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讀後感
2023-07-23 13:44:13
篇一:望廬山瀑布讀後感 陸家漫
今天上午,謝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古詩欣賞課。
其中我最喜歡《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古詩內容向我們展示了廬山那壯觀的美景,我們在反覆的誦讀與看圖講圖意過程中,我仿佛也走進了廬山,在那裡與詩人李白一起欣賞美景呢!
篇二:望廬山瀑布讀後感
我讀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
他把山上的雲霧比作「香爐生紫煙」,讓人如入仙境。他遠遠地望著瀑布,仿佛看見一個銀色的帘子從天而降。這帘子掛在這裡多久了呢?也許是幾萬年了吧!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
從這首詩中,我感受到了詩人李白曠達的胸懷以及豐富的想像力。他用大膽誇張的手法來描寫瀑布的美,從人間寫到了天上,從眼前寫到了夢幻。祖國山川的美好全都被寫下來了。
我要好好向他學習,用美好的詩句歌頌偉大的祖國。
篇三:望廬山瀑布讀後感
黃老師執教的《望廬山瀑布》一課,向我們呈現了完整的古詩教學流程。
從課始的讀題、釋題到逐句理解詩意再到古詩的朗讀,看得出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雖然是二年級,但課堂上黃老師注重對學生學習古詩方法的滲透:結合課件上的圖片和詞語手冊中的字義,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同時注意古詩的深層理解和拓展,如教學「飛流直下三千尺」的三千尺後的泛指的拓展,以及最後描寫瀑布的詩句的拓展,黃老師是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個人覺得這樣的教學設計與教材的處理更適合高年級的學生,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理解上面應該有一定的難度。
低段的古詩教學應該是以朗讀為主,一開始的讀正確、讀通順,讀後對詩意的一個大概的理解,再到最後的感情朗讀,讀時注意朗讀的面以及點,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這樣可能更適合低段的孩子。
篇四:望廬山瀑布讀後感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讀罷李白的」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我仿佛置身其中,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映入我的眼帘……在一個碧空萬裡的晴天,我站在廬山的腳下,高高升起的太陽張開笑眯眯的臉,光芒照耀在 著名的香爐峰,香爐峰立即呈現出紫紅色的美麗色彩,與山頂上瀰漫開的雲霧、水汽混為一體,好似香爐中升起的陣陣煙霧,在山峰中繚繞著,景色十分壯觀。
站在山腳下,向遠處眺望,只見山峰中瀑布恰似一條白色的長簾高高垂掛,它從陡峭的崖上飛流直下,象銀河從天灑落。奔流的瀑布象」飛「一般從山頂直瀉而下,洶猛又迅速,好象有三千尺長。因為底下是茫茫的雲霧,深不見底,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高、又有多深,身臨其境,仿佛 置身在天堂一樣,又好象是九天之上的銀河灑落了人間。我急忙捧起雙手想去觸摸,」啪「的一聲響,我猛地一驚:書掉了下來。我摸摸自己,恍然清醒過來,原來自己還在家裡呀!
篇五:望廬山瀑布讀後感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大家張口就來,還說李白誇張手法超出常人,老師都這樣解釋 。如果你到過廬山,就不這樣認為。廬山南山,秀峰由香爐峰、姊妹峰、雙劍峰、龜背峰等六峰組成。詩中第一句就指香爐峰,下面幾句的景象,不是親臨其景,很難感受。 03年10月份去廬山,工地就在秀峰腳下。初識廬山瀑布,心中很失望。
遠遠望去,如銀絲、似哈達,飄在山峰之間,沒有詩中的景象。失落的心情在來年的五月後,完全改變了。五月江南進如梅雨季節,晚上伴著細雨進入夢鄉,早上轟轟的聲音叫醒。隨聲尋去,奔騰的瀑布,如萬馬藤空而下。瀑布是歡快?是憤怒?氣勢恢弘,一瀉而下。這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相差甚遠,詩想像力太豐富了。
工地有事,去星子縣城。回來時雲開日出,遠遠望去山峰翠綠如洗,香爐峰、姊妹峰、雙劍峰、龜背峰等,林間溼氣上升,逐漸成霧。峰上叢林若隱若現,如幻如真。紅日初照,或紫,或絳,銀白的瀑布就掛在翠峰之間。溼氣聚集很快,不一會兒,雲層籠罩住群峰頂,雲層面恰就在瀑布瀉出的崖面頂。感覺雲層就是神話中的天宮,瀑布恰恰從雲層奔騰而出,真是從九天飛落下來。
現在看來,誇張是誇張,但不是憑空想像。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