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代表什麼(今年寒露不一般)
2023-07-30 12:44:11 3
天氣逐漸變涼,國慶假期之後,就是秋天的第五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十七個節氣——寒露。老祖宗說,所謂寒露,便是「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就是說,寒露的氣溫降低,露水都快要凝結成霜了。
正是因此,民間才有了「轉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褲」的說法,就是說在寒露之後,天氣便會有更加明顯的變化,如果說寒露之前是秋的涼爽,那麼寒露之後,便是向寒冷過渡的時候。
今年的寒露是在10月8日這一天,同時也是農曆的九月十三日。民間認為今年的寒露不一般,比起往年來,有著三個不一般的地方,你知道是哪三個不一般之處嗎?
首先,第一個不一般,便是寒露在農曆的九月十三日。
在古代,寒露這天的天氣,往往預示著冬日的天氣情況。甚至,還有很多地方,會在寒露這天「佔雪」。意思就是說,人們認為寒露之日,會預示著冬天降雪的多少。比如說,民間有「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還有「晴天寒露冬雪少,春雨多」說法。
而農曆的九月十三日,也是一個預示著冬日雨雪多少的日子。民間有「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這裡的「十三」,便是九月十三。這句話就是說,如果九月初九沒有雨,那便看九月十三,如果九月十三也沒有,那便表明整個冬天都是少雨雪的。
由於節氣並非是按照農曆來排定的,每年的寒露日與九月十三,很少能夠重合在一起。所以寒露與九月十三相撞,想必會更準確地預測今年冬季的雨雪!
其次,第二個不一般之處是今年的寒露在重陽之後。
無論是寒露,還是重陽,其實都是老祖宗收穫的時節,民間有「寒露九月九,雜七雜八收到手」的說法,就是在說民間在這幾天的豐收盛景。
一般而言,寒露和重陽的日期,由於不是用一個曆法來計算的,所以必然必然會出現有時候重陽在前,寒露在後;有時候重陽在後,而寒露在前。
老祖宗認為,重陽之日是陽氣極盛之時,也是陰氣始生之日。所以人們往往會登高,以此來避陰之濁氣,而去汲取陽之清氣。民間還認為秋屬金,而冬屬水。寒露的開始,則預示著秋金之氣始藏,而冬水之氣始現。
所以,如果重陽前,而寒露在後,那麼便預示著寒氣來得比較晚,也來得比較突然;如果重陽在後,而寒露在前,則預示著寒氣會循序漸進地到來。
最後,第三個不一般之處,是今年的寒露是在農曆九月份。
民間有「八月寒露搶著種,九月寒露想著種」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如果寒露時節在農曆的八月,那麼就要搶著種北方地區的冬小麥、南方地區的油菜等這些農作物了,而如果九月份才進寒露,那麼,就只能是想一想了,因為錯過了最好的種植機會。民間還有「種不過重陽,收不過端陽」的說法,也是在說這個道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其實是因為,在農曆八月的時候,天氣還不算太冷,而且降水量也合適。但是到了農曆九月的時候,天氣的變化便會比較大,而且降雨也在這個時候驟降。所以如果農曆九月才進入寒露,那麼就意味著天氣驟寒,且降水不足,即便是種下了,也難以有一個不錯的收穫。所以,人們才要在寒露之前,搶種完畢,以免減產。
關於寒露的說法,其實很多都是老祖宗千百年來依據自己的生活、生產經驗而總結出來的智慧,有著一定的道理。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古代指導農耕的節氣文化,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