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牧野之戰(商紂王到底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無能和過錯)
2023-07-31 23:19:38 3
四萬人成功擊退七十萬人,贏的究竟是什麼?為何對方輸的這麼慘?以少勝多的戰役在歷史上並不算少,牧野之戰是商周時期的一場大戰,也是早期奴隸社會非常有名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此戰不是勝在計謀與勇武,而是勝在人心。雖然古時候的人懂得的先進知識不見得多,可是對於人物或國家的感受和評價,和現代人一樣。君王善待百姓,百姓擁護他,反之,百姓就會和起義者一起推翻他的統治,商紂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個被群起而攻之的滅國之王。
從上個世紀到這個世紀,商紂王遭到討伐的故事一再被搬上大熒幕,難道天下的暴君唯他典型而已?他當然是個典型,卻不是唯一,只是古代有人寫了本很好的傳奇小說《封神演義》給予了編戲的人絕佳的藍本,加之為了弘揚我國古典文學,這個故事被拿出來講的時候自然就多了。
封神故事是一個神話故事,建立在商朝末年,紂王無道,奸妃當道的大背景下。在姜子牙的指導下,西伯侯姬昌一呼百應發動反抗商朝的起義,之後建立了周朝。故事中加入了不少神話成分,許多抗商大將後來被姜子牙封神,成為天兵天將,如此故事人設更引人入勝,情節一波三折,代入感強。
商朝被周朝所替代在當時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商湯與姜周的最後一場大戰在牧野,史稱牧野之戰。牧野之戰規模龐大,周武王率戰車300乘,武士3000人,步兵4.5萬人,宣布討伐紂王。不久,他在孟津和800諸侯會師,以周武王為首的諸侯們休整幾天就出發了。面對強敵周軍,商朝守軍自知不敵,不戰而降,周軍一直打到商朝附近的牧野,雙方展開最後一場激烈戰役。當時的紂王正在花天酒地,聽說兵臨城下才發動自己最後的70萬軍隊抗擊。從70萬這個數字來看,想必花天酒地的紂王臨了都還沒有發現自己的危險,畢竟對方才約莫5萬人,紂王以為自己實力碾壓姬發的軍隊吧。可是萬讓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大軍上了戰場沒動幾下就自己倒戈,大部分都反過來打他,所以姬發的軍隊不僅是以少勝多,更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牧野之戰結束之快速讓還在醉生夢死中的商紂王始料未及,當姬髮帶領人持著兵刃到他面前的時候,他應該很難相信自己的70萬大軍不僅輸了,還輸得這麼快。紂王少年時並不那麼貪庸昏聵,可是後來好色成性,於是事物明辨和分析能力也下降了許多。他只知道自己有那麼多數量的軍隊,卻從來沒有對這支龐大的軍隊加以管理和訓練,讓這些人對於這位君王失去了尊敬與信任,而他自己卻不知,明明已經不是自己的人了,可是他還把人留在自己的軍營裡吃飯充數,這不是很可笑嗎?
古代有抓男子壯丁充軍的制度,一般是按戶頭指定人員參軍擴軍,但是會給予一些撫恤和酬勞,而國家極為需要男子為國作戰的時候則給予的條件就會更苛刻些,給予的福利也會更少,男子服兵役成為制度是在商以後,而商朝紂王時期已經在抓人充軍了。制度有言在先和沒有制度約束是兩種情況,原本沒有此規定,後來商朝國君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又不顧對象心意地擴軍,這樣的軍隊怎麼能和領導人齊心呢?商紂王經歷牧野一戰,再也沒有後悔的機會,有時候人的一個方面沒有想全面,就會導致失敗,而且再難爬起來。
商紂王失了成湯天下,失在一個人心上。從他開始暴露無度開始,到最後一場戰役牧野之戰結束,不知道他有沒有幡然醒悟,自己手上的實力正在一點點的減少,可是他卻在最後關頭的渾然不知,還在醉生夢死,以致於到死的時候都是糊裡糊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