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2023-07-31 21:26:34 2

  導語:《傲慢與偏見》是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由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一部愛情片,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傲慢與偏見》觀後感。歡迎參考!

  篇一、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每個人都有一種本性,就是不知不覺中,對某人或某物產生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主要講述了故事主人公班納特太太有一個畢生大志,這就是把五個閨女體面地嫁出去,故而總是把近旁有錢的單身漢看成某個女兒應得的一筆財產。於是故事中就有了幾對青年男女跌巖起伏的分分合合。豪門子弟達西與聰慧機敏的二女兒伊莉莎白之間的讒言誤會,富家子弟彬格萊與賢淑善良的長女吉英之間的欲說還休,還有浪蕩工藝豐翰與輕佻無理的小女麗迪亞的私奔緋聞……但是,最終男女主人公都放下了各自的傲慢與偏見,做出合乎自己道德的選擇。

  其實,看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作者其實想通過這本書表達簡奧斯丁本人的婚姻價值觀,強調了經濟利益和門第觀念對婚戀的影響。

  也可以說,《傲慢與偏見》中的主人公都是一群幸福盲。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文盲,法盲,色盲等。幸福盲也是其中之一。主人公們都像一個自幼被封閉在洞穴中的人,在七彩光線下學者辨析青草和豔花,朗月和白雲,體會到了那些被黑暗囚禁的盲人,手術後一且打開了遮眼的紗布,那份詫異和驚喜,那份東張西望的雀躍和喜極而泣的淚水,是多麼多麼的自然而然。

  「生活中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眼光。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絢爛的世界還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放下你的傲慢與偏見,就可以看到被潛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魚一般從深海中升起,哺育著我們。

  篇二、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傲慢與偏見》無論是曲折的愛情還是豐富的人物性格都讓我意猶未盡。

  傲慢、偏見,是我們很常見的弱點和毛病。每一個人其實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觀印象所驅使,因而容易對別的人下不正確的註解,進而造成了彼此之間的誤會。一個人所給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響到很多事,但並非一定不會改變,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觀一點的論點,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對達西的看法,

  這是個曲折但卻也美麗的愛情故事,主人公伊莉莎白是個勇於追求愛情、漂亮聰明、堅強可愛的中產階級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對達西先生從一開始的厭惡到尊敬,再到愛慕為線索,也穿插了在幾個發生在她身邊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對那個時代女人生活與愛情的理想和期望。故事中女主角伊莉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達西就是不順眼的,加上男主角個性的傲慢,繼而對他有了偏見。而男主角達西,是個不受人歡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於周遭冷淡的人際關係,對他來說,傲慢也許是有理的,偏見卻很無情,這兩者產生的衝擊是免不了的。兩個人之間也因此而常有針鋒相對的言辭,彼此之間的傲慢和偏見就造成了一開始的不愉快與誤解,但是經過種種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漸漸產生一點點的感情。

  達西代表著「傲慢」,伊莉莎白代表著「偏見」,他們一開始都被自己的情緒所牽引。接著一連串對達西不利的流言,更讓伊莉莎白對達西反感。當達西向伊莉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絕時,他說了一句話:「要是我耍一點手段,把我內心的矛盾掩飾起來,一味地恭維你,使你相信我無論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對你懷著無條件的純潔的愛,那麼也許你就不會有這些苛刻的責罵了。可惜無論是什麼樣的偽裝,我都痛恨。」達西沒有為了討好伊莉莎白,而改變他的傲慢性情。伊莉莎白也表現了很真實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營造給人的印象,表現出了最真實的一面。而開始的時候,伊莉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見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實的真相,經過達西的解釋和自己的判斷,才最終找到幸福的歸宿。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莉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或許不幸太多了,變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羨慕、認可的「幸福」背後,堆砌著的又是什麼呢?是金錢、麻木、淚水、悔恨、遺憾,或許更多更多,但唯一沒有的便是真愛。

  篇三、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初讀《傲慢與偏見》還是在初中,當時不僅是為達西和伊莉莎白的愛情故事而著迷,更是被真實有趣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日常生活和美麗的田園風光所吸引。幾年之後,再此翻閱,對書中所展現的社會大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的理解。

