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觀後感範文【推薦】
2023-08-06 09:54:28 2
電影《八月一日》是一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下面是由小編整理提供的影片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八月一日》觀後感1
0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紀念日。80年前那個日子對於中國的意義已不用贅敘。年年,我們都在反覆咀嚼。這部以「8月1日」命名的影片其實已經標示出自己是一部重讀歷史之作。
8月1日,已經被讀了80年,這其間有足夠多的發現感悟,被不同的人記錄、抒發。使之保持著持久的魅力。電影的一次重要重讀發生在1981年,它的記錄者是著名電影導演湯曉丹。今年的重讀是由同樣以8月1日這個日子命名的八一電影製片廠來完成的。
1927年,是中國革命史上血雨腥風、急轉直下的一年,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痛苦抉擇的一年,「八月一日」則是不得不做出的最後抉擇的重要「轉折點」。在這種歷史的緊要關頭,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的幾位重要成員,肩負著歷史的重任,從各自的認識出發,思考著當時的「時局」,做出各自的判斷。影片《八月一日》堅持唯物史觀,從歷史的真實出發,在藝術表現上既沒有簡單化地給陳獨秀冠以「機會主義、投降主義」的「標籤」,也沒有對後來犯了嚴重錯誤的李立三、張國燾等以「先知先覺性」的暗示,而是重新挖掘史料、真實再現了革命受挫對他們自身的戕害,以及他們出於對革命高度負責而產生的巨大焦慮和長遠憂慮,譬如中央政治局成員關於「要不要武裝反抗」的爭辯、起義前兩日張國燾的反覆等。尤其可貴的是影片著力塑造了周恩來、賀龍、朱德的光輝形象,感人至深。
在此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殺絕、被嚇倒、被徵服。在極端險惡的白色恐怖下,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認識到武裝鬥爭的極端重要性,毅然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建立了第一支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該片將以細膩的筆調探尋當年南昌起義領導人的心路歷程,以磅礴的氣勢再現八十年前震撼人心的歷史風雲。
南昌起義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周恩來,最難塑造的人物也是周恩來。周恩來的難度可能來自他的「完美」。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不太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這也是以往一些影視作品中周恩來的形象總有點溫呑水的原因。「南昌起義」是周恩來革命生涯中極有光彩的一頁,作為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周恩來表現出了非凡的政治才幹和指揮能力。
歷史的畫卷被血肉有致的展現在你的面前,陳獨秀的困惑、賀龍的抉擇、汪精衛的精明、周恩來的果敢、葉挺的血性、歷史的使命、國家的希望。這些,讓整部電影十分充實。會發現原來從前課本上一張戰略圖加幾行小字描述的情節是如此的激動人心迴腸盪氣,讓人傷感但又充滿了希望;也會發現原來從前的紅領巾不是2元一條只在升旗時表現所謂集體榮譽感的裝擺而是一次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變動中代表著熱血與希望的標誌。
《八月一日》觀後感2
《八月一日》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1927年,正當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節節勝利之際,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武漢政府國民黨主席汪精衛先後背叛革命,向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舉起了屠刀,使孫中山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在此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殺絕、被嚇倒、被徵服。在極端險惡的白色恐怖下,為了挽救革命,中國共產黨中央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認識到武裝鬥爭的極端重要性,毅然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過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建立了第一支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來源:世紀環球在線該片將以細膩的筆調探尋當年的南昌起義領導人的心路歷程,以磅礴的氣勢再現八十年前震撼人心的歷史風雲。原來歷史上的「八月一日」南昌起義,誕生了共和國7位元帥、4位大將、5位上將,其中還不包括未曾嘗到勝利果實,早早長眠的葉挺、惲代英、周逸群等英烈們。電影《八月一日》不僅是向參加南昌暴動的將軍、元帥們致敬,更是懷著一份更高的敬意。
片中的人物就是那些在暴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真實的歷史人物。《八月一日》將盡力表達他們當年心靈所承受過的、曾感悟過的人生抉擇,弘揚他們在生死關頭苦苦追尋、探求勞苦大眾解放的革命精神。
看了這部電影,它給我的啟發是我要學習他們在生命關頭苦苦追尋、探求勞苦大眾解放的革命精神。
《八月一日》觀後感3
軍閥割據,社會動蕩。人民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了革命。在這關鍵的時刻。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之士聯合在一起在南昌發動了著名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對中國的革命發展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
觀看完這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物形象的生動。這些人生動的形象鮮明的突出了當時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主義精神。周恩來的果斷和領袖氣質,賀龍的正直、豁達,葉挺的血性與頑強,甚至是李虎子的勇敢和明白事理。。。。。。每個人都是那麼的熱血和愛國。當然也有一些人和這些人有著鮮明的對比。就像陳獨秀的軟弱與退縮,汪精衛的狡猾與醜陋。當然在這些人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周恩來。在總書記陳獨秀對革命暴動猶豫時周恩來想盡一切辦法不辭勞苦的勸說陳獨秀。他的耐心和大局觀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在大家都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只有周恩來在耐心的勸說陳獨秀發起暴動。在陳獨秀最後選擇退縮和逃避時,又是他站了出來主持大局。為了革命,他頂住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他說服賀龍進行革命,又組織革命黨人,最後把大家連接到一起。還記得他在革命前和夫人說的一句話令人感動:「只要革命有後,你我無後又有何妨」。他為了革命,不惜一切。他對革命的忠誠、熱愛、奉獻以及他的大局觀,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佩服的。還有就是賀龍,雖為土匪出身,但是他卻懂得大是大非,他的性格直爽,關心人民疾苦。真如他所說的那樣「為了讓窮苦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他放棄了汪精衛金錢和官位的引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革命注入了重要的力量。另外就是葉挺,他的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剛正挺直。他的正氣使得自己的軍隊紀律嚴明,戰鬥勇猛,成為了一支攻無不克的「鐵軍」。當然這部電影裡還有很多人都值得我們學習。就像那個叫李虎子的,他知情懂理而且勇敢大膽。雖然只是一個小人物,但卻有一些非常優秀的品質。當然也有一些人是讓我們不得不唾棄的。就行那個趙福生,對革命不忠誠,在革命暴動前的關鍵時刻,他又背叛了共產黨。他的懦弱和無恥和李虎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另外,從故事情節來看。軍隊的嚴明是我感觸最深的。賀龍和葉挺的軍隊爭搶糧食時,兩位將領對手下的管理的非常嚴明。他們雖難處理的方法不一樣,但是目的和結果卻都是一樣的。都是要使自己的軍隊嚴明,成為一支合格的人民軍隊。正是軍隊的紀律嚴明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才使得在後來的起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還有就是起義時,那種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革命就是要流血,難免會犧牲。在起義時,為了挽救小孩子,我們的同志奉獻了生命,為了攻下大門,又是我們的同志寧可與門俱焚。正是他們的犧牲和流血換來了南昌起義的第一槍。當看到紅旗在城樓上飄揚時,但看到小孩子被抱在懷中時,我們更應該記住和感謝他們。是他們讓我們的革命後繼有人,是他們讓我們的革命不斷的取得勝利。
作為當代年輕人,當代的的大學生,我們應該從老一輩革命家的身上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品質。以他們作為我們的榜樣。並把他們的精神和品質運用到我們的學習中去。用我們的行動去珍惜和維護老一輩革命家的奮鬥成果。將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強大,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