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必玩十大景區之承德避暑山莊
2023-07-07 04:35:38
黃河以北,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稱呼,鍾靈毓秀之地。閒暇時候,各地慕名而來,賞錦繡河山,嘆為觀止。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城市文化一起來了解下河北必玩十大景區之承德避暑山莊吧。
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承德離宮」。它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動工興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後落成,歷時89年。清代前中期的幾位皇帝幾乎每年都來這裡消夏避暑,處理政務,通常是每年農曆四、五月份來,九、十月份返回北京。避暑山莊實際上已成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整個山莊佔地564萬平方米,山莊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宮殿區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築組成。苑景區又分為山區、湖區、平原區三部分。以山區面積最廣,約佔山莊總面積的70%多。山莊集全國園林精華於一園,具有南秀北雄的特點。
清代山莊內共有亭子90座,堤橋29座,碑刻摩崖25處,假山疊石70餘組,殿宇、樓堂、寺廟、亭臺、塔閣等各種建築120餘組,總建築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康熙皇帝以4個字命名的36景和乾隆皇帝以3個字命名的36景最為著名,合稱「避暑山莊72景」。康熙皇帝稱讚這裡是「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風景勝西湖。」山莊宮牆長約10公裡,因為它形似長城,承德人親切地稱它為「小長城」。宮牆外是仿全國各族著名廟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廟群,這些寺廟呈半圓形環繞在山莊外圍,形成眾星拱月之勢,象徵著當時全國各民族緊緊圍繞在清王朝統治中心的周圍。隨著歲月的流逝,朝代的變更,避暑山莊也歷盡了滄桑。新中國成立後,山莊才得到了新生,現在是全國保存得最好、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外馳名的旅遊勝地。
清朝初年,中國藏傳佛教在我國蒙、藏地區(包括青海、新疆)勢力強大,教徒信仰虔誠,佛經教義是蒙、藏民的精神支柱。喇嘛教上層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制著地方政權,經濟上匯聚著大量財富,文化上掌握著經堂教院。清政府為加強對北疆的統治,鞏固國家統一,對邊疆各少數民族實行「懷柔」政策。「懷柔」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蒙藏民族採取「因其教不易其俗」、「以習俗為治」的方針。乾隆說「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反映了清統治者以順應少數民族習俗、尊重蒙藏上層人物宗教信仰,來實現密切地方和中央政府的關係,鞏固國家統一為目的的戰略思想。
避暑山莊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駐蹕使用以後,皇帝每年秋獮[秋獮(xiǎn):中國古代在不同的季節打獵有不同的稱呼。在春季稱為春蒐;在夏季稱為夏苗;在秋季稱為秋獮;在冬季稱為冬狩。]前後均要在此長期停住,消夏避暑,處理軍政要務。由此而來的大批蒙藏等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每年都要到承德謁見皇帝,參加慶典。藉此,清廷便在承德大興土木,建造寺廟,為前來的上層政教人物提供瞻禮、膜拜等宗教活動場所,功能上同避暑山莊相輔相成,互為補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