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有什麼樣的秘密(火星上有什麼)
2023-08-06 05:09:47 2
以文字為生是一種辛勞。杜奇勝深切了解這一點。或許,是太深切了。他費盡心思寫出來的,無論小說、詩歌、散文、劇本,總是無人問津。於是,他只好做些別的來掙錢,為網紅活動寫新聞,為輕奢品公司寫軟文,為短視頻網站寫腳本。他甚至還替公眾號寫每日雞湯,最後,不過是勉強度日而已。
杜奇勝以前不是這樣的。他在這座城市住了一輩子。中學裡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和同學們在教室裡爭論人生的意義,下課後一起去看電影。那時,他腦子裡想的只有文藝。現在,人近中年,他一心想的,是怎樣掙夠錢交月供。
很久沒見到當年的班主任了,杜奇勝不禁嘆了口氣。當年他喜歡楊老師的數學課,也尊重他正直的為人。楊老師曾對他寄予厚望,一直覺得他讀文科是浪費。楊老師幾年前就退休了,其餘的近況,他不甚了解。
杜奇勝挑了個戶外的座位,然後要了一杯焦糖瑪奇朵。稍遠處有一對新人,正在花園大屋牆邊,按攝影師指令擺出各種姿勢。近旁的花壇邊上,幾個年輕姑娘正在用手機互相拍攝,笑聲不絕於耳。他想,每個人都在刻意營造美好形象,至於美好與否,卻取決於別人評價。顏值即是正義的生活,有沒有缺少了什麼,甚至永遠地喪失了什麼。
看見楊老師穿過馬路走來,杜奇勝起身揮手致敬。兩人握了握手。坐定以後,楊老師要了一杯紅茶,然後說,
——沒想到,你頭髮也開始灰白了。
一剎那,杜奇勝感受到,當年的師生親情又回來了。歲月蹉跎沒有改變楊老師直言不諱的性格。
——唉,整日為五鬥米折腰,愁東愁西的,老得就快了。
楊老師告訴杜奇勝,自己開了教室,在幫中小學生補習數學。
——忙慣了,退休下來還真不太適應。總要找些事情做。
——以您資深老師的名氣,桃李滿天下,生源不成問題。
——我當初倒沒這麼考慮。不過確實有幾個同學聽說之後,把孩子送到我這兒來。你還記得鍾曉閩吧?
——怎麼會不記得。奧數冠軍,學霸啊。您也教他女兒嗎?
——是。不過這孩子一點沒遺傳她爸爸的天分。學了三個月,我把孩子和錢都還給曉閩了,實在沒本事教。你孩子上幾年級了?
杜奇勝愣了一下,一時間找不到與楊老師價值觀相容的詞彙,只好含糊其辭地說,
——我現在一個人,沒孩子。
短暫的尷尬沉默後,楊老師換了個話題,
——你還搞文學創作嗎?我記得你當初還得過什麼獎來著。
——那是很久以前了,大學剛畢業時,徵文比賽的新人獎。出於慣性,我還是在寫,斷斷續續吧。也許才氣那時候都用完了,後來再也沒什麼突破,如今還是在文學圈邊緣打轉。好比股市裡一個漲停板,再一個跌停板,就回到原地了。
——我明白,你是在用比喻。不過嚴格來說,漲停板接跌停板,不是回歸原位,而是小有損失。
杜奇勝露出疑惑的神情,楊老師繼續說下去,
——我說的並不是交易手續費,而是簡單的數學道理。X先增加10%,再減少10%,結果並不是X,而是99%X。如果將這種操作持續下去的話,也就是99%連乘下去,結果會是什麼?根本不需要動用極限公式什麼的,拿個計算器按下去就會知道,答案是零。
——有意思。我得說,這和一般人的直覺不一樣。
——哪怕次序倒換一下,先跌停板再漲停板呢,結果都一樣。跌跌漲漲,看著熱鬧,最後都要歸零。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您從來不炒股票吧?
