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為什麼一定要耶路撒冷(澳大利亞立場轉變)
2023-07-30 00:08:12 1
據環球網報導,法媒披露,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在聲明中稱,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應由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通過談判方式進行確定。澳外長的聲明標誌著澳大利亞政府立場的轉變,不再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澳外長發表該聲明前,澳外交部網站已將澳支持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相關表述撤下。澳方「翻臉」的態度顯示著,國際基本道義面前,澳大利亞在巴以關鍵問題上不再追隨美國。
美川普政府於2017年宣布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美駐以外交機構向西耶路撒冷遷移,美國此舉對巴勒斯坦民眾和阿拉伯民族情感造成嚴重侵害,對巴以和解進程起到了嚴重負面作用,澳大利亞等極少數國家隨後對美進行追隨。5年之後,由澳大利亞工黨領銜的澳新政府取消當初追隨美國的決定,這體現了工黨主要人物阿爾巴尼斯、馬爾斯、黃英賢等一面在軍事領域追隨美國,一面在其他領域同美儘量拉開距離的微妙態度。
澳阿爾巴尼斯政府取代莫裡森政府上臺後,澳大利亞在對華態度有所轉變,相關主張更為務實,中澳經貿關係劍拔弩張的態勢有所緩和,中澳部長級會晤得以重啟。但在如美英澳核潛艇擴散這一嚴重危害亞太區域安全的事件上,澳大利亞仍然追隨美國,其為核擴散行徑洗白的圖謀在原子能機構會議上被中方直接挫敗。這一情況下,澳宣布拒絕追隨美國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頗為顯示著澳大利亞正對美霸權一面追隨,一面遠離。
巴勒斯坦問題事關約1350萬巴勒斯坦人的生存及發展權利,需得到各國的充分重視和協力解決。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此前在安理會上指出,巴以問題的解決需基於「兩國方案」根基、推動共同安全,以巴兩國是彼此搬不走的近鄰,追求單邊安全只會導致循環暴力的惡循環。以色列應停止一切違反國際法的定居點活動,基於聯合國決議以和談方式確定兩國邊界。
以色列在巴以問題上的相關作為違背國際法及國際社會一致共識,加劇了巴勒斯坦民眾面臨的人道主義災難,美國則公然對此進行包庇,一方面通過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在國際範圍帶頭侵害巴以和談基礎,一方面在安理會多次以一票否決方式否定安理會其他成員一致通過的基本共識,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不容踐踏,不論是以色列還是美國,均應對此前錯誤行徑進行改正。
澳大利亞在相關巴以事項上拒絕追隨美國的選擇,值得肯定。與此同時,巴勒斯坦各派別政治和解進程也在得到推動,據新華社報導,巴各派別在12日至13日於阿爾及利亞達成最終和解協定,各方決議推動民族和解,並將在未來一年時間內舉行巴勒斯坦大選。
巴以問題作為中東地區的地緣創傷,長期的紛亂不休給巴勒斯坦民眾造成了深重苦難,是中東地區動蕩的禍源之一,也是霸權勢力介入攪動中東局勢的主要切入口。不論是基於以聯合國憲章為中心的國際法規則,還是基於巴勒斯坦與中東民眾渴望和平的呼聲,巴以問題都應在平等、尊重彼此安全前提下予以解決,事關基本人權核心問題,不容霸權及其跟班勢力撒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