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和曼陀羅有什麼關係(葵花寶典為啥名叫葵花)
2023-07-30 11:23:04 3
《葵花寶典》是金庸大俠系列武俠作品中的經典秘籍,尤其是「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的神來之筆,令人讀來解頤。
大陸讀者最早看到金庸作品《笑傲江湖》,應該是寶文堂出版的,屬於二版。
當年,關係親近的男同學見面相互調侃,最喜歡做的就是一本正經地說:見你骨骼清奇,是個練武的材料,因此不吝贈與一本武林失傳多年的武功秘籍《葵花寶典》。
然而,許多讀者不知道,「必先自宮」之說是後來金大俠修改後的梗。
在一版的《笑傲江湖》中,打算練葵花寶典或者闢邪劍法,根本無須自宮。
在最初的設定中,《葵花寶典》創自一對夫婦,分為《陽典》《陰典》兩部。這一對前輩高人的姓名已不可考,只知男人的姓名中有一個「葵」字,女的姓名中有一個「花」字,夫妻雙修,因此合稱《葵花寶典》。
這部武學典籍薄大精深,夫妻二人去世後,不知怎地為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得。
因為是夫妻二人分開撰寫的,屬於陰陽雙修的功法,練功方法不但二者大異其趣,而且乾脆就是截然不同。
莆田少林寺下院方丈紅葉禪師自幼出家,不通男女情事,因此參究多年,始終是不得其門而入。
就在此時,有華山派兩位高手過訪,陰差陽錯之下,二人見到了這部奇書。因為是偷看,時間緊迫,所以兩個人決定分工合作,各拿一卷拼命記憶。
無意中偷窺少林寺所藏武林秘籍,屬於江湖大忌。二人不敢在寺中久留,於是不告而別。
等到急匆匆回到華山,各自修習之後相互印證所學,結果發現完全不是一個路子。二人都認為對方練的不對,自己練的才是正確無誤。二人誰也無法說服對方,先是言語不合有了口角,緊接著動起手來,打了個旗鼓相當,最後的結局則是華山一派分裂為「氣宗」與「劍宗」。
華山派兩個高手突然不辭而別,紅葉禪師發現了蛛絲馬跡,連忙派出大弟子渡元禪師前往華山,勸說兩位不要練習《葵花寶典》。
華山派兩位高手自從偷窺秘籍後,功夫一日千裡,哪裡肯就此罷手,遇上渡遠禪師也是個爆脾氣,雙方一言不合動起手來。三人一番龍爭虎鬥,渡元竭盡全力,只奪回華山派私自謄寫的半部秘籍。
渡元禪師本來就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此番見到秘籍後欲罷不能,果斷還俗恢復舊姓名林遠圖,無師自通了《闢邪劍法》。之後,行走江湖罕遇敵手,創下了「福威鏢局」的偌大家當,此為後話。
因為搞得動靜太大,於是江湖上盡人皆知,華山派從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得到了失傳多年的武林秘籍《葵花寶典》。不久之後,魔教十長老聯袂來到華山攘奪秘籍。華山派不是對手,於是發出英雄帖,遍請天下武林同道施以援手。
泰山派、恆山派、衡山派、嵩山派看在與華山派大家武林一脈的份上,於是前來助拳。五嶽劍派聯盟實力大增,魔教十長老鎩羽而返。
五年後,魔教十長老在精研五嶽劍法後捲土重來,雙方二次交手,五嶽劍派潰不成軍,半部殘卷《葵花寶典》落入魔教手中。無奈之下,華山派使出卑鄙手段,將魔教十長老困在山洞中。
此一戰太過慘烈,正邪雙方高手傷亡殆盡,江湖復歸於平靜。數十年後,林遠圖將產業傳給兒子,其子英年早逝,鏢局產業交由其嫡孫林震南經營。林震南武功乃是其祖父親傳,一手闢邪劍法出神入化、青出於藍,在接掌家族產業後將鏢局開到了兩廣、兩湖,事業好生興旺。
數年後,林震南娶洛陽金刀門王家女兒為妻,次年生子林平之。
與此同時,華山派掌門臨終將本派式微的原因告訴了繼任者嶽不群,並叮囑其伺機取回為渡元禪師奪去的半部秘籍。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十餘年後,江湖上圍繞林家的闢邪劍法出現了一幕幕血雨腥風……
明明是不須自宮,也可以練成絕世武功的,金庸為何要在二版時候更改為「欲練此功、必先自宮」呢?
在二版《笑傲江湖》中,《葵花寶典》的創作者成了一個前輩太監。如此一來,似乎為「欲練此功、必先自宮」找到了強大的理由。然而,一個去了勢的太監練《葵花寶典》,他又如何能體會到正常人修習寶典會遇到的坎呢?
金庸的其它武俠作品,都可以看得出來大的歷史背景,而惟獨《笑傲江湖》沒有明確根據。坊間多將它的歷史背景歸為「明」,大約正是內容中有《葵花寶典》這門絕世武功的原故。
據《明史-輿服志》記載,朱元璋洪武三年立了個規矩:「內使監未有職名者,當別制冠,以別監官。禮部奏定,內使監凡遇朝會,依品具朝服、公服行禮。其常服,葵花胸背團領衫,不拘顏色;烏紗帽,犀角帶。」
葵花正是明代太監的衣飾紋樣,如此一來,《葵花寶典》的創始人為明代太監也就解釋的通了。
有如此武學成就的高手,為什麼選擇了一條異於儕輩的道路?究竟是在練成神功前自宮的,還是在練成神功後選擇自宮的?
至於這些細枝末節無關痛癢的問題,就沒有必要揪著不撒手了。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知魚之樂又焉能知魚之痛哉?金庸大俠所以如此處理,不過是種想當然耳。畢竟《笑傲江湖》是文學藝術,必須要允許它的不完美。
這一些小的瑕疵,絲毫不影響《笑傲江湖》在武俠小說中的江湖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