——不。我不炒股是因為沒錢。
兩人同時笑出聲來。杜奇勝想了片刻,開口說,
——這是數學的交換律,次序對計算結果不產生影響,這個結論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情形。
楊老師沒有說話,只是露出鼓勵的表情,和當年一樣。杜奇勝說下去,
——比如人先後服用瀉藥和止瀉藥,並不會互相抵消。小俞醫生告訴我,服用瀉藥後會腹瀉,導致脫水,甚至驟然消瘦。然後再服用止瀉藥,可能會引起腸道功能紊亂、便秘等。如果服用次序倒過來,更是要不得,用止瀉藥會引起便秘甚至中毒,再服用瀉藥會加重人的水鹽代謝失衡,會休克甚至死亡。
——你腦洞還真夠大。一句話,這個遊戲不值得啊……
——對對對,正常人不會沒事這麼折騰自己身體。
像是被杜奇勝的神遊激發了興致,楊老師身體前傾,手勢也豐富起來。
——讓我來舉一個心理上的例子,可能會更有意義。人,如果曾經擁有過什麼,不管是實際的錢財物,還是無形的榮譽或地位,一旦失去了就會有失落感。這和從來沒有過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還證實,失去某樣東西的失落,會大於當初得到它時的快樂。
杜奇勝突然一陣哽咽,說不出話來。楊老師有點吃驚,不知怎麼回事。杜奇勝平靜下來,張口說,
——說起這個,我昨天去醫院看了楊家傑,您記得他吧?
——方臉,大高個,後來學電機工程的?我記得,不過一直沒有什麼聯繫。他生病了?
——嚴重的抑鬱症,正接受治療呢。
——怎麼回事?印象裡,他一直很陽光,熱心,好張羅事,特別積極向上啊。
——我也是才知道。他其實早有症狀了,只是不願意面對,而是強撐著用正能量示人,讓大家都產生了錯覺。不久前他被公司裁員,再後來就發病了。
——真沒想到!
——按您的比方,楊家傑曾經擁有的比別人多,所以跌倒時的失落也比別人大。他可能找不到好的解脫辦法吧。
楊老師點點頭,兩人不再說話。風吹動咖啡館門口的鈴鐺。
杜奇勝想到了一件往事。
——楊老師,還記得那年五四青年節,您讓我們出節目嗎?
——讓我想想……哦,是後來你寫了個本子,同學們演獨幕劇那次嗎?
——對。有人臨時退出,我去鼓動家傑演戲。一開始他沒興趣,還是您幫我說服他的呢。
——我記得家傑後來演得特別好。
——沒錯,是大家一致的評價。但我總覺得,好像有什麼不對勁,又說不出來,因為我要求家傑做到的表演,他全部做得很好。直到多年以後,我才恍然大悟,家傑只是做到了我對他的要求,而沒有把自身代入角色。換句話說,他真是在演,而不是體驗。我想,會不會他的人生也是這樣呢?
