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少年毛澤東觀後感
2023-08-08 17:21:09 4
《少年毛澤東》告訴我們接地氣的現實主義題材,有時候反倒能夠走心。當我們對魔幻、科幻、玄幻、二次元這些流行中立文化習以為常的時候,《少年毛澤東》卻用一片農村的稻田,幾個農民孩子,以及抓野牛、鬥母雞、戰蝗災這些樸實的農家事,讓我們的雙腳切實踏上了中國這片廣袤大地。一切都像是鄉野路邊的那一尊地藏菩薩像一樣,讓人感到和諧舒適,不突兀,不做作。
【第1篇:電影《少年毛澤東》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少年毛澤東》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在一個秋天的下午,毛澤東正在山下放牛。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他想起家裡曬在場上的稻穀還沒收,就趕著牛急急忙忙地往家走。走到毛四阿婆屋前,看見毛四阿婆一個人在收稻穀,眼看就要被大雨淋溼了,毛澤東就幫助毛四阿婆收稻穀。他收完毛四阿婆的稻穀,自己家的稻穀都被淋溼了,結果被父親責罵一頓。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受感動。心想:雖然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雖然這件事情比不上雷鋒叔叔所做的事情,但是體現出毛澤東這種關心窮苦人的品質多麼高尚,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三月,是「文明禮貌」月,也是「學雷鋒」月。轉眼間,三月份就要過去了,我做過什麼事呢?我在心裡反問自己。班裡同學的積極性都不高,只有劉一帆,王子玉交過一次證明,其餘的同學連做好事的影子都沒見到。我呢?有這份心,卻始終沒有去付出行動。又一次星期天,本來和同學約好要去幫助公安局打掃衛生,卻因為種種理由而沒有實現。「沒有任何藉口」,之所以沒有實現,就是因為自己並不是真正想去做好事,只是想圖個表揚罷了。做好事,是向雷鋒那樣,不求任何回報,不是為了虛榮才去做好事的,而是想真心實意的幫助別人,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我就是抱著想讓學校表揚的心理才想去做好事。現在我終於明白:那是一種多麼可笑的想法呀。做好事,不留名,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我竟然為了虛榮心,而忘記了做好事到底是為什麼?
現在開始,抓緊時間行動起來,以共青團的名義,努力做好事,看到需要幫助的人,能幫就幫,不能幫也要想辦法幫,永遠記住一句話「讓身邊人因你的存在感到幸福」!加油!
【第2篇:看《少年毛澤東》觀後感】
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少年毛澤東》。少年毛澤東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為什麼他長大後會成為偉大的革命領袖呢?我帶著這個問題,翻開了這本書。
可是,看完整本書,我沒有找到期待的答案。少年毛澤東並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有許多奇特的經歷,或是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就和許許多多舊社會的孩子一樣。
媽媽對我說:「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後果,一個偉人,他不可能是憑空造就的。你用心多讀幾遍,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我又把整本書看了好幾遍,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形象,在我的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
他從小就有強烈的反抗和鬥爭精神。先生打他板子,他就逃到山谷中走了三天;父親與他發生衝突,他以死相逼。結果每次抗爭,他都取得了勝利。這讓他明白:要用公開的反抗來保衛自己的權利。他還特別喜歡看關於革命的書。我覺得正是這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革命精神,才使他日後能帶領中國人民反抗剝削,反抗壓迫,建立新中國。
他從小就有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少年時代,他的思想上已經開始革命,他「開始有了某種程度的政治意識」,開始明了「大家都有救國的責任。」從此,他走上了救國的道路。
他從小就同情勞苦大眾。鬧饑荒時,他把家裡的米施捨給窮人。災民被慘殺時,他覺得有切膚之痛。他把老百姓看成是自己的鄰裡兄弟,所以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媽媽說得對,「任何事情都是有前因後果的。」毛澤東長大後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偉大領袖,我想,我已經找到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