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最新】

2023-08-09 11:18:39

  20xx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篇一】

  常常聽身邊的同事在抱怨這個孩子沒法教了,我對他的一片心意他怎麼就不理解呢?觀賞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之後,讓我深深的感悟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是對身邊的報怨者恰如其分的詮釋。

  影片小主人公伊夏——一位行為特別卻充滿奇思妙想的八歲小男孩,在他的眼中,萬事萬物似乎都存在著靈動與閃爍的光芒。可在老師們的眼中,他卻是一個帶來無窮無盡麻煩與困擾的「問題兒童」。在家裡,有著一對充滿著無限期待與渴望的父母和一位出類拔萃的哥哥,而對於存在著的一切問題的「The、last、straw」(爆發的極限)未到來之前,亦或是小伊夏未曾遇到生命中的那個「影響一生的人」之前,於望子成龍的小伊夏父母來說,又怎能接受「兒子是智障兒」的所謂的「事實」呢?我想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不願意接受孩子的殘疾。對於小伊夏父母來說,轉學至離家甚遠的寄宿學校實屬無奈之舉,然而,正如這現實一般,每個故事都有一個轉折點,而被送往寄宿學校的小伊夏似乎「成就」了這個轉折點——遇到了年輕的美術老師尼克,一位同樣特別且心中藏著相似故事的老師。

  從尼克老師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和「真教育」。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師針對小伊夏所採取的一系列教育行為值得我反思的幾點是:

  1、每個孩子都是特別且相異的,認識到每個孩子發展的獨特個性;

  每個孩子是不同且獨特的。我時常在想,人的出生與發展卻是怎樣的一種「神奇景象」:它賦予了我們每一個人不同的天分,所謂的「天賦決定論」僅僅是那些遺傳帶給我們的與生俱來的改變,卻不能影響我們今後個人的發展,更不能影響未來的我們究竟是「怎樣的我們」。

  教育發展的真實目的(亦或是「真教育」)在於讓每一個孩子能在「自由的心靈」上成長。尼克老師認識到小伊夏的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問題,並適時地予以矯正和恢復,使得小伊夏最終得以重回「正常孩子」的群體之中。從尼克老師與小伊夏有關教育行為的互動中,我看到了所謂的「真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2、教育不應該以扼殺孩子天性作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教育成就」長期的應試教育環境以及精英選拔的制度使得「考學」(或「讀書」)成為了孩子進入社會並在社會中良好生存的「通行證」。社會大環境給予具有良好學歷的人以美好生活和願景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似乎都成就了社會被排斥和被邊緣的群體。因而,家長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而採取的教育行為,似乎是無可厚非的。然而,事實上這樣的行為取向雖成就了「小魚」卻失去了「大魚」:前者是功利視角下的一份穩定的工作,後者卻是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自我實現。

  3、教育過程中家長所扮演的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決定了其應更多地關注孩子心理層面真正的需求,亦或是關注孩子成長中細節,釋放孩子的天性。

  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是爸爸媽媽以及老師甚至是社會大環境精心栽培的花朵。而如今,在我們被充滿競爭與功利的現實世界所疲憊時,常常聽家長對孩子說:「我什麼都不用你幹,你還學不好,你到底想幹什麼?」能不能別用懷疑亦或是批判的眼神來看待他們?能不能別用責備的口吻來怒罵他們?能不能別用剛愎自用的氣焰來打壓他們?殊不知,他們是我們的希望——未來我們能留下的唯一的希望。給了他們沉重的使命和任務,就無須再增加他們成長的包袱,須知,輕裝簡行。

  孩子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禮物,看著他們從出生時皺巴巴小巧可愛的樣子,到一點一滴茁壯成長的身影,無不充滿對未來的希冀。教育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耐心和關心的,良好的結果是需要良好的方法來輔助的。

  20xx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篇二】

  近幾天看了《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感觸很深,並由此加強了自己的自信,因為每個人都會比他的學習成績高。

  電影裡講的是一個名叫伊桑的8歲男孩成功的過程。他有奇怪的思想,在作業上經常犯把單詞的字母寫反的錯誤;他還對飛過來的球的大小、方位、速度沒有概念;儘管伊桑十分努力的學習,但是他的成績一直沒有提高。各科老師都對他沒有希望,他的爸爸媽媽哥哥都對他十分無奈,於是把伊桑送到了遠離他們的寄宿學校。在哪裡,有同學的嘲笑;有老師的打罵;還有大家的不理解。他在這裡過著地獄般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來了一名叫做尼康的美術老師,他在美術課上的教育方式特別,讓大家隨便畫,可對於伊桑空白的紙張,尼康並不生氣只是耐心地問他的名字;老師還親自到伊桑的家中了解情況,跟伊桑的父母說明他們兒子的情況非常的聰明,在空閒時間,他耐心地翻查伊桑的作業,並幫助他讀書和寫字。在尼康老師的幫助下,他在畫畫方面的天賦得到了發揮。他的學習成績也在不斷的提升,老師和同學為此非常吃驚。在學校的一次畫畫比賽時,他畫畫的水平竟然超過了尼康老師,得了第一名。在電影的最後他和自己的哥哥在一起快樂的玩耍。他的爸爸媽媽也知道愛孩子並不是說說,而是一個擁抱,一個微笑。

  從這部電影裡我感受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自信,不要認為沒有希望了。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會發光的星星,我多麼希望老師和爸爸媽媽能關心、愛護、幫助每一個孩子,讓我們大家都能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