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航拍中國有感800字
2023-07-31 22:22:24 1
大型航拍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涉及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集。接下來小編搜集了觀航拍中國有感800字,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觀航拍中國有感800字
正所謂,「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在茫茫的西北邊疆土地上,停留在目光深處的似乎只剩下蒼茫戈壁和漫天風沙,似乎只彌留了幾座高聳入雲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峰。而在觀看了《航拍中國——新疆》之後,卻明白了,何為:「萬木長毫開麗境,一池濃墨壯河山。」
隨著自天空之上俯瞰而下的鏡頭,目光在那一個個瞬間流轉,新疆這個「塞外江南」的風姿漸漸展現了出來。雖不是親身所及,可那美景,確實讓人身臨其境。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勇敢奔放。新疆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她未曾擁有浩瀚無邊的海洋,可金黃的沙漠之上卻有著比海更壯闊的綿延:塔克拉瑪幹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浩浩沙丘,積蓄的是祖國北疆那種勇敢而不退縮的磅礴氣魄。自高空望去,那抹絕望與希冀交錯的黃色,在腦海中深深地鐫刻。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澄澈明朗。那五彩斑斕而蘊藏著詭秘水怪傳說的喀納斯湖,那波光瀲灩的博斯騰湖和天池,想必蒼穹之上的雲翳也因之而駐足了吧。哦,還有那廣袤無垠的大草原,綠浪滾滾,承載著牧民們的辛勞。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風姿迷離。壁畫連綿的高昌古鎮,「神鷹獵隼衝霄漢的「魔鬼城,還有那蘊藏著古文明的樓蘭古國……一處處,一景景,無不展示著新疆的獨特的風姿。
難忘,她的瓜果飄香;難忘,她的盪氣迴腸,而那,卻更難忘。
記住了她的芬芳,記住了她的明朗,更記住這片遼闊土地為我們帶來的力量,記憶中,守住了每一片繁花似錦,守住了每一寸沃土芬芳,更守住了西北邊陲那天鏡浮空的模樣。
166萬平方公裡的遼闊,166萬平方公裡的不羈與明媚,一寸寸土地,一丈丈江山,迴蕩著的是幅員遼闊的祖國永不磨滅的歷史和輝煌。這部紀錄片中,我讀懂了來自祖國邊疆的魅力與感動,更讀懂了讓祖國的每一寸土地瀲灩於世的光榮。新疆是我們一抹充滿綺麗的顏色,激勵著我們心懷感激地面對祖國大地遼闊的江山。新疆的幀幀流影,讓我們學會繼往開來,學會為了祖國的萬古流芳而努力的決心。展翅吧,我們是雛鷹,我們定要一同努力,共繪祖國明麗的風景!
篇二:觀航拍中國有感800字
早在幾年前,我曾無意中看到一部名為《看見臺灣》的紀錄片預告,攝影師齊柏林花費近三年時間以俯瞰的視角、航拍的方式展示臺灣自然、歷史和人文景象,並以此獲得2013年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我當時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全片,無奈因沒找到資源而一直遺憾。終於,在20xx年,這個遺憾因另外一部紀錄片而彌補,而且這個彌補來的極其豐厚,這部讓眾人震撼不已的紀錄片就是《航拍中國》。
很喜歡《航拍中國》片頭的這一段引言:「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裡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裡的澎湃,是四季輪轉的天地,還是冰與火演奏的樂章,像鳥兒一樣,離開地面,衝上雲霄,結果超乎你的想像……」這段引言由類似於演員張涵予的男聲念出,再配以遨遊天際的美景,很輕易的就將我帶上旅程。
第一個遨遊地點是海南省。在此之前,我對海南省的認知實在淺薄,作為文科生只知道那是中國版圖的最南端,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海南島是僅次於臺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那裡適合度假,有椰林樹影、海浪沙灘。上大學時,機緣湊巧認識一個海南的女孩,為人熱情大方、活潑開朗,笑顏裡永遠有無盡的燦爛,當時很是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家鄉使她如此燦爛。現在我終於得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原來就是這個道理。不知從何時開始,我一直對燈塔情有獨鍾,覺得那黑暗中的一束光帶給人無限的希望,海南島上也有三座風格迥異的燈塔,分別為木蘭頭燈塔、臨高角燈塔、兵馬角燈塔,它們在漫漫歲月長河中,給無數的航海人指引方向,讓他們得以平安返航,同時也見證了無數歷史。看完這集,才知道海南島上椰樹的由來,對在海水中生長的紅樹林印象深刻,對「藍洞」之內的世界充滿好奇,也終於看到了「南山海上觀音」,莫名就想起來之前南海問題被熱議時的一個段子,在此就不做詳述。
