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觀後感
2023-08-01 05:27:53 3
《活著》是張藝謀199X年導演的一部電影,直至今日未曾公映,我是在網際網路上觀看的,箇中原因大家看了電影後自會明白,活著觀後感。
我的理解是這部電影真實的再現了二十世紀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發生在神州大地上的一些情形,同時也紀錄了小人物歷經解放戰爭,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悲喜人生。
184X年鴉片戰爭正式爆發,最終中國失敗,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啟了中國的百年國恥。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與民主,展開了抗擊「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鬥爭,最終,歷史選擇了社會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項使命得以完成——這是受過9年義務教育的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觀點。
問題是:社會主義真得給人民帶來民主了麼?誠然百年以來,外憂內患,可憐的中國人民飽受苦難,如今已不再饑寒交迫,不再擔心被抓壯丁、不再擔心被定為地主成份或走資派。的確進步了不少。可是為什麼不能正視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事件,連一部電影都要禁止公映?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不能正視以前犯下的錯誤,一味的隱瞞、淡化錯誤,並不是一個有利於進步的態度。歷史是一面鏡子,只要你願意去照,總是會給你一些啟示。一個人同樣如此,好了傷疤就忘了痛的人難免再犯相同的錯誤。
這一部電影是典型的黑色幽默,有沉重的壓抑,有可笑的愚弄。讓人哭,也讓人笑。恰恰是曾經真實的存在過。一個只會歌頌自己,不願反思自己的民族,難怪人家不認同我們的價值觀,因為我們嘴裡說的假話多過真話。
我個人認為張藝謀想通過這部電影讓更多的人了解那個年代所發生的事情,不要忘記這些荒唐、慘痛的歷史,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這恰恰是我們教科書中所沒有的,是給很多人補的一堂歷史課。而我們的黨和政府秉承著祖先的老傳統「家醜不可外揚」,不願更多的人再談論大躍進和文革,而是希望大家忘了這些事情。
所謂民主,就是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前提是大部份人民具有公民意識,既能管理好自己,又能對社會盡到公民的義務。而培育這樣的一代公民,首要的就是要用一個比較全面而且客觀的角度來審視歷史,尤其是建國以來所發生的事件。從錯誤中學習來得更容易,因為錯誤讓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同時言論自由,實事求是,不怕人講真話,哪怕真話讓我們丟臉。讓人民學會獨立思考,增強分辨能力。只有專制制度才愚弄百姓,因為愚民更易被統治。可是百年國恥何以來,正是因為專制制度導致的落後。落後必將挨打,希望中華民族能真正強盛起來,儘管還要付出很多的時間成本和領導階層的充足智慧。
既然祖先給了我黃色的臉孔,我們總該做點什麼能推動這個社會進步的事情,這樣我們的後代就更容易生存了一點,我們這個民族就朝著更光明的方向走近了一步,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