  《傲慢與偏見》寫於18世紀後期,此時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社會各階級之間已經出現了很大的矛盾,但作者簡·奧斯汀並沒有通過描寫大規模運動之類的來展現這些社會矛盾,而是選擇在她生活的英國鄉村這個小環境下,描寫伊莉莎白與達西,簡與彬格萊,麗迪雅與威克漢姆,卡洛蒂與柯林斯這四樁婚事,表達自己的婚姻觀,通過諷刺經濟利益對人們戀愛和婚姻的影響來展現社會矛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開始時,自私勢力的貝內特太太對彬格萊的吹捧,她重點不在於品行,外貌,學識等,而是興奮於彬格萊5000英鎊的年收入,這是多麼滑稽可笑啊。還有威克漢姆為了錢財誘騙達西的妹妹私奔,從這些小切入點就可以深刻反映出當時社會金錢至上的不良風氣。

  達西的傲慢到底從何而來?從表面上看,是因為他出身優越,相貌儀表堂堂,年收入又頗高。而我認為,這是由當時的階級矛盾決定的。在第一次舞會上達西不願意與鄉村的姑娘們跳舞,看不起她們其中的任何一個,甚至美麗的伊莉莎白也被他拒絕。到後來達西和彬格萊的姐姐對簡與彬格萊婚事的阻止以及獨斷專行、自私自利的凱薩琳夫人對伊莉莎白與達西婚事的阻撓。所謂的「上流社會」對在鄉村生活的中產階級的歧視,特別是柯林斯對凱薩琳夫人那阿諛奉承,虛偽愚蠢,奴顏婢膝的惺惺作態,無一不反映出階級差距造成的深刻影響。而作者簡·奧斯汀本人是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一員,並且終身未婚,書中描寫的社會生活狀態正是對她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這本書描寫的社會生活十分有趣,人物更是性格各異,栩栩如生。我最喜歡的是伊莉莎白。伊莉莎白是作者心中完美女性的化身,她的美貌雖不及姐姐簡,但她具有過人的膽識和果敢的氣概。柯林斯為了更理所當然地繼承貝內特家的遺產,於是向美麗的伊莉莎白求婚,伊莉莎白理智地判斷自己的情感,果斷地拒絕了求婚。在凱薩琳夫人來詢問她與達西的婚事時,她不懼地位的懸殊,階級的差距,勇敢的表達自己的內心。這些片段都使我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了伊莉莎白。但同時她的偏見也使她和達西的感情走了一些彎路。我們常說:不可以貌取人。但其實在生活中這一點很難做到,就像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偏見一樣,威克漢姆軍官,英俊瀟灑,玉樹臨風,又平易近人,幽默風趣。與達西的傲慢,不善言辭比起來,確實表面上要好很多。誰又能想到這位英俊的軍官竟然是個恩將仇報的無賴賭徒,而看似冷血的達西卻是個善良助人的紳士?就連聰明的伊莉莎白也被威克漢姆光鮮的外表給騙到了,聽信讒言對達西產生偏見。這也教會我們一個道理,在了解朋友時,萬萬不可被外表所迷惑,要深入了解其人格,從多方面了解朋友。並且,朋友要自己去感受,從第三方了解到的情況並不一定是真實的。

  男主角達西也十分有個性,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慷慨大方,助人為善,是英國貴族的典範。他面冷心熱,雖然看起來冷冰冰的,拒人於千裡之外,但他的內心充滿了愛與仁慈。在威克漢姆揮霍完遺產,想拐騙他的妹妹離家出走從而獲得金錢的情況下,達西還能寬容大度的原諒他,並且給予他金錢,實在是仁至義盡。達西在被伊莉莎白拒絕後,了解到了伊莉莎白的妹妹麗迪雅和威克漢姆私奔,在貝內特家面臨危機的時刻,他不計前嫌,親自到倫敦與伊莉莎白的舅舅一起尋找麗迪雅並商量計策解決問題。而這一切他都沒有告訴伊莉莎白,這種不求回報的愛深深打動了我。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達西的傲慢他最大的缺點,達西第一次向伊莉莎白求婚時不僅傾吐出他對伊莉莎白的愛慕之情,同樣也滔滔不絕地吐露自己的傲慢心情,並且談得毫不遜色。他覺得她門第低微——他是降格要求,是家庭方面的障礙,使得理智與情感發生衝突。他說得熱情激動,好像是他自貶身價之故,不過這卻不大可能對他的求婚有利,他流露出來的勝券在握的神情更是火上澆油。對於自尊心強烈的伊莉莎白來說,聽到這番告白是憤怒高於驚喜,自然少不了對達西的斥責。這也是文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把達西的那份傲嬌毫不保留的表現出來,讓人忍俊不禁。

