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通常先從什麼入手(建築設計做到最後)
2023-08-09 03:06:06 1
【編者按】
城市生長,文化煥新,國風流韻,墨舞湖湘。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心靈的歸屬,是角逐未來的力量源泉。2018年9月,紅網傳媒、紅網房產、中梁策劃推出「湖韻湘風」系列報導,走近各行各業的文化藝術大師,以訪談形式來觸摸湖湘的文化基因,發現身邊的美好生活,發掘城市新生的力量。
第四期,我們跟隨湖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魏春雨的步伐,來觸摸有形的建築肌理之下,那些無形的湖湘文化的基因和片斷,去重識我們身邊的城市環境、自然壞境、人文環境與「人」的關係。
紅網時刻記者 戴丹 長沙報導
魏春雨,湖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地方工作室主持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理事會理事。
工地、論壇、辦展、教學……9月份魏春雨的工作日程表擠得滿滿的,饒是如此,他還在計劃近期廣邀全國的建築評論家、著名建築師來湖南,做一些學術盤點與交流。
「多搞點學術論壇與交流,甚至能讓湖南的建築創作產生更多的影響。」
地方工作室設計作品:李自健美術館(以一條水平向的廊道貫穿湘江與洋湖溼地,以錯動、偏心的圓環限定出空間的垂直向度將自然天色導入空間通廊,形成「天地人和」的隱喻)
人與「地方」是互相依附的關係
他,是學生們心目中親切的「魏老師」,也是地方工作室成員眼裡操心的領頭人。2018年9月16日,在長沙湘江之畔的謝子龍影像館,「地方圖式|2018年地方工作室作品展」啟幕,其中每一件展示作品的文案,都是魏春雨逐字逐句敲定的。
「這個展覽其實想了很久了」,魏春雨說,辦這個展其實是想喚起人們對城市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重新認識。
「地方」蘊含多重語義:「地」是一種地域與空間的概念,其所指是在地屬性,坐標指向自然環境;「方」則代表一種制約,是人工介入自然的方式,在此更多的是指向人文與社會環境,可以據此建構出類型原型——深層結構——心理圖示的地方自治性設計邏輯。
在魏春雨看來,在地方從事建築設計,一定離不開對自身所在地方的基本認同與致禮般地探尋。
「一草一木,都要心懷敬畏。」他說,「其實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我們跟它是一種互相依附的關係,我們跟它如何對話,它又是如何呵護我們,這個很重大的很深刻的命題。」
地方工作室設計作品:中國書院博物館(提取書院建築中「齋」的空間形式意象,通過「天井」組織空間序列及流線,將自然景觀重新分割,以片斷化的方式植入)
化繁就簡可能是實現建築「穿越」的唯一路徑
建築依附於地方,文脈相連,那麼在湖南做建築設計,是否有一些方法與途徑能夠將湖湘文化與建築進行較好的融合?
「做建築的,不要別人問我們,我們自己都會去追尋這麼個命題。因為建築有時候,確實不僅要住前看,而且你也要往後看。」魏春雨說,想用有形的空間去表達地方文脈,通常我們會尋根,找到參照系。但實事求是地講,這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簡單完成的任務。
「我覺得湖南的傳統,有的時候不完全從有形的東西裡去找,或者簡單地去找物化了的一個參照系。有的時候,我們的方言、生活習俗,乃至這個區域的人文性格,其實都是湖湘文化的一部分。」
一些項目追求與地方文化的融合,會不自覺地追求小而全、大而全,想把所有的湖湘文化精華濃縮到一個建築中。在魏春雨看來,這是一個誤區。
「有時候我們就可能用一個局部,一個片斷。譬如你表達一片矮牆,矮牆上有些婆娑的樹影,你表達一個很優雅的天井,其實,夠了。」
一些很明顯的傳統建築符號,其實也是一種負擔。「你不能直接去在歷史上採集一個片斷,去拷貝一個片斷,直接用過來。這種穿越在建築上,在電視劇裡可以,在我們生活真實的場景中其實是不成立的。我們需要的是去採集某種基因。」魏春雨表示,化繁就簡,可能是我們唯一的、可以跟傳統真正地實現這種無縫對接,或者能夠實現「穿越」的唯一的路徑。
地方工作室設計作品:田漢文化園(強調「水平性」和「抓地性」兩個空間特徵,探索傳統建築材料及其構件的重新組合的可能性)
「新中式」的興起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達
近幾年,湖南開始慢慢流行起「新中式」風格的地產項目,如何看待這一現象?什麼樣的建築才是好的新中式建築?
「我個人是站在謹慎的一個態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我不反對,但是要稍微謹慎一點。」
魏春雨表示,新中式較過去的所謂「民族風」克隆照搬的做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認知的一種進步。積極的一面是,這麼多年經過歐陸風的影響,新中式的崛起和受到公眾認可,其實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達,是對於空間意境的歸屬感的追尋。
另一面是,千萬不要去做表皮化的、符號化的所謂中式。魏春雨提醒說,「我們去研究中國傳統空間的空間本質,它的人文精神,所以去看一些新中式風格,如果它不是那麼直白,具有更多的當代性和現代性,與此同時,你又能感知到強烈的中國傳統的空間基因、文化基因,那這個時候才是更好的一種策略。」
讓建築設計能動、積極地介入社會
關於未來一段時期的工作規劃,魏春雨表示,將邀請國內一些知名的建築評論家、建築師來湖南,進行學術論壇交流,並通過這樣的交流,讓湖南的建築與創作產生更多的影響。「其實我們湖南設計界有很多很優秀的人才,特別是中青年建築設計師起來得非常快。」
在建築項目的設計上,除了關注城市中心的建築項目,地方工作室開始把目光投向鄉鎮綜合體。「鄉鎮更需要一些綜合體,譬如:我們在武崗很多小的村鎮、城鎮做集貿市場,把它們的物流配送、公交車站、鄉政政府配套的政務中心全部打包集合,做成一個像大集市一樣的綜合體。」
在魏春雨看來,鎖定鄉鎮綜合體進行地方設計的嘗試,其實是讓建築回歸公眾服務,也實現了真正的「建築設計能動、積極地介入社會」的理想。
「做設計做到最後,就不是做設計了,做一種把公眾的活動怎麼樣能夠領引、整合或者順應。」採訪接近尾聲之時,魏春雨說,「做設計沒有什麼標準,對社會這個大課堂來講,做建築,你永遠是一個學生身份,希望這一磚一瓦能把它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