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沙特的長徵觀後感
2023-07-30 19:16:34 1
由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省電影家協會聯合出品的影片《勃沙特的長徵》,以紅軍長徵時期發生在貴州的真實歷史事件為依託,講述了紅軍與英國傳教士勃沙特之間的一段傳奇故事,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勃沙特的長徵觀後感
展現了紅軍與勃沙特在信仰和情感上的碰撞交融過程。在勾勒紅軍當年克服艱難困苦、尋求革命勝利道路的歷史圖景的同時,影片側重於呈現他們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並在敘事層面進行了頗具匠心的設計,不僅為長徵題材影視創作的內涵拓展和形式創新做出了嘗試,更為影像對長徵精神的深度詮釋和長徵意義的當代開掘樹立了範式。
尊重與熱愛生命的主題源自電影《勃沙特的長徵》的獨特視角。影片的序幕,老年勃沙特的思緒就被桂花飄來的悠然香氣拉回到了幾十年前與紅軍不期而遇的那個時候。作為傳教士,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是勃沙特的行為準則和畢生訴求。在他看來,時刻處於和軍隊作戰狀態的紅軍與尊重生命這一訴求毫不相干。但在與紅軍一同踏上長徵之路、經歷過各種事件的磨難和洗禮之後,他漸漸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影片以勃沙特的敘述為脈絡,從他的視角切入,展現紅軍對生命的態度。首先引起勃沙特關注的是紅軍對傷病俘虜的態度:儘管在戰場上敵我雙方殊死搏鬥,但下了戰場,面對放下槍的俘虜,一直處於飢餓與困頓之中的紅軍戰士卻用擔架抬著他們,不肯放棄。之後,在極端飢餓的狀態下,紅軍戰士對馬的態度再度感動了勃沙特:紅軍連長奉命殺戰馬充飢,與戰馬有深厚感情、甚至把戰馬當兄弟看待的警衛員張大狗拼死護馬,甚至痛哭著高喊「你們把我吃了吧。」在紅軍戰士的眼中,戰馬具有和人一樣的生命價值。徵戰途中,女紅軍突然分娩,產下孩子之後遭遇大出血,在姐妹們為她演唱的「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歌聲中告別了人世。影片最後,為了給敵機製造混亂,以挽救幾百個紅軍戰士的生命,張連長和張大狗不顧槍林彈雨,跑到陣地前擺放「王」字旗,結果還未擺好,就雙雙中彈犧牲。他們這種「犧牲小我、保全大我」的行為,徹底感動了勃沙特,使他認識到紅軍的訴求和自己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訴求竟然如此驚人的一致,內心湧起了強大的力量。在這種力量的驅使下,勃沙特衝到了前線,擺好了紅軍戰士沒擺好的「王」字旗,將影片「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題推向極致。《勃沙特的長徵》以這樣的人性標尺來衡量長徵,闡釋長徵的精神內涵,使觀眾領悟到影片中「紅軍戰士熱愛美好的生命,他們願意為保護大多數人的生命而獻出自己的生命,艱苦卓絕的長徵則是紅軍熱愛生命、保護生命的偉大實踐」的主旨意蘊。
在展現長徵獨特的認知價值的同時,《勃沙特的長徵》在敘事層面的創新突破也體現出創作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首先,影片在表層的戰爭敘事線之下,一直在營造著另一條感人的情感線。這條情感線以勃沙特和紅軍的相遇開始,隨著勃沙特的種種經歷而逐步推進,最終鑄成了澎湃的情感力量,衝擊著勃沙特的心扉,也感動著觀眾。這不但助推了影片尊重生命的主題表達,更讓觀眾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其次,具體橋段的敘事也顯示了影片創作者的匠心獨運。比如,影片開始,敵我雙方對峙於教堂的一場戲,作者沒有去刻意營造激烈的戰鬥場面,而是巧妙地設計了一場「空城計」,通過敵我雙方畫面的不斷對切,凸顯緊張的氛圍,營造出了較強的敘事張力。這種文戲的運用更能體現出作者的敘事智慧和影像功力,也提高了觀眾的觀賞趣味。
誠然,大醇小疵,《勃沙特的長徵》在藝術表現上尚有改進提升的空間。比如,張大狗偷地圖的情節過於簡單,缺乏精心設計,和影片匠心打造出的整體敘事氛圍不太協調。地圖這條線索未能與敘事主線有機結合,成了一條可有可無的旁枝末節,也使影片的情節略顯分散。總而言之,該片的藝術得失,將為之後的長徵題材影視劇創作提供可資參考的樣本,特別是以「熱愛生命、尊重生命」這一視角來表現長徵的做法,賦予了該類文藝作品更為廣袤的創新空間,值得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