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在哪裡有多大(撒哈拉沙漠究竟有多深)
2023-08-01 06:13:49 2
綜述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有一句讓人耳熟能詳的話,「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背著行囊和深愛的荷西來到這片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生活,在她的筆下,沙漠裡的生活同樣是豐富多彩,充滿樂趣。
三毛之所以選擇撒哈拉沙漠,是因為地理雜誌上的內容深深吸引了她。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這個最大的沙漠究竟有多深?如果挖光它的沙子,底下會出現什麼?
撒哈拉之名源於阿拉伯語的音譯,其本意就是大荒漠。
這片荒漠的形成也並非一朝一夕,研究證明,撒哈拉的形成大約是在250萬年。我國的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排名第三,撒哈拉的面積約為932萬平方公裡,遠遠超過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面積。
撒哈拉西起大西洋沿岸,東至紅海邊,東西長達5600公裡,橫貫非洲大陸北部;北邊以阿特拉斯山脈、地中海為界,往南直至尼日河河谷,南北長達1600公裡,面積接近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
一提起撒哈拉沙漠,人們聯想到的便是黃沙滾滾,氣候惡劣,殊不知沙丘覆蓋的面積才僅僅佔了15%。
撒哈拉的地形地勢豐富,包括高原、盆地、山地、沙丘等,地貌類型也多種多樣,包括石漠、礫漠和沙漠等。
沙漠之外的地貌就不是由沙子覆蓋了,例如石漠多是由砂巖、灰巖、玄武巖等構成,或者是一些巖石碎屑組成 ;礫漠則是介於石漠和沙漠之間的一種地貌類型。
撒哈拉沙漠由幾部分組成,分別是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以及東部大片的荒涼區域。
撒哈拉沙漠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庫西山,高度3415米,其前身是一座活躍的火山,長期不噴發已經喪失了活動能力。
撒哈拉沙漠厚度不一,其表面的覆蓋物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沙漠形成的時間越長,厚度也會隨之增加,因為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日積月累的堆積厚度也會與日俱增;與此同時,厚度也會受到風力大小的影響,以及風向影響。
通常情況下,沙漠邊緣的厚度都是小於沙漠中部的,中部的沙塵更為集中,沉澱時間更久。
地質學家在撒哈拉沙漠鑽探的結果表明,沙漠中厚的地方達到百米以上,淺的地方時間短,也有好幾米。經歷常年的風吹日曬,沙漠中有不少沙子堆積起來的沙丘,高度也有超過150米的。在茫茫無際的沙漠中,沙丘受風的影響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數月下來同一個地方可能 就物是人非了,完全沒有原有的痕跡。
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撒哈拉沙漠地表往下25米大多是我們看見的那種細砂;從地下25米到地下120米是一些深色的細砂,密度比較緊;從地下120米到地下280米是一些和細砂截然相反的石子兒。顯而易見,如果挖光這裡的沙子,剩下的將會是堅硬的巖石層。
沙漠地下280米再往下會出現什麼?是石頭,石油還是水?
我們都知道,由於地殼的運動,生物的演化,經過漫長的積累和分解,最終才有了石油和天然氣。撒哈拉沙漠地下有石油是很多人的猜測,正如他們所想,在撒哈拉沙漠的北部地下擁有大量的石油資源。
作為工業文明的「血液」,石油是地球給予人類的饋贈,豐富的石油資源成為了周邊一些國家的支柱性產業。
水是滿足人類生產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是地球生命生死攸關的資源。但讓很多人意外的是,撒哈拉沙漠地下的很多區域居然有豐富的地下水。
沙漠有水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一層一層往下勘探,會發現蓄水量還不少。發現水資源的蹤跡來源於人們對於石油的渴求,水資源便是勘探石油的意外之喜,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可想而知,在極度缺水的非洲撒哈拉沙漠,水資源的重要程度和石油是不相上下的,只是兩者偏向的價值有所差異。
勘探工作不斷推進,人們解鎖了越來越多的水資源,更讓人驚喜的是,這些水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水質並未受到汙染。
據勘探人員的推測,沙漠之下的水量能夠達到37.5萬立方米。地下有水本不稀奇,但是在一個形成幾百萬年的沙漠底下,這樣的水量實屬驚人。
地下水的成因源於成年累月的匯聚,一是很久很久以前撒哈拉也是一片沃土,點點滴滴的水滲透到了砂巖層儲存起來;二是撒哈拉的氣候雖然是以乾旱為主,但仍然有一定的自然降水,這些水向下滲透也會匯聚起來;三是有不少河流流經撒哈拉,水分的滲透也變成了地下水。
撒哈拉沙漠的面積還在悄無聲息地擴大,對於已經發現的地下水更不應該肆意的開採,地下水的枯竭對於這個寸草不生的沙漠將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沙漠的治理應該被重視,而不是任由它變本加厲的擴大,雖然北非氣候條件原本就很惡劣,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意識到沙漠擴大的危害,提高對稀缺地下水資源的維護。
我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下面也有豐富的淡水資源,即使水資源極度缺乏,也不會對其進行開採,因為大量開採地下水,對生態無形的破壞是十分嚴重的。
如今我國的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工程就是對生態的保護,儘可能地去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環境不是一句廉價的口號,而是默默無聞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