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信仰的觀後感
2023-07-30 13:07:48 1
信即信奉,仰即崇尚。某種意識讓人信了,還會奉若神明,且懷崇敬之心,尊崇有加。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紀錄片信仰的觀後感,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紀錄片信仰的觀後感(一)
電視記錄片《信仰》講述的是我們老一輩共產黨人光榮的革命奮鬥歷史以及他們在艱苦歲月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對革命事業執著的追求、崇高的信念,它通過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英勇事跡,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讓我們感知他們那個艱苦年代的價值追求、高尚情操。他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令人感嘆。
信仰究竟是什麼?這也許是我們常思考卻又容易陷於模糊的問題,因為它極其抽象。信仰是指人們對某種理論、學說、主義的信服和尊崇,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活動指南,它是一個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的根本準則和態度。信仰屬於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崇高的表現形式。一個人的信仰是長期生活體驗、內心思考的結果,是人生思想成熟的表現,是人精神層面的最高形式。穩定而牢固的信仰是人思想的積澱,是輕易不可改變的。
我們老一代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產生於他們拯救國家民族於危難之中對於民族、國家大義捨我其誰的強烈時代責任感,在他們苦苦探索改變舊中國積弱積貧狀態,欲爭取民族解放、解救百姓脫離水深火熱時接受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理論,而這種精神信仰是共產黨人不怕艱難困苦、為人民利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朝著建立新中國目標的根本精神支撐,因為他們堅信,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是當年共產黨人的豪氣。「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這是方志敏烈士踐行信仰中驚天地、泣鬼神的絕唱。革命前輩們至高精神境界中絲毫不沾一點物慾,在堅持真理、踐行信仰、面對生命取捨時,義無反顧,大義凜然,這是我們新一代共產黨人需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黨早期領導人彭湃同志,家有「鴉飛不過的田產」,如要享受富貴,他躺著就行了。但正因為他堅信馬克思主義,毅然與封建家庭決裂,走上了與原封建家庭背向的革命道路,發動了農民革命。我們的前輩中許多人出身於地主、資本家家庭,是當時的「富二代」,是「少爺、小姐」,但都因為馬克思主義信仰而捨棄了榮華富貴,在他們面前國家民族的重任勝過一切。
信仰是我們共產黨人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最純淨的精神底色。我們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指導下,為國家民族大義、為普天下人民群眾利益而誕生、發展、壯大,沒有一己額外的私利。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到今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將始終為人民利益而不懈奮鬥。儘管改革開放後一段時間中,我們黨內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消極腐敗現象,一些黨員幹部背離了共產黨人應有的信仰,但那絕不是主流。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更加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鐵腕治腐,高效治腐,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我們欣喜地看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黨紮實推展,黨風出現明顯好轉,且黨風廉政建設的體制機制改革正在深入推進,管用務實高效的促進長效化、常態化的制度建設已見成效。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腐朽墮落的資產階級舊思想不可能動搖我們真正共產黨人的信仰。
信仰是我們新一代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源動力。因為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我們曾經做出過莊嚴宣誓。一輩子堅守信仰,踐行誓言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和責任,這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動搖。我們有責任讓人民群眾過上富足生活,有責任振興中華民族,有責任帶領人民群眾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富裕的中國夢。如今,我們已然沒有了老一代共產黨人所經歷的那種艱難困苦環境,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合法權益,有自己的溫馨家庭生活。但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這樣一些基本原則,那就是人民利益至高無上,大局利益至高無上,工作第一、生活第二,公事在先、私事在後。要經常想想還有許許多多群眾的生活較為困難,他們需要我們共產黨員帶領著脫貧致富,需要我們伸出手扶一把。人民群眾在觀察、審視、評價、監督我們,他們有這樣的權力,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公僕,我們應該為人民群眾做出優異業績回報供養之恩。
紀錄片信仰的觀後感(二)
信仰,來自於生命狂熱而不舍的追求,堅持馬克思主義及其中特理論,是對中國社會歷史及其趨勢本質的理論把握和實踐指導。縱觀社會存在的各種信仰:一生願望只為跪拜在前往布達拉宮徵程的信徒;中東教派數百年的紅色衝突;無不顯示出信仰給人以匪夷所思的力量。一個人沒有信仰,就不會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經受不起失敗與挫折的考驗,就不能真正體現其人生的最高價值,就不能為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而執著追求。
《信仰》這部歷史文獻紀錄片,擺脫傳統的說教模式,以內在感悟為目的,以優秀共產黨人事跡作為論據,以正面的力量擊倒一切的歪曲和懷疑。同時利用現代媒體技術給予傳播,體現了共產黨人走在時代科技前沿的、鮮明的時代性的特點。在2萬多的字字句句裡,短片介紹的不再是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而一個個普通而不平凡的社會各行各業勞動者,時光的流淌賦予了他們各個時代新的任務。這不再是英雄人物主導的中國歷史,這是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歷史。充分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與歷史觀的統一,提現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在這些可敬的勞動者中,首先本質是人,而更鮮明的特點是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武裝的人。無論動亂還是和平,馬克思主義者總能在時代中被人們銘記,因為他們所做為社會歷史做出的貢獻,更因為他們腳下社會歷史前進的方向。
我們的目標很遠大,道路前進而曲折。但是歷史是由人們一塊一塊實踐的基石砌成的,我們的方向一致,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卻是多樣的。因此,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中特理論要求我們把握時代的規律,順應時代的變遷,發展我們的事業。熱情也許可以降溫,信仰卻不容置疑。我們的信仰--認識過程中的非認知因素,從過去的戰爭年代開始,起著對認識過程的發動作用,能動帶著我們尋找出路;到動蕩年代,對我們事業認識的推動支撐作用;再到和平年代的激勵作用,將一直以其時代特徵引領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