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簡介資料
2023-07-23 09:33:06 2
1、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 ,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2、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後巡撫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3、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闢,大將石亨等誣陷于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有《于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嶽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關鍵詞: 簡介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