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我們去遠足【優美】
2023-07-16 23:31:20 2
春天天氣甚好,我們可以去遠足,去踏青。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春天,我們去遠足【篇一】
又是一年春暖花開時,但今年的春天來得似乎很慢,溫度依然那麼低,天老是陰沉沉的,太陽也是吝嗇地灑下點暖意就躲到雲層下去了,就連迎春花也見不到蹤影,小草也蓋著大被在沉睡,一切都象是冬天的延續。想想往年的這個時候,人們早已是換上春裝踏青賞花了。
「五一」就要到了,想起了三年前的五一節,我與姐姐相約去濱海路徒步走木棧道的情景,大連濱海路木棧道是現今世界上最長的木棧道,已獲吉尼斯紀錄,它依山傍海而建,一面環繞起伏的山巒,一面濱臨懸崖峭壁,下面是浩瀚無垠的大海,風景秀麗宜人,樹木蔥蔥鬱鬱、花草絢爛芬芳,海邊礁石形狀各異、在波光磷磷的海面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島嶼,時而還有遊輪穿梭而過,成群的海鷗飛翔在碧海藍天之間。這些年這裡已成為旅遊景區,也是市民徒步健身的場所,更成了婚紗攝影的絕好外景地。
穿上休閒的運動裝和舒適的旅遊鞋,背起裝滿食物和水的行囊,拿上照相機,我們雄糾糾氣昂昂地上路了,這裡徒步的人非常多,有年過花甲的老人,還有坐在童車裡的嬰兒,三五成群的年青人更是比比皆是,更有許多人還帶著自家的寵物狗,在木棧道上走很舒服,有彈性,有些人甚至乾脆脫了鞋赤腳走起來,為了就是體驗這種感覺,徜徉在其中真是飽覽了美景、鍛鍊了身體、愉悅了心境。
我盼望春天的到來,盼望花紅葉綠的時節,更盼望那徒步的浪漫。。。。。
春天,我們去遠足【篇二】
吃飽喝足之後,大家又出發了。這次我們是來找春天的哦~小朋友們的眼睛可真厲害!一會兒找到了紫色的花,一會兒又找到了粉色的花,還有的在和花草樹木進行親密接觸
正當我們玩得開心的時候,兩艘大大的船從小河上飄過,吸引了好多寶貝的注意,大家爭相看著這兩艘發出響聲的大船,孩子們還互相討論著:「看,那裡有船!」「我坐過船」「我也坐過」。。。O(∩_∩)O哈哈~
後來我們還看到了來這裡寫生的混齡二班的哥哥姐姐。他們一個個手持畫板和鉛筆,坐在大石頭上畫畫,那樣子神氣極了!託二班寶貝們那崇拜的小眼神一直就沒離開過哥哥姐姐們
別著急,我們也會長大的。
春天,我們去遠足【篇三】
我們由火文化廣場進入我們參觀的第一景點——隧皇陵。高高的石牌坊上刻有「隧皇陵」三個大字。隨隊老師介紹:古時,商丘叫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升天。國有燧木,又叫火樹,屈盤萬傾,雲霧出於其間。有鳥若鴞,鴞就是貓頭鷹,用嘴去啄燧木,發出火光,聖人受到啟發,於是就折下燧枝鑽木取火,人們就把這位聖人稱為燧人氏。陵前有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先生所題「燧人氏陵」石碑一通。石碑坐落在一隻巨龜身上,聽說這隻巨龜叫贔屓,傳說:摸摸贔屓的頭一輩子不發愁,摸摸贔屓的腚一輩子不生病。石碑後便是墓冢,高13.9米。一級臺基81.9米見方,整個墓冢15畝(10043平方米)。形狀像埃及的金字塔,蔚為壯觀。領隊老師生動的介紹之後,學生們自由活動,首先他們爭先恐後的去摸摸贔屓的頭和腚,保佑身體健康,然後觀賞造型別致的各種動物石雕,有的同學在筆記本上記錄著一些石刻的內容,(學生沒有帶照相機)劉昊抄寫的《鶚鳥啄燧》:燧明國中火樹生,盤根錯節橫萬頃。鶚鳥頻頻叩燧木,星星之火放光明。《鑽木取火》燧人神異多聰穎,鶚鳥啄木得靈性,折下燧枝取聖火,開天闢地第一功。學生們津津有味的欣賞著,讚嘆著古人的聰明機智,善於動腦。忘記了時間已是中午12點多了,肚中飢腸轆轆。
學生狼吞虎咽午餐之後,我們來到火神臺亦稱閼伯臺、火星臺,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臺的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臺,還早22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觀星臺。火神臺形如墓,為圓形夯土築成,臺高35米,臺基周長270米,臺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鐘鼓樓等俱全。臺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拾級而上,磚石臺階一級高過一級,為步步登高之意。臺的兩邊有兩個閣樓,東邊是鐘樓,西邊是鼓樓,也就是所謂的「晨鐘暮鼓」。
臺的中間是拜殿,拜殿之後是大殿,大殿東西兩側各有一耳房,整個建築小巧別致。殿宇飛簷走獸,金碧輝煌。學生專心的聽著老師的講解,感嘆閼伯管火負責,為民造福的精神。體會著這重重壘土之下的文化積澱,使我們意猶未盡,興趣盎然。由閼伯臺向南是通向王亥廣場的磚石小道,小道兩側草兒綻青,幾棵梨樹上,潔白的花兒迫不及待的張開笑臉,一簇簇、一團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