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功案件觀後感1000字
2023-08-06 05:23:42 1
《黃克功案件》是一部大型前史體裁的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第六隊隊長黃克功因逼婚未成而槍殺16歲女青年劉茜,陝甘寧邊區審判長雷經天頂住壓力,按照民主判決的方法審判了這位參加過長徵的「老紅軍」,樹立了黨的法紀與威信。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黃克功案件觀後感1:
1937年,延安,抗日,這個大背景就註定了許多事情會不一樣。故事的起因很簡單,深愛一個女孩→求婚→被拒絕,本來是想嚇唬一下,女孩逃脫喊叫的時候迷了心智,不愧是軍人,那麼遠的距離,很準的一槍,女孩兒死了。
我想像了一下黃克功當時的心情,作為一個普通人,嚇呆了。自己親手殺了自己喜歡的女孩兒,或者說,自己殺了人。是!他殺了很多人,戰場上,日寇,國民黨,日偽軍,十年戎馬,不知手上人命幾何。可是這次不一樣,這一次,他殺的不是敵人,而是一個無辜的女孩兒。作為一個普通人,他有那麼一瞬間慌了神,殺人償命。他不怕死,在戰場上那麼多年他早已習慣了死亡,他也早就有了馬革裹屍的覺悟。可是這次不一樣,死在戰場上,他流的血是榮耀,而這一次,也許他會死,而且是萬人唾罵的死。該怎麼辦,怎麼辦?或許他很快就鎮定了下來,然後開始了一系列的掩蓋,將屍體轉移,把自己的血衣以及二人平時所通信件藏了起來,然後若無其事的踏上了徵途。
當然,很快,女孩的屍體被發現,他被急招回了延安。他否認,他辯解,可是無論這是不是他的初心,劉茜的死都已成定局。這件事的影響應該很大吧1937年,國民黨,共產黨,日軍,有無數雙眼睛盯著延安,出了這種事情,自然少不了落井下石——你共產黨不是愛民如子嗎,軍民一家嗎?如何會有這樣資深的共產黨槍殺學生的事情發生?而於延安內部,學生,婦女,也義憤填膺,他們也要保護自己的權利,為這個無辜死去的女孩求一個公道。內外夾擊之下,黃克功,站在了歷史的審判臺上。
當黃克功拿槍指著自己的頭的時候,我從他眼裡,看到了屬於他的尊嚴,或許我這麼說有點片面,有些因為大王而偏袒他,當然,我也已經很努力的跳出來了!當然,他也想活著,當他看到蔣介石特赦殺人犯的報紙時,他看到了希望。他想活著,他想有價值的活著,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毛主席,求他特赦。這裡有一幕我感觸很深,當黃克功多年的戰友拿著衣物來給他送時,對他說,這是你戴了十年的帽子,戴上這頂帽子,明天誰也不敢殺你。或許有些恃功,但我真的被這句活戳了淚點,十年戎馬,一句話,讓全身的血都燃了起來。
碧藍的天空下,學校的操場上擠滿了人,審判黃克功。判決的結果很簡單——殺,黃克功震驚於這個結果,當主席的信來的時候,他心裡絕對有一絲希望!可是當信的內容讀出來以後,他的心死了,不再掙扎,不再呼喊,他為自己流下了一滴淚,他的戰馬也為了他流下一滴淚,一聲槍響,一切結束。
看電影的時候,我想過,如果我在場,我會怎麼選,我想,我會選不殺。不是因為我愛大王愛屋及烏,我試著忘了大王,把自己放到那個時代背景裡。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只有一條命,這個我不否認,但是,每個人的死,價值卻不同,就像劇中說的,黃克功如果上了戰場,能立下怎樣的功績,十個劉茜,一百個劉茜,能抵得上嗎?不是看他過去的軍功,而是看他以後得價值。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劉茜的命不重要,如花盛開的年紀,還沒來得及好好綻放就枯萎,確實讓人嘆息。不過就像我說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黃克功上戰場,絕對有用的多,那個被蔣介石特赦的將領,最後在抗日戰場上也建了不少功業。
但是,我也相信,毛主席從這件事一開始就想好了黃克功的結局——殺。這就是領袖與我們不同之處,毛澤東殺黃克功,除了殺人償命一條,還有很重要的一條——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歷史使然。我覺得那個年代的人讓我最佩服的一點在於,他們有信仰,他們可以為了自己認定了的信仰付出一切,就這一點,光想想就熱淚盈眶。毛主席殺了黃克功,也告訴了世人,共產黨真的愛惜人民,他殺了黃克功,他何嘗不痛心,不過以一人之性命予千萬人以信仰,或許,這就是領袖。那個年代的事可能並不全像歷史書上寫的那樣光明磊落,可是不可否認的是,那一段歷史,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而黃克功只是其中小小小小的一段縮影。
我承認,我一開始坐進電影院去看這部電影單純是為了看大王,這其中也出現了一些波折,比如排片少的可憐,沒有宣傳,這些都讓我有些心塞。但看了電影我還是滿滿的感動,大王演繹的那樣認真,每一位演員的投入,雖然這是一部冷門的點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有誠意的電影,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電影,也需要更多人去關注這樣的電影。
曾經青澀的大王已經被歲月鐫上了自己的味道,大王,你這樣腳踏實地的努力這樣認真的去演繹,我們都等著你,等著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們都陪著你,陪著你經歷一切,待你成王!
