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運輸機現狀(全球最大的600噸級運輸機被摧毀)
2023-08-01 03:20:56 4
有老話叫做「城頭失火殃及池魚」,「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戰爭尤其是大規模戰爭,無論如何評價,都是一場人道災難;何況是一開始就表現出滅國規模的戰爭。過去31年前還是一家人,現在打起來同樣是你S我活、無所不用其極。這裡先不說戰區的首都,號稱斯拉夫文明的搖籃,有無數的歷史人文遺產和名勝古蹟,看來大概率都會面臨滅頂之災。而就算是當年蘇聯軍工科技最高成就之一的一架巨型運輸機,現在也已經基本確定已完全毀滅了!到底是誰下的手?現在完全是羅生門一件。不過一架完整的巨型飛機在機棚裡面被毀滅,看來這個事情是基本假不了的。這等於是兒孫打架,把老輩留下的傳家寶直接砸爛。這才叫崽賣爺田不心疼!多年以後,再回想起這段歷史,恐怕會有一個讓人扼腕嘆息的評價。
那麼這架全球唯一的巨型飛機在機庫裡裡面老老實實地呆著,怎麼就突然面臨飛來橫禍呢?根本問題還是這個這架飛機和其所在的這個機場本身都太有名!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總之就是人怕出名豬怕壯。世界第一的名頭,終於為自己帶來了X身之禍。這架全球唯一存在的巨大運輸機,大家都知道其叫安225,具有罕見的6臺大型發動機。而其現在所在的這個機場,外界按照習慣就叫他安東諾夫機場。安225開頭的「安」,就是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的代表字母的縮寫。而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專門設計運輸機的設計局,與飛機的製造和試飛,其實是個產學研一體的存在。也就是這個設計局也有自己的飛機生產廠房,更有自己的大型試飛場地。而這個試飛場地就是現在的安東諾夫機場。這個機場為了試飛大型運輸機,
比如最大起飛重量450噸級以上的安124,以及更大的這架600噸級的安225,導致安東諾夫機場的跑道,就建造的特別長也特別寬,鋪設混凝土的厚度也特別厚。既然能安全起降全球最大的600噸級的巨型運輸機,那麼這個機場自然就可以起降任何現役的重載的飛機。而且機場容量也很大,除了有超長的跑道還有很大的停機坪,可以實現幾十架次的大型運輸機的密集起降和搭載物的快速集中卸載。正因為攻擊方和防禦方30多年前本身一家人,對安東諾夫機場的基本情況了如指掌,於是就想來個特種兵機降突襲,然後再引導大量搭載重型戰鬥車輛的運輸機群大規模的集體機降,這樣就等於給防禦方在其縱深來個中心開花的戰術。其實這套戰法基本是模擬1968年大規模機降東歐某國的戰術。不過老話說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作為攻擊方,對安東諾夫機場的情況還是有些刻舟求劍了。攻擊方似乎完全沒想到,當年綜合起降條件一流的安東諾夫機場。在30多年的持續蕭條和管理不善之後,整體已經相當破敗。首批特種部隊強行降落後發現機場上雜物很多,根本不適合後續的幾十架大型運輸機的集中降落作業,於是已經升空的十幾架伊爾76隻能被迫返航。而這中間幾個小時的認知反覆和猶豫不決,立即給防守方提供了集中兵力反擊的時間窗口,結果雙方對安東諾夫機場反覆爭奪了5次之多,戰況激烈,據說有不小的傷亡。在雙方都打紅了眼的情況下,就在作戰雙方眼皮底下,超大機棚中的那架安225,就成了出氣對象。一陣不明炮火之下,連飛機帶機棚一起灰飛煙滅。安225一共計劃製造兩架,
結果最終只完成了這一架,而且未完工的那一架大概率早就拆除了。於是目前的這架是實打實的全球唯一的獨苗。其形象曾經出現在不少國際影視劇中;而且就前年,似乎還到東方大國去拉過戰略物資。現在灰飛煙滅之後,不少人擔心這麼大的飛機,今後是否再也造不出來了?實際上安225算是特種飛機,也就是為了配合空運蘇聯時代2架暴風雪級太空梭專用的。其整體設計特別是尾翼的布局也特別適合在機體上部空運大件。安225的6臺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只有不到23噸,和西方同時代的大渦扇對比,其推力水平和綜合性能差距明顯。因此這架飛機的主要子系統的技術並非不能超越。真正的價值在於其龐大體量下的結構安全性以及系統集成的綜合設計建造經驗。安225飛機的原主設計師已經過世,副總設計師也已經80多歲,
前兩年還有在街頭被混混襲擊的報導。由此可見,想在當地再重新建造或者續建這種超級運輸機已經完全不可能。而且其過大的體量,並不適合日常的大部分空運任務,其可利用性遠遠不如450噸級的安124。今後全球能不能建造同類的巨型運輸機,甚至更龐大的型號?主要看有沒有實際需求。在狼山看來,今後30年,唯有誰誰家有可能需要建造600噸級甚至800噸級的超級大型運輸機,作為未來巨型空天飛機的基礎性配套項目。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