒、銀魚、紫蟹、韭黃。有葷有素,天上飛的地上長的水裡遊的,全都有!
津菜專家說了:冬令四珍雖是津菜的典型菜餚,但它們不是飯店菜餚,而是天津最家常的冬日美味。
盤子裡的韭黃炒雞蛋
天津人的發明——韭黃韭黃,最初產於,清朝同治年間。
以為遇鬼中邪,未曾想收穫美味
當時在津西芥園(今紅橋區芥園街)一朱姓花農,誤打誤撞在暖房種花時,發現草帘子上長出似韭菜的「黃草」,以為遇鬼中邪。本想剪去這不祥之物,卻聞到一股韭菜清香。嘗試之後,全無韭菜的辛辣味道,鮮美異常。
自此,韭黃應運而生!
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時,其五姨太是天津楊柳青人,燒得一手好菜,最讓袁世凱百吃不厭的,就是韭黃炒肉絲。他的經典吃法是用饅頭夾著韭黃炒肉絲吃。每吃必過,肚脹為止。
冬日下酒菜,炸熘鐵雀兒這道美味只能留在記憶中,現在逮鐵雀兒可是違法的!
鐵雀兒就是麻雀,爪黑,羽毛呈暗褐色。為啥麻雀前面一定要加一個「鐵」字呢?據老天津人說,抓來的麻雀根本就養不活,不吃不喝撞籠而亡,所以說這東西性子「鐵」,得名鐵雀。
既然養不活,那就「下酒」吧!
最正宗的天津衛做法是把鐵雀兒用料酒、精鹽、蒜末醃製入味了,過油炸,最後加入糖醋,淋上芝麻油。
每到嚴冬,鐵雀兒的羽毛漸豐,肉脯肥嫩。小夥伴們是否還記得,那一年大雪過後,在小院子裡拿個小簸籮支起來綁上繩,在地上撒一把米,看著麻雀進入「狩獵範圍」拉繩扣鳥一氣呵成?褪乾淨了毛,不管是煎炸還是燉烤,在單調的冬季,這可都是香到讓人吞掉舌頭的美味啊!
衛河金眼銀魚,中國四大名魚銀魚,早在明朝時期,就與松江鱸魚、黃河鯉魚、長江鰣魚,並稱中國四大名魚
銀魚肉質細膩、全身潔白如玉、無鱗無刺、無骨無腸無腥、營養豐富,人稱「魚參」。但是要論最美味、最珍貴的還屬金眼銀魚。要知道,其他省份的銀魚都是白眼銀魚,而只有天津三岔口附近的銀魚是金眼銀魚。
銀魚因不用清理可直接烹製,又因其肉質鮮美,味似黃瓜的清香,從明代起就備受皇室的喜愛。每年的冬天,皇上會派太監住在天津,等待捕撈金銀魚。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太監劉瑾為其專門設置「銀魚廠太監」,當年叱吒風雲的袁世凱還為其設置「銀魚稅」。
不過,非常遺憾的是,金眼銀魚恐怕也就只有老一輩的天津人品嘗過。自從六十年代河水改道,在三岔口附近設閘門以後,因為沒有回流,自此就再也沒看到過這金眼銀魚。
紫蟹一菜壓百味螃蟹種類繁多,但天津人獨享的只有紫蟹
紫蟹本來生在河溝邊上,是螃蟹孵出來的最後一代小蟹。紫蟹不同於大河蟹,從春夏孵化出來,長至秋涼,也就如銀元、銅子大小,通身青褐色,殼上布滿紫色的斑紋,因此得名「紫蟹」。
老天津衛「掐窩紫蟹」,指的是在入冬後不久,未等紫蟹爬出來,就整窩的將紫蟹捉出來。因掐窩子蟹最肥美也最名貴,在清代時就譽滿皇城了。紫蟹殼薄,肉質細嫩,而且有足足的蟹黃,鮮美程度非一般螃蟹可比。
天津人對於海鮮,口味刁鑽,唯獨紫蟹能使天津人為之傾倒。在天津,說到除夕夜的餃子,肉餡都要退避三舍,要有海參、蝦仁。甚至連梭子蟹在舊日天津都是不得上席面。唯獨紫蟹,身價非同尋常,每年除夕夜能有紫蟹蟹黃入餡,天津人說話,「口兒」就太高了。
銀魚紫蟹鍋
要麼說天津是塊寶地呢?九河下梢,海河交匯,即便是在凜冬,也能讓你吃上各色新鮮美味!
好啦,說了這麼多,大家也餓了吧?「冬令四珍」您吃過嗎?和愛上君分享一下,你與「冬令四珍」之間的故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