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2023-07-08 15:11:48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也稱為「春龍節」。小編收集了二月二龍抬頭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二月二龍抬頭
在我們富饒的清徐縣城裡,有一個在萬物復甦之際,東方蒼龍初露頭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傳,被大家成為「不成節日的節日」。這是為什麼呢?
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而在清徐,只和驚蟄有關。驚蟄過後,大地復甦,陽氣上升。「二月二,龍抬頭。」在山西民諺中便出現了這種說法。於是,在這一天,老百姓都習慣於在這一天理髮,農村則是剃頭,藉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希望!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過去,二月二便也過去了。於是,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流傳著許多驅毒活動:早上,人們起床時,忌說「起」字,恐怕一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牆縫、牆角,炕席底、床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抬著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有的地區,畫一個藥葫蘆,內裝蛇、蠍、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於牆壁謂之「闢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麵搓成燈捻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蝨不敢上炕哩」。總之,各種各樣的習俗,都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人們經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才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託著人們美好願望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節日!
第二篇:二月二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也稱為「春龍節」。
流傳著這樣的民謠:「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人們用許多美食來祭拜龍王,希望它能夠行雲布雨,廣灑甘霖。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卷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真是鮮香爽口。
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第三篇:二月二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為28宿。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4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為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像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恆星組成。
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