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的觀後感
2023-07-30 12:17:04 2
小品基本要求是語言清晰,形態自然,能夠充分理解和表現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徵和語言特徵,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小品的觀後感,歡迎查看!
央視春晚反腐小品觀後感
反腐小品和相聲成為春節晚會的一個亮點。尤其是諷刺為升職而逢迎領導、溜須拍馬的小品《投其所好》,獲得觀眾和網民好評。這一方面證明小品幽默犀利地戳中痛點,引發共鳴;另一方面也證明這種溜須拍馬、投機鑽營的行為,在現實中並不少見,亟待大力整治。(2月19日新華網)
俗話說,「守得方寸,才有分寸」。春晚小品《投其所好》中,科員郝建一坐上科長的座椅也會「昏昏然」,或許,有的官員骨子裡就喜歡受「馬屁精」忽悠,才會讓溜須拍馬、投機鑽營者有了「市場」。不得不說,該小品儼然一部現實版的《官場現形記》,與大眾在春晚這個恰當的時間「親密接觸」了。在眾多「官場中人」嘲笑「馬屁精」科長的同時,不知會有何感想?筆者提醒,警惕「投其所好」亂了官員「方寸」。其實,中國兩千幾百年的官場,除了能夠秉承儒家教訓、獨立特行的清官以外,馬屁精更是官場不容小覷的「政客」。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的和珅,號稱「貪汙之王」,真可謂也是「馬屁精」的代表人物。如今,小品《投其所好》中,「領導喜歡釣魚,我潛到海底給他往魚鉤上掛;領導喜歡打麻將,我就把把拆聽給他點炮兒;領導喜歡文玩,我就拿我太爺爺的舍利拿來給他串串兒」……由此觀之,「拍屁股」是「馬屁精」們的拿手活,雖然為一般正直者所不齒,但往往會受用無窮。
「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像該小品中這個「馬屁功夫血液裡流淌」的科長,為了勸告屬下陪愛打桌球的局長打球,以「讓你們家祖上都詐屍的好機會」為誘餌,把一個「全心全意為領導服務」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遠華集團屹立不倒,靠的就是千方百計「投領導所好」,瞄準的是領導幹部的「軟肋」,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撈取到個人利益。這股歪風一盛行,黨風政風、民風社風就必然不正。
「藝術來源於生活」。春晚之前,小品演員們還到中紀委等部門收集素材。由此觀之,反腐已深入人心,將反腐題材搬上銀屏,再彰顯了黨中央鐵腕反腐不動搖的堅定決心。其實,類似官場陋習早已見諸網絡報端,看看那些「為領導打傘」、「幫領導開車門提包」、「背領導淌水」等事件中的「馬屁精」們,大庭廣眾之下討領導歡心,看看那些肉麻吹捧上級、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為領導進行精神按摩,這些更是一個個具有現實意義的諷刺小品。
「勤興業,思成行」。反腐小品《投其所好》提示官員明辨是非,隨時堅守政治定力,才能不被「忽悠」。反之,「投其所好」之所以能擺平一些領導幹部,還是因為領導幹部本身就「說不起硬話」。為此,要讓「投其所好」者「英雄無用武之地」,領導幹部就要增強黨性修養、牢記為民宗旨,嚴把「社交圈」,與那些懷著個人目的來拉拉扯扯、溜須拍馬、投機鑽營之徒「劃清界線」。同時,更要紮緊制度的「籠子」,讓「潛規則」沒有「空子」可鑽,才能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春晚小品《扶不扶》觀後感
馬年央視春晚有一個小品《扶不扶》,談的是是否扶摔倒的老太太這一近來引發熱議的問題,小品中說「不能讓好人流血又流淚」「人心倒了,就扶不起來了」。
然而,單單「扶不扶」成為熱議的話題本身,就說明中國的「人心」已經倒了,雖然還沒完全倒。因為在毛主席時代,「扶不扶」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
如果你問我:你扶不扶摔倒的老太太?我的答案很明確:不扶。因為厲以寧教授經濟學的第一課就是:「人是自利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如果我扶了摔倒的老太太,那麼就是「違背人的本性」,就是「反人類」,就是「文革餘孽」,我還怎麼敢扶?
人心倒了怎麼扶?靠道德的血液,人格的完美,赤條條的來去嗎?恐怕是扶不起來的。
毛主席時代之所以「扶不扶」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不是因為當時人人有道德的血液,人格的完美,赤條條的來去,而是因為當時實行的是免費醫療,不會為看不起病發愁,誰還會費力不討好去坑自己的恩人?
就在春節前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去看望了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卡斯楚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市場是一隻發了瘋的、野蠻的畜生,市場規律造成了人類最自私、最無情的制度」。
其實中國古代早就有類似的說法:「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已,大人世及以為禮,域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已。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簡而言之,就是「天下為公,是謂大同。天下為家,是謂小康。」
古代希臘和中國遠隔千山萬水,卻也把「天下為公」的時代稱為「黃金時代」,而把被後來西方人吹噓的神乎其神的「古典時代」稱為「黑鐵時代」,和中國異曲同工。
然而不知何時起,西方人把「黃金時代」貶低為「野蠻時代」,卻把「罪惡的黑鐵時代」推崇為「普世價值」。同樣,中國人也拋棄了「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中國夢」,轉而追求「奔小康」,連年春晚的主題也變成了「家」。在這種情況下,扶不扶」成為熱議的話題也就是無法避免的了。
當我們指責「人心倒了」的同時,能否捫心自問,我們也是「人心倒了」的罪魁禍首之一?
——明明是改革造成的問題,卻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來解決。
——明明是市場化造成的問題,卻要進一步強化市場的作用。
——明明是「新體制」造成的問題,卻要進一步「破除舊體制」。
——明明是西方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價值觀造成的問題,卻要進一步推崇「普世價值」。
——明明是牆破了造成的問題,卻要進一步「推牆」。
……
面對這一切,我只想說一句:什麼「人心倒了就扶不起來了」?你們不作死就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