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勺子》的觀後感
2023-07-29 23:08:42 2
《一個勺子》的觀後感
《一個勺子》是個值得一看的電影。其因不在於它有炫目的特技,也不在於有宏大的場面,更不在於有引人入勝的激情戲,甚至於,連蔣勤勤、金世佳等一幹顏值頗高的演員都幾乎看不清臉。然,其可貴處在於,發人深省。
電影講了一個農民拉條子收留了一個傻子,將傻子送還、被騙、重尋、受誣和力圖自證的故事。
電影取景於農村戲臺、山坳、集市,別具深意和幽默感,營造故事氛圍的同時,又加強了故事的真實性。
演員演技很是不錯,連農村小商店的老闆一顰一嘆都拿捏的十分到位,更不必說一幹主演了,為演技點讚。
但是,最打動我的還是導演對整個故事的把控和陳述能力。
看完後我的直觀感受是,若有所思,又說而不透,很有深度,卻又不太明白。但是,不管導演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即使我沒有抓住其主旨,我依然有所思考,這也許就是我的收穫了。
其一,社會風氣與政府制度的建設與完善很有必要。初得傻子時,拉條子試了多種方式想送走傻子,使之有個合適的環境,卻都失敗了。試想,如果村長能夠替他寫證明,收容機構能夠切實運轉,警察局能夠盡心履行職責,也許,傻子早就被安頓好了,又何苦纏著這個老農民呢?再者,如果社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善意,沒有這麼多邪惡之徒連傻子的利益都不放過,傻子的結局又怎會如此?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目前風靡全國的碰瓷事件。就如收留了一個傻子給拉條子帶來如此多的麻煩一樣,碰瓷的增多給善意之人也帶來了不少恐慌,如果法制多一些健全,民眾多一點自省,人人以勤儉自持而存活,非求好逸惡勞,相信,好人也會多一些,會越來越多,亦不會出現老人摔倒路邊而無人攙扶的現象了,民風如此,世風日下,當真是,心寒。
其二,傻子之所以是傻子,是因為他忽略了人情社會的很多生存法則,只一味追求生存這一個目標。而拉條子最後也變成了傻子,同樣是因為他為了自證清白一味纏上了別人,甚至不惜殺了自己珍惜的小羊羔,抱著一個目的,一味執著,難以避免地會陷入犄角,從此,再也走不出來。變成一個傻子。而在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夠避免呢?
然,從另一方面講,變成傻子就真的不好嗎?答案是模糊的。傻子堅持生存的需要,有什麼不對?拉條子堅持為自己澄清又有什麼錯呢?難道當我們面對世俗的質疑和嗤笑時,放下所有的堅持,就真的是「智」嗎?傻與不傻,都在一念之間。傻與不傻,又有甚重要?我只能說,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總是充滿著荊棘,伴隨著嘲笑。而拉條子到底應不應該繼續自證清白,端看個人追求。當然,適可而止,也許也是人生的另一種豁達。
其三,事物總有多面性。拉條子的善良讓妻子愛上了他,覺得一輩子可以安穩度日,又有誰知,正是他的善良,才是整個故事所有矛盾貫穿始終的導火索。所以說,當你面臨選擇時,務必慎之又慎。因為當你選擇一個優勢時,也許,你同時選擇了一種你意想不到的生活。事情總有多面性,送走傻子賺了錢,誰知又賠了更多的錢,到頭來還是賺了錢,唉,生活總是如此,處處充滿著不確定性,這也正是生活的魅力所在。所以說,無論你現在處於何種境地,請務必勝者務驕,敗者務餒,誰又知道呢,也許,明天又是個新的人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四,不要過於追求結果。人生就是個過程,酸甜苦辣,皆是其中一站。努力過,盡心了,就好了。太過追求結果本身,反而會讓你失了期待,陷入無盡的痛苦中。拉條子為了爭取兒子的減刑可謂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然,刑未減,錢未見。最後他都放棄的時候,減刑了。這讓人覺得既開心又無奈,只餘一聲笑嘆。
不要著急,只要你努力,那些你想要的,生活遲早都會給你。
其五,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我修養與見識是多麼得重要。拉條子與其妻的善良與愚鈍實在讓我們無奈,真的不怪他們,知識水平、社交平臺、環境等等限制了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與行事風格,他們只能選擇作為一個老農民認為最好的方式解決現有的問題,其愚鈍與蹩腳的處事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笑點,然,誰又知道在他人眼裡我們又是不是如此呢?世事總是如此,"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村長有一句經典臺詞,「把別人當傻子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讓我們以我們內心的善意本真地活著,對別人,亦對自己。「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願我們都活成社會裡最美麗的一道風景,裝點了別人,亦裝點了自己。
總的來說,《勺子》是個不錯的電影,讓我想到了很多,遠不止於此,相信它能帶給你的更多。
不將任何人當傻子,不苛責,不強求,始終心存善意,從容優雅,豁達與堅持,我們共勉!
當然,幫助別人,亦可保全自己,這才是智者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