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徵路書信
2023-08-05 09:10:19
當五星紅旗拌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徐徐升起時,我總回想起長徵,想起參加長徵的紅軍戰士們,想起中華民族的勝利,想起。小編整理了重走長徵路書信,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年重走長徵路書信【篇一】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再次朗誦毛主席的七律《長徵》的時候,兩萬五千裡長徵已經是八十年前的往事。
80年並不遙遠,紅軍在長徵中巨大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至今仍會讓我們熱血沸騰。長徵路上的老紅軍見慣了滄海桑田的變換,飽嘗了風霜雨雪的洗禮。留下了可敬可貴的長徵精神時刻激勵著後人。
毛主席說:長徵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重新認識長徵,解讀長徵,我覺得長徵還應該是一部教科書。甚至,長徵可以指導我們工作、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而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兩個字——精神。
那麼,紅軍長徵都遇到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徵精神呢?我們不妨翻開書冊回顧歷史。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後,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撤離江西革命根據地,準備與二、六軍團會合,沿途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兵力損失過半。
12月,黎平會議後,紅軍改變會合計劃,向貴州腹地進發。
1935年1月,紅軍攻打婁山關,佔領遵義城,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
會後,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
6月,與紅四方面軍會合,開始與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作鬥爭,左路軍走過人跡罕至的草地。
隨後,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繼續北上,攻克天險臘子口,翻越六盤山,到達吳起鎮與陝北紅軍會師,中央紅軍長徵結束。
紅軍指戰員在長徵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
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徵精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我認為,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堅持到底的精神,革命必勝的信念。
我們知道長徵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在迫不得已的情況開始的。但是長徵卻從開始的戰略轉移逐漸演變為紅軍擺脫和擊退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的勝利行動。紅軍長徵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是戰爭史上的奇蹟。到底是什麼使原本弱勢的紅軍衝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使紅軍願意拋頭顱灑熱血,使紅軍歷盡艱辛,克服險阻也最後走向勝利呢?信念,是千千萬萬紅軍心中永存讓人民翻身做主人,過幸福生活的信念!
為了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浴血奮戰。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紅軍不怕遠徵難」的精神!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才有了「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的溫情!
信念支撐著紅軍由劣勢轉為優勢,支撐著紅軍走向了勝利。長徵的勝利不是偶然的、暫時的,而是必然的、永恆的。回顧歷史,歷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現在眼前。官渡之戰中曹操運用幾萬之眾大破袁紹十萬大軍;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不過數萬兵將卻火燒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淝水之戰中謝石、謝玄率八萬之眾勇擊苻堅百萬雄師……然而這些只是憑軍事家的謀略,而且他們無法改變中國戰亂的歷史。唯有紅軍以數萬之眾在共產黨領導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勝衝破了蔣介石百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走向長徵的勝利!走向中國革命的勝利!
二萬五千裡長徵,一次改變中國人命運的徵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去過了大半個世紀。照現代社會這種急速更新換代的觀念,早已是好幾個時代過去了。按我們熟悉的某種號召「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再說下去,就成了梟鳴似的煩擾,不免令人生厭。然而長徵卻不同。人們總在不斷的言說、探究、拷問。我想或許是由於長徵所代表的一種精神吧——一種全人類永恆追求的精神——堅持到底。
長徵是一個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過程。這其中的艱險自是我們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難以想見的。後有追兵,前途漫漫,環境險惡,糧食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而我們的前輩卻穿著草鞋在雪化、在沼澤中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撒滿了長徵的每一個角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展望二十一世紀,我們深信,中國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早日實現!
20xx年重走長徵路書信【篇二】
長徵是中國革命史上驚天動地的壯舉,是撼動萬裡河山的雄偉事跡。走一段長徵路,深深體會其中深遠意義,鴻揚我們中華精神!
詩,每一字每一排鐫刻著革命意志的剛毅。
綿延不絕的五嶺,密密麻麻地擠挨著,直伸到天際,可是在紅軍眼裡卻只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直插雲霄,震動天地的巍峨到了紅軍跟前也不過是一小團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水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凌空高懸的一根根鐵索晃動著,寒意陣陣,萬水千山只換一句「只等閒」!
畫,每一筆每一划蘊涵著指揮家的深謀遠慮。
路途難行,敵軍重兵圍困,正當紅軍臨近危急時刻,高深原略的指揮家設計了一場精妙絕倫的反勝計。當敵軍重兵臨近,紅軍乘黔北空虛之時,突然聲東擊西,放棄北渡長江轉而東進,一個金蟬脫殼之計,一下子將敵軍甩在後方,氣的老蔣失重兵逼向溫水,誰知老毛又一個「螳螂在前,黃雀在後」,令紅軍一路從側翼突擊,一鼓作氣就將其打的落花流水,措手不及,抱頭鼠竄。隨後紅軍又乘勝追擊直搗昆明,一個漂亮的調虎離山之計,四渡赤水襲金沙,那叫個一舉定江山,斷了老蔣後路!最後這場精彩絕倫的四渡赤水之戰漂亮的取勝了!從此革命史上又多了風韻十足的一筆!
歌,每一聲每一句激揚著革命戰士的赤血丹心。
「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荒蕪人煙的草地上,紅軍忍者饑寒之迫,艱難地匍匐前進,秋風瑟瑟,荒野上的野草孤零零地晃動著,仿佛在訴說著什麼。隊伍在不斷前進,戰士的人數也在不斷減小,他們英勇的身軀安靜地躺在荒瘠的草地上,西風吹過,構成一幅異常悽美的畫面,「你吃吧,我不餓」「你吃吧你是我們最年幼的兄弟,我死了沒有關係,但你是我們的希望,你一定能走出草地」。一聲聲一句句重複又重複地迴蕩在草地上,迴蕩在戰士們的心坎,溫暖著每個人疲憊的身體。可是聲響變的越來越小,越來越低,最後荒涼的草地還是恢復了以前的平靜,戰士沉睡的身軀永遠挺直地躺在廣袤的草原上,戰士的身邊還靜放著一點麵包。聽!一曲悲壯奉獻之歌正在草地裡!
長徵如詩篇,一字一句抒寫著壯志凌雲!
長徵如鴻圖,一筆一划謀寫著壯志策略!
長徵如歌曲,一聲一唱譜寫著壯志情懷!
詩,圖,歌只化為一隻響亮世界的詩眼「中華人民從此站起來啦!
更多相關書信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