  相較於伊莉莎白和達西的個性,簡和彬格萊兩個人的性格則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們都沒有主見,聽從他人的安排;並且都較軟弱,不善於反抗。彬格萊因為姐姐們和達西的勸說,中途放棄了自己對簡的愛慕,離開的鄉村。而簡在面對彬格萊時也是猶豫不決,羞於表現自己的真心,導致兩人錯過了許多機會。好在最後兩人在達西和伊莉莎白的幫助下認識到了自己的真心,重新走到了一起。我們也許會討厭簡和彬格萊這種羞於表達、無主見的性子,但在生活中,擁有這種性格的人不在少數。這類人往往在生活、學習、工作中不突出,易隨波逐流,易受他人鼓動影響。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尋找到自己的目標,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做的是什麼,並堅定的走下去。

  合上這本書,仔細品味一番,我看到了什麼?理智、人性、尊嚴、愛情。

  篇四、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觀看到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傲慢與偏見》。對於一個喜歡看電影的人來說,能在看電影的同時了解到一些名著內容,提升自我文化素養,確實是一件好事。我鮮少去閱讀厚重的世界名著,僅僅會閱讀精簡版,了解大概內容。但是,在觀看完《傲慢與偏見》這部影片後,我便迫不及待地去翻看原著。大概,這就是這部影片的精彩程度,能讓我想不斷回味。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描寫了幾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小說沒有重大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而是以幽默細膩的筆觸展現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生活的畫面,表明了作者對於愛情的態度。這是一場美好結局的愛情故事,對於我個人,是比較感興趣的。

  女主角伊莉莎白從電影當中來看她是一個非常有主見、勇敢、不卑不亢、對自己愛情堅貞不渝的人。譬如說在第一次聚會時,達西對眾位班納特小姐的浪漫方式表現表示不屑時,伊莉莎白說跳舞就是一種表達浪漫的極好方式,之後便揚長而去了。在面對凱薩琳夫人的種種咄咄逼人的問題時她從容不迫地解釋這一切,並且鄭重有力的維護了家庭的尊嚴。凱薩琳夫人為了讓她出醜叫她彈奏鋼琴時,她極力辯解但最後還是硬著彈了,雖然彈得不好但卻沒有顯得絲毫的慌張。最後面對凱薩琳夫人的質問時任然堅決的說「我不能答應與達西先生永不訂婚的事情,你今晚侮辱我的已經夠多了!我不想再說了,請你離開我的家!晚安!」多麼勇敢堅定的女孩!

  男主角達西是一位上流社會的貴族,如此鋒芒畢露的顯赫地位,怎會使他不在心中擰成一份傲氣?是的,他傲慢正是因為如此,才讓人們忽略了他身材魁梧,一表人才的形象。任憑他財產再多,人們也只會認為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這是人們對達西先生的偏見。

  而事實上,隨著影片的劇情不斷地推進,我們會發現達西真實的為人卻並不是這樣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顆誠實正直的心。而女主角伊莉莎白一開始對他也有偏見,但所幸,他們最終還是打破了這層隔閡,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這部影片給我的很深的印象,還是本片中的舞會片段。小提琴音樂響起,伊莉莎白與達西逐漸沉浸在其中,兩人產生心電感應,周圍的人頓時消失了,舞廳中只餘下兩人深情凝視,手拉著手翩翩起舞,沉醉於歡快的音樂旋律之中。但沒過多久,周圍嘈雜的人群一下又出現了,兩人倏地從幻覺中驚醒,互相對望,恍若隔世。很唯美,很感人。同時也讓我學習到舊時英國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了解到了不少英國文化。這也是我的收穫之一。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我很喜歡的影片,它帶給了我很多感動,很多思考。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