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袍哥手勢(袍哥舵爺哥老會)
2023-08-01 08:09:54 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
江湖對現代人來說是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嚮往,對過去的人來說卻是灰色地帶的現實。近代中國三大民間幫會組織之一的袍哥就是在這種灰色地帶中誕生的。
袍哥會產生於清代,最初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組織。辛亥革命之後袍哥成為了公開性的組織,轉身成為四川基層社會的中堅力量。袍哥起源於明末清初,發展於清朝末年,泛濫於民國時代。
身處灰色地帶的袍哥亦正亦邪,他們以倫理、血緣、人情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對四川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廣泛的影響,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袍哥留下的痕跡。
以四川方言詞彙為例,袍哥無論清水或渾水,都有一套內部使用的"切口"(即江湖黑話)。這些"切口"在廣泛使用中逐漸成為通用的語言,至今還保留在四川方言中。
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四川方言,從幾個方面粗略地窺探一下當時袍哥的模樣。
民國時期,加入袍哥一定要有一位介紹人,這個過程稱為「海袍哥」,也稱作「嗨袍哥」。因為剛加入袍哥時往往要請客吃飯,顯示一下豪氣大方,故稱為「海」。在四川方言裡,「海」有大吃一頓的意思。
袍哥組織的內部排行分五個等級,分別為頭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
頭排大哥在「哥老會」時期稱為「舵把子」,也有稱呼為「舵爺」,後來也有稱「社長」。現在「舵爺」這個稱呼還能在一些老人家的嘴裡聽到,多指得是某些團夥的首領。除了舵爺之外,頭排裡面還有一些大爺,比如專司賞罰的"執法大爺",只掛名不管事的"閒大爺"。
三排管錢糧茶館賭場棧房等,五排稱"管事五爺",管對外交際和執法等,六排稱"巡風六爺",負責放哨通風報信,十排統稱老么,負責各種打雜事物。這四種等級稱呼沒什麼特色,不再贅述。
袍哥組織以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八德(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信條。但是由於民國時期各種袍哥組織的急劇壯大,各種牛鬼蛇神混雜其中。袍哥發展到後來就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袍哥,分為"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
渾水袍哥多為好勇鬥狠的社會底層,從事賭場煙館等非法活動;清水袍哥則大多有體面穩定的工作,加入袍哥只是為了一個身份,行事方便。
袍哥無論清水或渾水,都有一套內部使用的"切口"(即江湖黑話)。我們現在使用的切口大多是清水袍哥流傳出來的。
有一些切口是我們現在還經常使用的,比如形容佔便宜的「吃欺頭」,形容大家湊錢吃喝,飯錢平攤的「打平夥」,形容揭露底細的「抽底火」,形容按照規矩辦事的「落教」。這些切口由於經常在口語中使用,不知不覺中已經融入到四川方言中,成為了日常用語。
有一些切口現在聽起來也帶著濃濃的袍哥氣息。比如形容在社會上拉幫結派的「操社會」,形容撐腰,作後臺相助的「紮起」,形容丟臉傷面子的「臊皮」,形容自由散漫無組織的"散眼子",形容魯莽不怕事的人叫「天棒」。
還有一些切口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流失了,也只能在一些老成都人嘴裡能聽到了。比如形容掌管錢財,後引申為領頭的「提口袋」,形容散布謠言的「扯地皮風」,形容把各方都贏了,到處都行得通的「吃通」,形容能起決定性作用的"關火"等等。
「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是我小時候看《傻兒師長》裡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袍哥是亦正亦邪的,他們憑藉著自己的好惡做事,以五倫八德為行事準則,幹得的是快意江湖的事。
袍哥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亦是江湖裡留下的烙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