杜奇勝啜一口咖啡,繼續說,
——他一直在演一個好人,演一個社會需要的模範公民。該學習時他是好學生,該工作時他是好員工,該戀愛時他是暖男,該結婚時他是十全丈夫,該生孩子時他是好爸爸。他什麼都做到了,唯獨沒有做他自己。當生活最後出人意料取消了他的角色時,家傑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只剩下豁口背後無窮的黑暗。
——你說得有道理。我們活在一個異化的時代。市場取代了社會,眼球取代了品質,估值取代了價值。財富凌駕一切,金融統御百業。人從積極的創造者變成了消極的消費者。每個人被迫要找到自己的新角色,如果找不到,而內心又缺少錨定,將是很可怕的事情。
——有人猜測,家傑發病,可能跟前不久收到的返校日邀請信有關係。
——可能的。回學校參加活動,大家交流情況,難免互相比較。
——家傑心氣高,當年那麼高光的人,如果說出來現在沒工作,怎麼受得了。
——比較之心,勝負之心,是人類煩惱的來源。並不僅僅是佛家才這麼講。你知道嗎,在芬蘭,每年十一月,政府會公布所有人的收入和納稅數據。一切公開之後,反而大家都釋然接受了。
杜奇勝點點頭,想起自己在芬蘭旅行期間,在博物館度過的那個寧靜下午。他盯著一副女孩子的肖像畫,看了很久很久,內心深處有一種平和,腦子裡空空如也,像是沒有夢的睡眠。
——楊老師,人,真是奇怪。我以前對人性有明確的看法,現在反而是不敢妄言了。有位學者提倡,與其尋求人的善,不如利用人的懶。他舉的例子是西班牙。在這個天主教國家,推廣器官捐獻是很困難的事,有人想出了聰明的辦法,即通過立法,宣布所有人死後都是器官捐獻者,除非特別聲明反對。很多人未必熱忱支持,卻也懶得費事去退出。最後,西班牙的器官捐獻率成了世界第一。
——這看法或許有效,但我不太接受。如果否定了人的主觀能動,將其看作被操縱擺布的對象,那人活著,究竟需不需要信念呢?我想,正是這種隨波逐流的價值觀,影響了一代人的奮鬥方向。你們同學裡最聰明的人,比如鍾曉閩,都沒有去從事科技創新,像是攻克癌症之類的,而是在金融行業賺大錢。我當初指望,他用數學才能解決幾個重大猜想,甚至解決統一場論,而不是用來設計什麼交易模型。聽說國外的情況也類似。所以,雖然我不喜歡伊隆·馬斯克的個性,卻很欣賞他投入資金在宇航工程上。
——您是指他的火星飛船嗎?我覺得移民火星是可望而不及的計劃。這不是在拍好萊塢大片。
——我比你樂觀,面對地球氣候變化,與其爭論空轉,不如實實在在做些嘗試。聖經提到,摩西帶著猶太人離開埃及,伸仗分開紅海。在猶太人的經書裡,另有一說,當時紅海並沒有分開,仍是浪濤滾滾。有位長者毅然邁出第一步,落腳處水流向後退去,一路前行,漸漸露出條路來。所以,不是因為相信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相信。你好像也寫過類似的句子吧。
杜奇勝不由得笑起來,又有一點點無奈。
——那是為了謀生而不得已杜撰的雞湯,我自己都不相信。您聽說過薩馬拉的約會這個故事吧?
——我記不清了,好像是在毛姆還是康拉德的書裡見過。
——正是毛姆轉述的伊拉克寓言。巴格達有個僕人在市場撞見了死神,見到她怪異的表情,急忙逃去薩馬拉避難。他的主人遇到死神,問起經過,死神說,她只是很驚訝在巴格達見到僕人,因為她們明明約定晚上在薩馬拉見面。命中注定,難逃一死。
杜奇勝一邊結帳,一邊對楊老師說,
——我擔心,伊隆·馬斯克和他的富人朋友們,正是這個僕人。地球變暖只是巴格達的偶遇,飛往火星才是自尋死路。再說,火星上到底有什麼?如果是馬特·達蒙種的那些蔬菜……
楊老師站定身子,看著杜奇勝,緩慢而沉著地說,
——我從故事得到的領悟,和你不一樣。不是宿命論,而是人要擺脫恐懼,不再擔憂,才會得到自由。採取行動的人,才是真的擁有夢想,否則只不過是做了個夢而已。
離開咖啡館,向西走了一段路,楊老師要進地鐵站,於是兩人握手作別。天幾乎都要黑了。杜奇勝注視僻靜馬路兩旁的房子,每一幢都有自己的故事。要是把它們寫出來,一定會很精彩。只要有人讀這些故事,它們就永遠存在,再也不會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