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白雪烏鴉的觀後感

2023-07-30 12:39:03 2

  《白雪烏鴉》是作家遲子建200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哈爾濱傅家甸地區的民眾在鼠疫來臨之時遭受的滅頂之災。以下是小編帶來白雪烏鴉的觀後感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白雪烏鴉的觀後感1

  一直喜歡遲子建的書,過往歲月在她的筆端流露出一股憂傷的堅強,讓人讀後心中一暖。

  她的《白雪烏鴉》講述的是一場鼠疫大災難的故事。「天上下著大雪,又盤旋著烏鴉,每天有人死亡,傅家甸兩萬多人中死了五千多人。但死亡的另一面就是活力。面對疾病,不管怎麼,人都要掙扎著活下去。生,確實是艱難的,誰都會經歷突如其來的災難、恐懼、死亡,唯一能戰勝這些的就是對生的渴望。」這正是遲子建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只要有光,生命就不會絕望。

  在書中,遲子建用了很多筆墨去寫人們如何去面對這場災難,死亡和生機是穿插其中的兩個主題。為盡孝道而陪母親殉葬的秦八碗,以決絕的方式死去的陳雪卿,還有那個可愛的孩子喜歲的死亡,無不瀰漫著憂傷、壓抑的氣氛。但是,遲子建卻在這份沉重中,穿插進生命的活力和愛。那個馬車夫王春申對俄國女演員謝尼科娃的愛慕,還有傅百川對于晴秀的暗戀,她在告訴我們,即使面對困厄,生活也有它美好的一面。

  在災難的籠罩下,無論是社會上層的大人物,還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每個人都在艱難中前行跋涉。她用質樸的筆調把小人物身上微弱的人性光芒一點點放大,然後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生命的活力。正是依仗這種群體的活力,人們終於度過了鼠疫的難關。

  遲子建最喜歡的作家是人道主義作家雨果,而她自己也是沿著這樣的一條路走下去。

  白雪烏鴉的觀後感2

  忘記在哪裡看見了這本書的簡介,有天去圖書館,想看的書都被借走了,就借了這本書看。

  《白雪烏鴉》以1910年冬至1911年哈爾濱爆發鼠疫的歷史作背景,講述鼠疫流行時發生在哈爾濱平民百姓中間的種種故事。小說中的人物極多,有名有姓的幾達上百位,多為販夫走卒、引車買漿者流。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飽滿豐富的人物形象。有正面的王春申、秦八碗、周耀祖、傅百川、伍連德等。也有反面的紀永和、翟役生、周耀庭等,讓一個個或高尚或醜惡的靈魂在我們的視野裡深度曝光,對人物場景的設置和人物內心活動的刻畫也都絲絲入扣、合情入理「白雪」與「烏鴉」作為貫穿始終的兩個點睛之物。時時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在傅家甸這個疫情最嚴重的災區,上演了一出出或荒誕、或真實、或悲情、或溫馨的故事。

  在災難面前生命是那麼的脆弱,說沒了就沒了,也在這樣的時候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本性。王春申是小說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鼠疫之前他活得頗為窩囊。妻妾二人趁著開客棧的便利分別找了其他男人,自己在外架馬車拉腳。生活本可以這樣委屈地湊合下去,可是一場鼠疫奪走了妻妾和親生兒子之後,他卻冒著危險投入到防疫一線協助運送鼠疫病人屍體。如果說他之前生活在渾渾噩噩的隱忍之中,那麼親人的離世、死亡的壓力,使他身體中潛在的生命能量得到爆發。而鼠疫之後,他帶著非親生女兒——繼英繼續平靜的生活,也烘託出作者刻畫人物的功力。與王春申的隱忍不同,書中的傅百川在鼠疫之前生活富足,在傅家甸享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可以說是一位儒商、義商。他擁有燒鍋、中藥鋪、綢緞莊等多處商鋪,卻又重情重義並不像有些富商那般為富不仁。從大處著眼,他具有很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鼠疫威逼的情況下,招集中醫免費為大家熬製湯藥;伍連德接手哈爾濱的防疫工作之後,他又自己出錢招集女工為防疫工作趕製口罩。我們把視野放近到家庭的角度來看,他雖與瘋妻不和睦,但卻不言拋棄;雖有喜愛的女人,但是在她亡夫之後也只是默默幫助,情義二字已經深深植入他的心中。鼠疫過後,他的生意日漸衰敗,但依舊衣帽整潔,留有風骨,在書中是一位完全正面的人物。

  作者在小說之中不但塑造正面人物非常到位,也有自私自利、蠅營狗苟如紀永和、翟疫生等人。紀永和是一個唯利是圖的糧食商人,為了商業利益竟將妻子典與他人,最後患鼠疫死於隔離區。或許,他在病床上吐出那口血的時候才害怕,害怕他對自己辛苦積攢下的家業就這樣再也無法掌控。而翟役生作為一個曾經在皇宮中受人欺壓的太監,他憎恨所有人。鼠疫之時,所有人都惶惶害怕之時,他卻在旁邊「冷笑」著,靜待傅家甸的滅亡。最終傅家甸逃過了鼠疫,他也「逃」過了鼠疫。生命得以存活,靈魂卻再無寄託。

  鼠疫在文章中只是一個催化劑,在鼠疫中作者筆下的每個人物活生生的走在傅家甸的街市上。

  白雪烏鴉的觀後感3

  揭過了最後一頁,胸腔裡奔湧著對作者文字的共鳴。搶出紙筆擺在眼前,我卻又連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遲子建沉靜的描述,壓抑而飽滿的情緒,再現了百年前哈爾濱一個小鎮的故事。那裡遭遇了嚴重的鼠疫,因為沒有迅速採取有效的措施而幾近淪為死城,卻又奇蹟般復生。

  芸芸眾生在她的筆下活靈活現,鼠疫前各自有各自的幸福,各自有各自的難言之隱,各自有各自的營生,看似雜亂無序,陳乏的百姓生活,在滅頂的災難面前,被人生日祝福性最光輝的一面一一貫穿,讀到這裡讓人不禁潸然淚下。流淌在作者文字中那股對生命頑強的敬畏,和小鎮裡的人們一道,度過了死神肆虐的嚴冬,跟春雷一起炸響,在春雨的滋潤下和萬物又開始了生生不息的循環。

  文字是誰都可以寫的,有人的字像水,有人的字像醋,有人的字像淚,有人的字像油,有人的字像雨。遲子建的字,是想化做雨的雪,波瀾不驚的冰冷裡,有脈脈的溫情,雖然終於還是雪,可落在臉上,化在心裡卻是滾燙的,這是她刻意的不經意,她的風格,高明的地方。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