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航拍中國有感800字

2023-07-31 22:22:24 1

  大型航拍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涉及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集。接下來小編搜集了觀航拍中國有感800字,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觀航拍中國有感800字

  正所謂,「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在茫茫的西北邊疆土地上,停留在目光深處的似乎只剩下蒼茫戈壁和漫天風沙,似乎只彌留了幾座高聳入雲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峰。而在觀看了《航拍中國——新疆》之後,卻明白了,何為:「萬木長毫開麗境,一池濃墨壯河山。」

  隨著自天空之上俯瞰而下的鏡頭,目光在那一個個瞬間流轉,新疆這個「塞外江南」的風姿漸漸展現了出來。雖不是親身所及,可那美景,確實讓人身臨其境。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勇敢奔放。新疆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她未曾擁有浩瀚無邊的海洋,可金黃的沙漠之上卻有著比海更壯闊的綿延:塔克拉瑪幹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浩浩沙丘,積蓄的是祖國北疆那種勇敢而不退縮的磅礴氣魄。自高空望去,那抹絕望與希冀交錯的黃色,在腦海中深深地鐫刻。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澄澈明朗。那五彩斑斕而蘊藏著詭秘水怪傳說的喀納斯湖,那波光瀲灩的博斯騰湖和天池,想必蒼穹之上的雲翳也因之而駐足了吧。哦,還有那廣袤無垠的大草原,綠浪滾滾,承載著牧民們的辛勞。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風姿迷離。壁畫連綿的高昌古鎮,「神鷹獵隼衝霄漢的「魔鬼城,還有那蘊藏著古文明的樓蘭古國……一處處,一景景,無不展示著新疆的獨特的風姿。

  難忘,她的瓜果飄香;難忘,她的盪氣迴腸,而那,卻更難忘。

  記住了她的芬芳,記住了她的明朗,更記住這片遼闊土地為我們帶來的力量,記憶中,守住了每一片繁花似錦,守住了每一寸沃土芬芳,更守住了西北邊陲那天鏡浮空的模樣。

  166萬平方公裡的遼闊,166萬平方公裡的不羈與明媚,一寸寸土地,一丈丈江山,迴蕩著的是幅員遼闊的祖國永不磨滅的歷史和輝煌。這部紀錄片中,我讀懂了來自祖國邊疆的魅力與感動,更讀懂了讓祖國的每一寸土地瀲灩於世的光榮。新疆是我們一抹充滿綺麗的顏色,激勵著我們心懷感激地面對祖國大地遼闊的江山。新疆的幀幀流影,讓我們學會繼往開來,學會為了祖國的萬古流芳而努力的決心。展翅吧,我們是雛鷹,我們定要一同努力,共繪祖國明麗的風景!

  篇二:觀航拍中國有感800字

  早在幾年前,我曾無意中看到一部名為《看見臺灣》的紀錄片預告,攝影師齊柏林花費近三年時間以俯瞰的視角、航拍的方式展示臺灣自然、歷史和人文景象,並以此獲得2013年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我當時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全片,無奈因沒找到資源而一直遺憾。終於,在20xx年,這個遺憾因另外一部紀錄片而彌補,而且這個彌補來的極其豐厚,這部讓眾人震撼不已的紀錄片就是《航拍中國》。

  很喜歡《航拍中國》片頭的這一段引言:「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裡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裡的澎湃,是四季輪轉的天地,還是冰與火演奏的樂章,像鳥兒一樣,離開地面,衝上雲霄,結果超乎你的想像……」這段引言由類似於演員張涵予的男聲念出,再配以遨遊天際的美景,很輕易的就將我帶上旅程。

  第一個遨遊地點是海南省。在此之前,我對海南省的認知實在淺薄,作為文科生只知道那是中國版圖的最南端,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海南島是僅次於臺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那裡適合度假,有椰林樹影、海浪沙灘。上大學時,機緣湊巧認識一個海南的女孩,為人熱情大方、活潑開朗,笑顏裡永遠有無盡的燦爛,當時很是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家鄉使她如此燦爛。現在我終於得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原來就是這個道理。不知從何時開始,我一直對燈塔情有獨鍾,覺得那黑暗中的一束光帶給人無限的希望,海南島上也有三座風格迥異的燈塔,分別為木蘭頭燈塔、臨高角燈塔、兵馬角燈塔,它們在漫漫歲月長河中,給無數的航海人指引方向,讓他們得以平安返航,同時也見證了無數歷史。看完這集,才知道海南島上椰樹的由來,對在海水中生長的紅樹林印象深刻,對「藍洞」之內的世界充滿好奇,也終於看到了「南山海上觀音」,莫名就想起來之前南海問題被熱議時的一個段子,在此就不做詳述。

