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樣寫景、狀物、抒情
2023-07-08 17:28:48 2
作文怎樣寫景、狀物、抒情
同學們:對於我們,雨可以說是一種最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本單元的寫作主題:雨的訴說,應該是非常詩意的訴說。這種詩意從何而來?可以來自你的閱讀積累。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寫雨的優美詩文可謂數不勝數,「雨」作為一個抒情意象,浸潤著文人墨客們多情多意的心,他們賦予了各種各樣的雨豐富的暗示性和廣博的代表性。可以來自你的心靈感悟。讀一讀課本上「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中提示你去觀察雨景、傾聽雨聲的優美語句,你的心靈是否有了某種雨情;做一做課本建議你做的語文實踐活動,你是否又感受到了某種雨趣。有了這些,你可以動筆寫作了:狀雨景,抒雨情。那麼,又該怎樣來寫景、狀物、抒情呢?
寫景、狀物和抒情在一篇具體的文章中常常是結合在一起的。因為寫景、狀物離不開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藉助景和物。這就是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借景抒情」。如《詩經》中以一個戍邊徵人的口吻吟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一個徵人在連綿的陰雨中回到家鄉,這場景或許是寫實的,但這兒的「雨雪」明顯投影上了徵人垂暮之年才返回家鄉,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陰霾心境。
當然寫景、狀物和抒情在具體的一篇文章中,視其傾向性不同有時可以有所側重:或以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體景物上的某種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寫景物的特徵,抓住特徵進行描寫,又在景物描寫的同時帶上「我」此時此地的主觀感受。如:朱自清《春》中描繪的春雨圖。既寫出了江南春雨連綿不斷的特徵,同時江南雨景中田園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滲透在字裡行間的主觀感受。或以抒發某種感情為主線,景物只是藉以寄託的一種比擬和象徵。如本單元的《雨說》;同樣秋瑾在獄中寫下「秋風秋雨出煞人」這裡的「秋風秋雨」實際上象徵了當時風雨如晦的社會環境,所以才「愁煞人」。下面的一篇學生習作《聽雨》抓住春雨的特點進行的思考。也有許多文章將這兩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在「借景抒情」前,用大量飽含感情的筆觸去寫景狀物,景物的描寫細緻生動,最後的抒情議論成為畫龍點睛之筆。
那麼在具體的寫作中,我們怎樣來用好運用這兩種方法呢?前者的關鍵是以物傳情,描寫景物時應抓住景物的特徵,帶上你的心中情,寫出你的眼中景。怎樣做到這一點呢?要在字裡行間能加上自己的感覺,並在語言形式上要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和富有表現力的動詞把這些感覺寫出來,這樣才能形象生動。與其說「春雨又多、又細、又密」,不如像朱自清先生那樣說「像花針、像細絲、像牛毛」;與其說「春雨把我淋溼了」,不如像下面羅蘭文章中寫的那樣:「撲在那柔細清涼的雨絲裡,讓它衝刷撫慰著你的頭頸,和你赤裸的背」。後者的關鍵就是觀物思理,如何做到這一點?學會思辨,並對這種思辨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例如:張曉風在觀察「立在城市飛揚的塵土裡德行道樹身上」思考聯想到了奉獻精神;宗璞在「紫藤蘿瀑布」前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借對花的觀察,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辨;又如下面的小作者,在春雨的韌勁這一特點中,進行思考,聯想到了自己在小小的挫折面前應不氣餒,文章就有了比較深刻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