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叛逆之路《追捕野蠻人》觀後感
2023-07-27 21:26:58 3
一個不符合社會規矩的小胖砸,一個不屈從於現代社會的老頭子,一個為了不被抓進少管所,一個為了不被抓進監獄,兩個人在大森林裡做起了野人的爆笑故事。
熊孩子叛逆之路《追捕野蠻人》觀後感一:
舉目無親的小胖仔瑞奇,終日面無表情,最愛搞破壞,只想長大後成為街頭霸王,最後他被送到紐西蘭一個被群山包圍的小村落。彪悍而又善良的胖嬸嬸擁抱歡迎了他,胖嬸嬸的丈夫是個疤面冷眼的獵人大叔,小胖仔和獵人叔叔彼此看不順眼。不喜歡這裡的小胖仔雖然幾次三番想逃跑,但最終因為貪戀床邊嬸嬸給準備的一隻暖水袋的溫暖而留了下來。
有了它,山裡的夜晚不冷,從小到大沒人疼愛的心,漸漸開始化凍。可好日子不長,嬸嬸意外去世了,小胖仔因為不願意再回福利院而逃進山裡,獵人大叔也只好提上槍去追。叔叔面臨牢獄之災,小胖仔要被送進少管所,反抗開始了,這對「野蠻人」攜一槍一狗,誓死不歸,深入森林開始了大冒險。
熊孩子叛逆之路《追捕野蠻人》觀後感二:
不是我選擇了黑幫生活,是黑幫生活選擇了我。所謂文明社會給人的壓制和束縛,讓Ricky和Hec開始了追尋自由的逃亡之路。面對交易的誘惑,Ricky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家人,選擇了自由,因為家人絕不會拿來交易,可能每個現實中的社會人在孩童時期也是懷有簡單卻也堅不可摧的原則。但隨著年齡漸長,很多人都出賣了自己的靈魂,吃著袋子裡的堅果,忘記了自由,也忘記了夢想。
自詡文明社會的管理者們,往往只相信法律和制度,殊不知愛才是最溫柔卻也最有力的武器。Bella用愛留住了小男孩一直想出逃的腳步,小男孩和叔叔也在不斷地接觸中漸漸接納對方,打開了心扉。於是,小男孩的詩裡有了鳥兒,有了流水,也有了叔叔。愛,真的可以讓你眼中的世界變美好。
不過雖然故事的過程是幽默而又不羈的,但註定不會是一個浪漫的結局,叢林裡的出逃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社會,還是被社會推著走向了曾經試圖逃離的方向。但好在故事的最後,在這讓人無力社會之外又給了人一些美好的東西,讓我們看到了在這個可能並不完美的世界裡儘可能地不被世界改變努力追逐初心的人們。
熊孩子叛逆之路《追捕野蠻人》觀後感三:
多人喜歡這部《追捕野蠻人》是因為它類型的混搭和呈現方式的有趣。它是一次叢林大冒險,一部泥濘的在路上喜劇片,有著溫馨治癒的兒童主角,以及俏皮的配樂和迷人紐西蘭風景,更重要的是,這部外表和形式鬼馬精怪自由不羈的作品,卻有著嚴肅拷問的內核。這些拷問不故意升華,也不做作呆板,當你還沒有發覺的時候,那些引人反思的東西就已經自然浮現。所以,對於這部片子,觀眾都能各取所需,節奏歡快愉悅,臺詞逗趣呆萌,結尾還有一段飆車飛奔的末路狂花範兒橋段。
當小胖子被福利機構帶到鄉下那個寄養家庭的時候,在那個虛偽的福利機構負責人的講述中,這個胖胖的孤兒幾乎不可救藥。他粗俗無比,渾身惡習,不願與人溝通。或許,觀眾們都以為,自己將面對的是一個小痞子把田園牧歌攪得天翻地覆的故事。但故事很快開始轉向,主角被有趣又決絕地替換了,和藹的女主人意外身亡,寡言的大叔和這個不羈的小胖子必須獨自相處。孩子不想再被轉送到其他寄養家庭,大叔想獨自一人在森林裡靜一靜,兩個人就都逃進了森林,但大叔不小心崴了腳,二人困在叢林裡,外界誤傳愈盛,都認為大叔綁架了孩子,一場啼笑皆非的搜尋和逃亡就此展開。
這場逃亡之旅,某種程度上說,意外成為了大叔和孩子的溝通之旅。不知道多少人注意到了其中的幾個細節,大叔第一次在小木屋拿到來自福利機構的信,轉手交給孩子,讓他磕磕絆絆地念,在逃亡之中,看到布告,也讓孩子為他讀,他氣哼哼地說,閱讀無用,孩子嘲笑他就是個文盲,但是這嘲諷意外切中了要害,大叔確實是不識字的,而孩子在他人眼中又是個地道的「野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兩個都是「野蠻人」——以所謂的文明世界的視角來看。與此相對,那些圍剿他們的人都以正義和文明自居,但有的人不問青紅皂白,認為大叔侵犯了孩子,想去解救,其實是衝著酬金,那個把「不放棄一個孩子」的口號掛在嘴邊的福利機構的女人根本不關心孩子內心的感受,只是表演性的完成一樁工作,他們根本不想去傾聽孩子的意願,也不關心事實的真相,一廂情願地竭盡全力把孩子投進其他家庭,把大叔繩之以法。當追捕愈發陷入困境,當警察和軍隊都被牽扯進來的時候,一些微妙的拷問開始浮現:到底誰才是野蠻人?不識字的大叔,調皮搗蛋的孤兒還是那一群體面的職業人士?
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叔和孩子成為了彼此的鏡像,他們彼此相似也彼此映射,兩個人都是不願意暴露內心世界的人,但其實又都有著柔軟而豐富的內心。大叔一直深切思念著去世的妻子,即便他表面上把自己裝扮得異常冷酷,孩子每天念叨著用髒話組成的俳句,但自己卻偷偷寫下有關親情的詩歌。逃亡路上,他們從彼此嫌棄變得相依為命,相互袒露心扉,老人開始變得慈祥,孩子也開始顯露爛漫,此時,小胖子才開始說出自己在孤兒院的遭際,以及封閉心靈的原因。他們滿身髒汙,食不果腹,在叢林中奔逃,近乎被人狩獵的動物,但卻意外開始醞釀出了人最重要也最真切的東西——情感和同理心。但這恰恰是那群追捕者所缺失的。從這開始,文明世界成為了野蠻世界,而野外叢林卻意外地溫柔起來。
那場狼狽的躲閃開始氤氳出某些哲學的意味。與其他們在逃竄,不如說他們在守護,保衛內心的某些溫暖,抵抗外界無知者野蠻的侵犯。這些拷問和反思,都仍然在笑鬧中呈現出來。冷幽默和熱心腸,瘋癲搞怪和混不吝,是這部電影的基調,但有時總會突如其來地有溫柔降臨。其實,在追捕和逃逸的過程中,在外力的擠壓下,孩子和大叔的關係也有某些變形,孩子害怕被拋棄,大叔不想被誤解,他們彼此有時也會惡語相向,最終也導致了某些不可收拾的局面。野蠻和溫情的置換,有時就是心中一閃念的轉變,這有時也讓人感覺異常冰冷。
最終,這兩個「野蠻人」還是敗給了「文明人」,叔叔被關進了懲戒所,孩子也被分配給了另一個家庭,但好在程序和制度並不能拆解情感,孩子還是回頭找到了叔叔,他們重組成了一種獨特意義的「家庭」,他們之間有著剔除血緣的親情,這是他們第一次不再感到孤獨。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