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曾氏祖籍是哪裡(尋根之旅在宛城)
2023-07-30 05:36:46 3
大河網訊 4月8日,"傳承中華文化暨尋找鄉愁"兩岸媒體姓氏尋根聯合採訪活動繼續進行,記者團一路南下來到了歷史文化名城——南陽。
曾姓:歷史悠久,名人眾多
方城縣作為中華曾姓始祖地,成為南陽尋根之旅的前哨。許多人對於方城燴麵印象深刻,經常拿來與鄭州燴麵進行對比,卻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是古繒國遺址的所在地。《辭海》記載,"曾",古國名,作繒、鄫。2014年落成的古繒國博物館佔地近1萬平米,建築為漢代遺風,採用"回"字形的三進兩院制式,由南向北依次坐落著前殿、遠祖殿、曲烈王殿、忠孝殿,分別供奉著黃帝、曲烈和曾子塑像。殿門廣場東西兩側入口處還分別有一座石牌坊,兩側為文化長廊,圖文並茂地講述著曾氏始祖曲烈受封繒國、儒家代表之一曾子烹彘以及文學家曾鞏、清代名臣曾國藩等曾姓人物的歷史故事。古繒國博物館既滿足了曾氏族人祭祀聚會的需求,還具備良好的收藏、展示功能。目前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32位,人口約1200萬。
曲烈王殿
解說員講解曾子的故事
武侯祠:千古人龍,忠義千秋
說起南陽,就不得不提"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不得不去看看聞名遐邇的武侯祠。武侯祠坐落在南陽城西臥龍崗,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屢有修葺,至今已有1800年歷史,諸葛亮十年隱居躬耕正是在此地,也是漢帝劉備三顧茅廬之地。 這個時節的武侯祠,松柏森森,柳絮飄舞,在香火煙氣的氤氳下顯得沉靜肅穆。兩岸媒體記者團漫步在青石板道路上,兩側可以看到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詩句:李白曾寫下"當其南陽時,壟畝躬自耕。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劉禹錫則讚嘆"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在碑廊裡,陳列有南宋抗金名將嶽飛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碑刻,字體龍飛鳳舞,在講解員的解說下,更能體會到嶽飛當時"淚如雨下、揮涕走筆"的心境,聽來令人動容。如今,不少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一瞻"陋室"之容,千百年來,人們對於智慧化身的崇拜和對忠義雙全的景仰從沒變過。
武侯祠內松柏蒼翠
復建草廬
廣為人知的"草廬對"
烙畫:精美工藝,指尖傳承
俗話說,南陽有三寶,玉雕烙畫出師表。看過了嶽飛手書碑刻的出師表,記者團一行來到南陽市烙畫廠。烙畫,顧名思義,是以燒紅的烙鐵作筆,以絕妙的控溫技巧,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作畫,作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被海內外譽為"世界藝林一絕"。走進烙畫工藝師傅的工作室,室內十分安靜,師傅們戴著白手套,手握電烙筆,輕輕在畫布上遊走,筆頭似乎跳躍著星火,升騰起陣陣焦灼的煙氣。 師傅們有的在畫花鳥,有的在畫人物,大家注意到一位約莫四十多歲的男性師傅在畫《清明上河圖》(局部)。據他介紹,只有經驗老到的畫師才能繪製這幅圖,而他已經從事這一行業二十多年了。在他的鼓勵和指導下,大家也體驗了一把烙畫繪製,發現遠沒有想像中那樣輕巧——與普通畫筆不同,烙鐵筆頭的形狀和軟硬度是固定的,雖然溫度是可控的,但是下手輕了,畫筆無法著色,下手重了,會把畫布引燃。初學者更是不得其法,畫出的線條深淺不一、粗細不勻。可見畫上一分鐘需要苦練十年功啊!這樣精美絕倫的工藝,不愧為南陽市引以為傲的"寶"。(夏妍)
烙畫:《清明上河圖》(局部)
伏案作畫的工藝師傅
烙畫師傅指導記者作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