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研究生考試後沒有參加考試怎麼辦(研考如期舉行考生不動)
2023-08-09 08:31:23 2
報考研究生考試後沒有參加考試怎麼辦?十多天後,2023年度碩士研究生考試將如期開考,本應出現在山東某考點的考生許莉現在還滯留在浙江湖州,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報考研究生考試後沒有參加考試怎麼辦?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報考研究生考試後沒有參加考試怎麼辦
十多天後,2023年度碩士研究生考試將如期開考,本應出現在山東某考點的考生許莉現在還滯留在浙江湖州。
12月7日晚,教育部提出,對於當前仍滯留在報考點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報考點確有困難的考生,12月8日8時起,可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提交借考申請。
看到消息後,許莉第一時間提交了借考申請,希望將考點安排在湖州。兩天後,填報系統關閉。截至目前,許莉在研招網借考申請的狀態是「待審核」。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457萬人,根據多省份公布的信息看,2023年度考研人數的增長趨勢不會改變。面對參考人數百萬級的國家考試,首次全國大規模異地借考該如何實現?
全力以赴實現「如期考試」
教育部表示,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安全平穩」的原則,加強組織領導和條件保障,優化考生服務,高效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試組織工作,全力以赴實現「如期考試」「應考盡考」「平安研考」的工作目標。
「新十條」實施後,跨省跨市趕考更為便利,但同時也可能帶來疫情傳播的風險,影響國家考試的安全、順利。華中師範大學測量與評價研究中心主任胡向東認為,「異地借考實施後,部分就地借考的考生可減少旅途中的感染風險,也省下趕考的交通費用。」
對此,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傳毅表示認同:「社會面病例數量的增加,會從不同方面對如期考研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借考制度有利於最大限度保障考生應考盡考,降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學生提供便利實惠。」
截至目前,借考申請以跨省借考為主,對於如何省內借考,各地政策不一。山東省原則上不允許省內異地借考;河南省和甘肅省須由擬借考地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審核同意;山西省則不安排省內跨市借考。
借考人數和涉及試卷數量「達到巨量」
實施異地借考,即考生不動、試捲動,操作難度到底在哪裡?
據了解,考研科目分為統考科目和自考科目兩種類型。政治、數學、英語等統考科目試卷類型一致,但是,不同高校不同專業的專業課考題,由高校自主命制,類目類型成百上千,是導致借考難度產生的主要原因。
「假設考生小馬原定在考點甲考試,某大學已把自命題試卷寄到了該考點。因為疫情等原因,小馬無法前往該考點,只能就近前往考點乙。因為,甲乙兩個考點無法直接交換試卷。因此,可能有兩種方法進行試卷傳遞,一是從考點甲寄送回報考院校,由報考院校再寄送給考點乙,但這種方法費時費力;二是發揮省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統籌作用,由考點甲先把試卷上交給所在省的A教育考試院,由A省考試院交換給考點乙所在的B省考試院,再下發到考點乙,這種辦法相對第一種更便捷一些。」王傳毅介紹。
王傳毅表示,「即使是第二種方法,假設一個考點有100人申請借考,每個省有100個考點,借考人數可能多達幾十萬,工作量也非常大。」
刊發在2022年第9期《中國考試》的《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面臨的輿情風險及應對措施探析》一文提出,一直以來,人們對研究生考試命題的規範性與保密性關注度居高不下。尤其是自命題試卷,需要從招生單位送達考生手中,印刷分裝、遠距離調配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若採用傳真或雲端系統傳送則會挑戰自命題試卷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曾長期在省級教育考試院工作的胡向東透露,近年來,研究生考試實行了精細化管理,試題包裝規格齊全,可調度的空間增大。事實上,異地借考也有實踐基礎。「為方便考生,一直有零星的借考發生。」
胡向東介紹,「去年,因為受疫情影響,浙江和陝西為保障省內考生如期考研,探索嘗試借考模式,並成功為幾百名考生提供就近借考的機會,經歷了大規模調卷、精細化覆核的全過程。」
2021年,浙江省有15.8萬名考生,共有12000多種考卷。異地借考有400多名考生。短時間內,在原先90個考點基礎上新增了96個考點、400多個特殊考場,考點數量翻倍,並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所有調卷工作。
「根據這一數據推算,今年全國範圍內異地借考人數和涉及試卷數量,將會達到巨量,組考壓力可想而知。但由於前期積累的調卷經驗,今年的大規模招考也不是『無準備之仗』。」王傳毅說。
王傳毅介紹,「由於試卷調換必須萬無一失,借考考生數量增加對各地考場及監考人員的安排,也提出了較大挑戰。必須高效精準地完成試卷調換複雜周密的流程、細碎精密的考研組織工作。」
精準化雙向覆核,確保試卷調換寄送無誤
「異地借考的背後需要考試管理部門、高校等作出巨大努力並承擔更大風險。因為會帶來更多的試卷傳遞、更容易造成差錯,這就要求相關高校和部門工作進一步精準化。」胡向東提醒。
王傳毅建議,應建立專門的大數據平臺,為借考信息統計和試卷調換提供堅實數據支撐和算法支持;建立專門「應急通道」,為應急傳輸加密試卷提供支撐,一旦出現試卷寄送中的失誤,立即啟動應急機制,確保考研如期順利進行。
「院校和省市考試院應加大考務人員投入,確保應對借考工作的人員充足,同時應對試卷的調換、寄送,實行多單位的雙向覆核機制,每一環節至少安排2名以上的工作人員相互校驗,確保試卷調換寄送工作無誤。」王傳毅說。
此外,王傳毅認為,「因試卷按秘密管理,而且工作量巨大,教育部門不公布運作細節,但希望考生和社會予以充分理解和信任。考生也應該放鬆心態,使注意力更多地關注於備考本身,相信各級教育部門和院校能夠為考生異地借考、如期應考提供堅強保障。」
「眼下,研考全國統考科目與高校考試科目並行,試卷機要傳遞量大面廣、風險大的問題顯而易見,異地借考的推行,將為下一步研招考試改革開拓思路,積累更多的經驗。」胡向東說。
(本文所涉及考生採用化名)
(記者 陳 鵬)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