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天氣的特點作文
2023-07-15 07:07:13
【第一篇】
按順序小寒是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臘月迎春中的一個節氣。小寒時,太陽視運行到黃經285度,時值公曆1月5日或6日,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小寒的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本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和「街上走走,金錢丟手」兩句古代民間諺語,都是形容這一節氣的寒冷。同時這時正值「三九」前後,俗話說「冷在三九」。這是因為在上一個節令冬至時,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最少,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等到冬至過後,也是到「三九」前後,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儘管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於是便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在此節氣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加之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在我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溫亦明顯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乾冷,而雨水後是溼冷。
「小寒」時值陽曆1月上半月,農曆十二月(臘月)上半月。「小寒」是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意思是天氣雖然寒冷,還不到最冷的時節,故名「小寒」。
【第二篇】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餚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裡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鍊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鬥)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廣東人很講究食療。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池曉玲說,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