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豆汁做法介紹
2023-07-29 23:56:51 3
1、豆汁是北京獨有的吃食兒,是水磨綠豆製作粉絲或團粉時,把澱粉取出後,剩下來淡綠泛青色的湯水,經過發酵後熬製成的。據說早在乾隆年間,豆汁已經傳入皇家了。「老北京有句話不喝豆汁兒,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因為豆汁的氣味及味道獨特,若非長期接觸,很難習慣。
2、喝豆汁兒是有講究的,首先得燙,偶爾咕嘟著幾個泡的熱度最好,再者必須得配上切得極細的芥菜疙瘩絲兒、淋上辣油,同時還得搭上兩個「焦圈兒」,吃起來主味酸、回味甜、芥菜鹹、紅油辣,五味中佔了四味,再加上焦圈兒的脆和香,絕配!
3、豆汁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就是民間大眾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稱:「近日新興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檢查,是否清潔可飲,如無不潔之物,著蘊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當差。」於是,源於民間的豆汁成了宮廷的御膳。
4、綠豆1千克,辣鹹菜適量。豆汁實際上是製作綠豆澱粉或粉絲的下腳料。它用綠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後撈出,加水磨成細漿,倒入大缸內發酵,沉入缸底者為澱粉,上層飄浮者即為豆汁。發酵後的豆汁須用大砂鍋先加水燒開,兌進發酵的豆汁再燒開,再用小火保溫,隨吃隨盛。
5、將綠豆雜質篩淨,淘洗乾淨,放入盆內用涼水(冬天用溫水,水量要比綠豆高出2倍)泡十幾小時。待豆皮用手一捻就掉時撈出,加水磨成稀糊(磨得越細越好),每千克綠豆約出稀糊2.65千克。然後,在稀糊內加入1.5千克的漿水(即前幾次製作豆汁、澱粉時撇出的清水)並逐次加入不少於12千克的涼水過濾,約可濾出粉漿17千克、豆渣2千克,
6、把粉漿倒入大缸內,經過一夜沉澱。白色的澱粉就沉澱到缸底,上面是一次層灰褐色的黑粉,再上一層即是顏色灰綠、質地較濃的生豆汁,最上層是浮沫和漿水。撇去浮沫和漿水,把生豆汁舀出(可得生豆汁8千克左右,另有澱粉約500克和黑粉少量),再煮之前還需在沉澱一次,夏季沉澱六小時。冬季沉澱一夜。沉澱好後,撇去上面的漿水。
7、鍋內放入少許涼水,用旺火燒沸後倒入生豆汁,待豆汁逐漲並將溢出鍋外時,立即改用微火保溫(此時不能用旺火,否則會逐成麻豆腐),隨吃隨盛,並佐以辣鹹菜同食。
關鍵詞: 北京 豆汁 做法 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