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為什麼乾涸 你知道嗎
2023-07-06 13:38:39 1
羅布泊本是一個煙波浩淼的大湖,更是孕育了古樓蘭文明。然而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它最終難逃變成一片乾涸的鹽澤的命運。那麼本期的城市文化,為你深入解析羅布泊乾涸之謎。
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18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裡,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被分割成幾塊窪地。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上書:「樓蘭,師邑有城郭,臨鹽澤。」此後,它成為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南支的咽喉門戶。
而羅布泊「廣袤三百裡,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羅布泊為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00多年。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為5350平方公裡。
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裡木河中遊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到公元四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羅布泊西之樓蘭,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和嘗試,但在此之後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曾幾何時繁華興盛的樓蘭,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歷史舞臺;盛極一時的絲路南道,黃沙滿途,行旅裹足;煙波浩淼的羅布泊,也變成了一片乾涸的鹽澤。
至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裡,南北寬二三裡或一二裡不等」,成了區區一小湖。新中國成立後,興起多次開墾浪潮,大批內地人遷移西部組成建設兵團,開展土地平整運動,塔裡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著增加。
擴大後的耕地要用水,開採礦藏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裡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裡木河流域修建水庫130多座,盲目地用水像個吸水鬼,終於將塔裡木河抽乾了,致使塔裡木河由60年代的1321平方公裡萎縮到1000平方公裡,320公裡的河道乾涸,以致沿岸5萬多畝耕地受到威脅。
1960年代因塔裡木河下遊斷流,羅布泊迅速乾涸。到1972年,羅布泊最後乾涸部分為450平方公裡。羅布泊乾涸後,周圍生態環境發生巨變,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羅布泊推進,很快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融為一體。
羅布泊從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