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電視劇觀後感

2023-08-09 16:13:19 3

  【篇一】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第十一集說的是1977年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主人公是田源和夏建國。高考決定命運。一點不假,算起來我是第六期參加的高考,是1982年,主人公已經畢業參加工作啦。高考決定命運。那時四年的教育後可以參加全國統一分配,按學校來決定,教育部直屬的是全國範圍分配,首先是北京各部委國家機關和後來才有的大的公司,其次回到所在省的也都是在省會城市。比如我是吉林大學法律系國際法專業,1986年7月,幾個同班同學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班,有幾個分到了北京,我也在其中。還有基本上回到了所在省。國際法這個專業比較特殊,面窄,甚至很多人不了解其所用。同屆其他三個班是法學專業,除進京的極個別同學外,一股腦地分到省市法院和檢察院機關。

  看到田源的作文因思想意識問題判為零分,夏建國作文滿分,想起我的英文老師陳權的故事,個頭偏高也可能是瘦弱的關係,其實也就七四的樣子,據說他參加了第一期高考,卷子都是用英文寫的,在長春轟動一時。原來他父親是老革命,是個商業廳的頭頭,所以陳老師16歲不到就當兵了,洛陽外國語學院畢業被派到中印邊境搞監聽,一幹就是8、9年。那英語底子了得。最後被吉林大學外語系錄取了。

  高考決定命運。要是考取本省內的院校,分配基本上就是省會和市縣了。父母在這一點上因為是過來人,所以智慧多些。一個能改變你甚至一個家族命運的是一個深棕色的牛皮紙口袋,要在深紅色圈出的格子裡填上志願。我差一點兒就栽在這個神秘口袋上。1982年7月的一天,我自己一個人就把志願填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父親暴跳如雷,口袋連同我填寫的志願一起打在我的頭上。母親急的直掉眼淚。我在如果志願沒有被錄取是否服從協調分配上選擇了不。要是命運到此結束的話,我會接父親的班,可能會跟在四哥春平的屁股後面,在三江平原上一座最大的精神病院裡工作,直到退休終老。父親讓三哥國平通過市教育局的郭靜明老師討回一個嶄新的「命運」口袋,以下就沒有我的事了。只看到那爺倆在那張熟悉的黑龍江日報整版地找來看去,那個學校什麼專業招收幾個人,還振振有詞,三哥見多識廣說得多,父親直麼點頭。吉林大學法律系國際法專業在黑龍江只招4人,我9月1日坐上佳木斯直達長春的火車去報到上學了。

  恩人是我的父母,還有我的哥哥們,還有郭老師。父親的老兒子圓了大學夢,著實讓一生看重教育的父母親歡喜了很長一段時間。

  【篇二】

  仿佛青春逆轉,宛若時光倒流。看完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講述恢復高考的故事,百感交集,五味雜陳:當年的幼稚與困惑、汗水與淚珠、憂愁與哀痛、欣喜與驚奇、激動與振奮、理想與豪情,真是浮想聯翩,心潮難平!

  1966年初夏,我即將從葉劍英元帥的母校——廣東省梅縣東山中學高中畢業,豈料「文革」狂飆突起,高考被迫取消。此後,我便像這部電視劇中的田源、建國、建紅、金鎖等人那樣,打起背包,上山下鄉,「紮根農村」「戰天鬥地」,誠謂歷經坎坷,受盡磨難。

  猶如久旱逢甘露,恰似隆冬響春雷。在復出政壇的鄧小平堅強有力的策劃、支持和領導之下,1977年底,終於恢復高考招生制度,我也得以考上大學,中年圓夢,倍覺珍惜。在高校,我學習的主要課程和研究方向就是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並深刻體會到只有這一理論,才能正確指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恢復高考招生壯舉不僅是眾多中學「老三屆」學生、社會知識青年、應屆高中畢業生的「嘉年華會」,而且是決策實行改革開放的「突破口」、一場艱巨而複雜的「前哨戰」,堪與往昔廣大青少年「參加兒童團」「跨過鴨綠江」或「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等歷史性事件相媲美。其時,中國剛剛擺脫十年浩劫,仍然迷茫、徘徊在「向何處去」的十字路口,積重難返,百廢待興。鄧小平則自告奮勇地擔任「後勤部長」,運籌帷幄,高瞻遠矚,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理論品質,毅然批判兩個「凡是」、兩個「估計」「知識越多越反動」和「讀書無用論」等言論的悖謬與荒誕;事無巨細,力求親躬,譬如密切關注轉變招生方法、擬訂報考條件、組織臨場考試,乃至關注各地考生具體表現,令人感動佩服;特別是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響亮口號,迄今為止,依然振聾發聵,擲地有聲。

  該劇顯著特點在於:一是「大事不虛,細節不拘」,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還原時代背景,釐清脈絡關係,反映重大事件,臧否歷史人物;與此同時,通過巧妙構思許多鮮為人知、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恰當裁剪,豐富內涵。二是「時空交錯,緊接地氣」,既深入展示鄧小平如何作出重大決策的過程,又緊密結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遭遇,塑造一位不是「拔高」「神化」,而是和藹可親的「偉人」兼「平民」領袖形象,產生異常強烈的藝術效果。斯人已逝,偉業長存。如今,實踐雄辯證明:恢復高考,選拔人才,堅持不懈地開創「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嶄新局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展望前程,全面深化改革的進軍號角已經吹響,我們要牢記鄧小平的諄諄教誨,不斷解放思想,執著追求夢想,腳踏實地奮鬥,努力再上新臺階。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