對於新疆,最初的記憶是小時候姑父在烏魯木齊當兵,逢年過節總會帶來好吃的葡萄乾和很多叫不上名字的乾果,聽說那裡冬天雪能下的沒過膝蓋,後來奶奶去那裡待過一段時間,因為她是裁縫,看到維吾爾族小孩美麗的服飾,回來就親手給我和弟弟做了一樣的帽子和衣服,這成為我童年時期向小夥伴炫耀的物件,也是我人生中值得珍藏的寶貝。看完這集才知道,新疆遠比我想像的要遼闊很多,各區域的差異之美出乎意料之外,每一處都是絕佳的電影取景地,天山天池、喀納斯湖的每一個角度都美的令人窒息,開都河的日落叫人留戀,安集海大峽谷的大地抽象畫讓人連連稱奇,伊犁河谷的杏花的確改變了我對新疆的印象,「杏花微雨」原來不止在江南,賽裡木湖的美景與宮崎駿電影中的場景不謀而合,魔鬼城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沙漠上空俯瞰大地原來如此壯觀,「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胡楊林很輕易就勾走了我的魂魄,當然火焰山也心嚮往之……
今年春節,本打算去東北感受冰雪純淨的美,可惜未能成行,但很幸運的是這個遺憾也得到了彌補。第四集走進冬的故鄉—黑龍江,我很輕易就被霧凇上冰花的美所驚豔,很想去看看能工巧匠雕琢的冰雪大世界、鏡泊湖天然形成的冰瀑奇觀,也希望去雪鄉體驗身處童話世界的樂趣,亦或者坐上小興安嶺的火車來一次森林暢遊,當然中央大街的異域風情也是不能錯過。追逐航拍器的東北虎的確展示了「森林之王」的霸氣,冬捕者的收穫讓我不由想起小學課文中的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東北物產之豐饒可想而知。至於江西那集,就留著日後慢慢欣賞,想來將會看到更多不同的美。
《航拍中國》帶領我遨遊天際,前往平時無法到達的地方,看見專屬於高空的奇觀,了解到很多自然風光、地理知識和人文歷史,50分鐘的空中旅程,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極致體驗。
篇三:觀航拍中國有感800字
「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裡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裡的澎湃?是四季輪轉的天地,還是冰與火演奏的樂章?從身邊的世界到遠方的家園,從自然、地理到人文、歷史。空中旅程從現在開始,和我們一起天際遨遊!」片頭一出來,大氣磅礴,內心隱隱感動。
看到有人開玩笑地感謝節目組:《航拍中國》讓大家看到了陝西不只是有黃土高坡,新疆不只是草原氈房。我是偶然在電視上被新疆篇的美麗街景吸引看的,覺得畫面特別精緻,每一幀都可以作屏保,仔細看節目名稱才知道是全程航拍的。看科普《航拍中國》全部拍攝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近15萬公裡,相當於環繞赤道4圈。祖國真是有顏又有錢!
作為《航拍中國》的總導演,餘樂坦言,直到看到網上觀眾評價,他才鬆口氣。畢竟,這是一個以80後為主體的新鮮團隊,能夠給觀眾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於團隊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語言,與觀眾是否保持了平等溝通的姿態,並且最終節目本身是否呈現出了該有的質量。
6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為一大看點。在「新疆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為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豔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須要關注。如果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加,就太孤單太冷豔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位於內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裡,新疆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餘樂說。
拍人文紀錄片並不容易,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眾有耐心地看,並心生喜歡,更加不易。畢竟,社會發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文明為主。
「所以在新疆,我們儘量以農牧業文明來展示人文環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場,非常適合於航拍,他們經歷了很長的路線,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觀震撼。」他說。
而對於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遺憾:「沒拍夠,還是有很多鏡頭沒有呈現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應該加入一些更有生機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說,「新疆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電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