  對於新疆,最初的記憶是小時候姑父在烏魯木齊當兵,逢年過節總會帶來好吃的葡萄乾和很多叫不上名字的乾果,聽說那裡冬天雪能下的沒過膝蓋,後來奶奶去那裡待過一段時間,因為她是裁縫,看到維吾爾族小孩美麗的服飾,回來就親手給我和弟弟做了一樣的帽子和衣服,這成為我童年時期向小夥伴炫耀的物件,也是我人生中值得珍藏的寶貝。看完這集才知道,新疆遠比我想像的要遼闊很多,各區域的差異之美出乎意料之外,每一處都是絕佳的電影取景地,天山天池、喀納斯湖的每一個角度都美的令人窒息,開都河的日落叫人留戀,安集海大峽谷的大地抽象畫讓人連連稱奇,伊犁河谷的杏花的確改變了我對新疆的印象,「杏花微雨」原來不止在江南,賽裡木湖的美景與宮崎駿電影中的場景不謀而合,魔鬼城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沙漠上空俯瞰大地原來如此壯觀,「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胡楊林很輕易就勾走了我的魂魄,當然火焰山也心嚮往之……

  今年春節,本打算去東北感受冰雪純淨的美,可惜未能成行,但很幸運的是這個遺憾也得到了彌補。第四集走進冬的故鄉—黑龍江,我很輕易就被霧凇上冰花的美所驚豔,很想去看看能工巧匠雕琢的冰雪大世界、鏡泊湖天然形成的冰瀑奇觀,也希望去雪鄉體驗身處童話世界的樂趣,亦或者坐上小興安嶺的火車來一次森林暢遊,當然中央大街的異域風情也是不能錯過。追逐航拍器的東北虎的確展示了「森林之王」的霸氣,冬捕者的收穫讓我不由想起小學課文中的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東北物產之豐饒可想而知。至於江西那集,就留著日後慢慢欣賞,想來將會看到更多不同的美。

  《航拍中國》帶領我遨遊天際,前往平時無法到達的地方,看見專屬於高空的奇觀,了解到很多自然風光、地理知識和人文歷史,50分鐘的空中旅程,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極致體驗。

  篇三:觀航拍中國有感800字

  「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裡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裡的澎湃?是四季輪轉的天地,還是冰與火演奏的樂章?從身邊的世界到遠方的家園,從自然、地理到人文、歷史。空中旅程從現在開始,和我們一起天際遨遊!」片頭一出來,大氣磅礴,內心隱隱感動。

  看到有人開玩笑地感謝節目組:《航拍中國》讓大家看到了陝西不只是有黃土高坡,新疆不只是草原氈房。我是偶然在電視上被新疆篇的美麗街景吸引看的,覺得畫面特別精緻,每一幀都可以作屏保,仔細看節目名稱才知道是全程航拍的。看科普《航拍中國》全部拍攝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近15萬公裡,相當於環繞赤道4圈。祖國真是有顏又有錢!

  作為《航拍中國》的總導演,餘樂坦言,直到看到網上觀眾評價,他才鬆口氣。畢竟,這是一個以80後為主體的新鮮團隊,能夠給觀眾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於團隊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語言,與觀眾是否保持了平等溝通的姿態,並且最終節目本身是否呈現出了該有的質量。

  6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為一大看點。在「新疆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為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豔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須要關注。如果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加,就太孤單太冷豔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位於內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裡,新疆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餘樂說。

  拍人文紀錄片並不容易,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眾有耐心地看,並心生喜歡,更加不易。畢竟,社會發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文明為主。

  「所以在新疆,我們儘量以農牧業文明來展示人文環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場,非常適合於航拍,他們經歷了很長的路線,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觀震撼。」他說。

  而對於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遺憾:「沒拍夠,還是有很多鏡頭沒有呈現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應該加入一些更有生機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說,「新疆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電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來。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