黃克功案件觀後感2:
《黃克功案件》是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王興東編劇的一部「黨史解密」電影,也可以稱之為「警世電影」,這部電影和每個共產黨人息息相關,每個共產黨員都應該用心看一遍這部電影——尤其是那些有著貪汙腐敗、養二奶和包小三熱衷於搞車震的官員。事實上,該片解密的並非僅僅那個特殊時期的歷史,更是對時下現實的映射,影片中所表現的實現社會公平公正、剷除特權腐敗、依法治國等亦是當下執政者重要的治國理念。
可以肯定地說,即便是放在今天,《黃克功案件》仍是一部題敏感材,其敏感原因在於:該片根據1937年10月5日,戰功卓越的紅軍師級幹部黃克功向陝北公學女學員劉茜逼婚未遂,槍殺劉茜後被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公審判處死刑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當時,這場震驚國共兩區和國際社會的非常事件,一再被被西方記者大肆爆炒為與八路軍有關的「桃色新聞」,其影響之大,爭議之多,介入高層之多,前所未有。
電影開篇就拋出一個問句:月黑風高夜,一個人抱著一具女屍,悄然走進渾濁的河水中,他——到底是誰?女屍被發現後,真相逐漸大白,有人開始質疑:一個多次立功的人,可能是殺人兇手嗎?這句話再普通不過了,可裡面包含著大量的信息:要知道,「黃克功案件」發生在國共合作抗日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我黨局部執政的特殊形勢下,當時處置黃克功也是各界所關注的問題:對於這樣一個曾經的功臣,究竟讓他以命抵命,就地正法?還是讓其戴罪立功,戰死殺場?這的確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該案發生前不久,國民黨內部也剛剛發生一起震驚中外的「桃色事件」: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蔣介石的黃浦愛將張鍾麟因為情感糾葛槍殺妻子,步行到南京受審,蔣介石以「愛才」之名,特赦張鍾麟。而後,張鍾麟改名張靈甫之後再度奔赴前線。在此種情況下,發生「黃克功案件」後,請求毛澤東特赦黃克功的呼聲自然不小。因此,在剛剛建立起邊區政府法律條文尚不完備的情況下,能否正確處理好此案,直接關係著人民對共產黨的信賴。換言之,特赦能換來士氣,但會喪失民心。
最終,審判的重擔落在了邊區法院審判長雷經天身上。但富有巧合的是,雷經天和黃克功在長徵路上是生死之交,當年,正因為一塊乾薑,黃克功救了雷經天的命。而當時的情況也分為「殺」和「留」兩大陣營:其中公訴方、陝北公學學員及部分群眾代表是堅決要求判處黃克功極刑的一方;黃克功的戰友——江西老表集體聲援,而抗大同仁亦是想盡辦法保全他的生命;作為審判長的雷經天,又時常糾結於法律與人性之間;而中央高層則將此案完全交給邊區高等法院自主審理,態度似乎不甚明朗。
所以,在法理和人情之間,在「殺」和「留」兩個陣營之爭前面,雷經天不僅在一碗水端平,還要「兩碗水端平」,所以,雷經天給自己叛了「三個死刑」:「第一,判處了使用『特權』的死刑;第二,判處了情感用事的死刑;第三,判決我等待上司意見、不想獨立審判、怕承擔責任的死刑。我是判了自己三個死刑,才在判決書上按的手印啊!」雷經天內心的決絕可見一斑。
細數影片中各個角色,人性刻畫最細緻的非成泰燊出演的雷經天莫數。一方面,黃克功在長徵途中將雷經天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另一方面,雷經天又是法律的代表,身上流淌著公平、公正的正義血脈。所以,於還必須與法,雷經天都處於進退兩難之境。而在影片中,在黃克功公審前夜,雷經天為黃克功用薑湯搓操那場戲,情感更是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合議庭爭論那場戲中,身為審判長的雷經天含淚與力保黃克功者李興國辯論說:「共產党姓共,就是與勞動人民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待遇;姓共,就是與各民主黨派,同舟共濟,共同抗日;姓共,就是與民眾權利共享,不以特權優待自己。如果我們寬容了黃克功,官貴民賤,共產黨不姓共了,人民就會與我們不共戴天……」隨後,他更是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痛苦與掙扎後的抉擇:「如果我們今天不判處黃克功死刑,以後老百姓就會判我們的死刑!」、「如果我們今天赦免了黃克功,就等於判處了我們未來的死刑!」至此,雷經天曆經艱難的心理轉變之後,最終完成了靈魂的升華。
在影片結尾時,雷經天當庭宣讀「判決死刑,立即執行」後,黃克功即將押上刑場,警衛員快馬飛奔而來,毛澤東寫來了親筆信,信中寫道:「中央與軍委不得不根據他的罪惡行為,根據黨與紅軍的紀律,處他以極刑……對於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影片尾聲,黃克功被執行槍決,雷經天百感交集地敲響了陝北公學的那口古鐘,鐘聲「鐺!鐺!」響起,警鐘長嗚,空越時空,警醒世人。
黃克功案件觀後感3:
一開始因為大王才關注的電影,畢竟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大概本身可能比一般的商業電影更難吸引到觀眾群,但是,當坐下來靜心看了下去後發現,這真的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電影。真的很值得更多的人去看去體會。
影片開頭,磅礴的大雨砸下來,一個前行的身影,抱著一具屍體,緩步走向了河中,莫名的寒意滲上來。
背景轉換。才發現是1937年。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國共第二次合作的伊始。
屍體被發現是在意料之中,而問題是,殺人之人是誰。矛頭明了的指向了抗日軍政大學第六大隊長。找人。才發現一紙調令已開拔前線。追人。然後事件的主角就那樣突兀的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