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觀後感
2023-07-27 08:04:48 2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一場為世人所「震驚」的戰爭。小編整理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觀後感,快來看看吧。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觀後感一:
月14日,我參觀了婦孺皆知,遠近聞名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剛到門口的走廊,幾座石像矗立在我們的面前:有無家可歸的孩子;有鮮血淋淋的婦女;也有存在著生命危險而年邁的老人……這些老百姓們為什麼會流離失所,顯得那麼可憐而無助,這到切都是侵華日軍造成的,他們猶如野獸般可惡、無恥!
進入廣場內,映入眼帘的是兩顆用黑色大理石築成的「大石頭「,讓人心裡無比沉重!往裡走,就見到了」和平大鐘「,鐘上的四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似乎在召喚人們維護和平,制止戰爭!接下來,就會看到一個大石碑,石碑上的幾個數字鮮豔奪目、蒼勁有力。最引人注目的幾個字是遇難者300000!這是在南京大屠殺中死去難民的數量。廣場的許多石牌也刻著300000這個數字,表示了我們對那些無辜的老百姓以及浴血奮戰的戰士們沉重的哀悼!石碑旁,有一個十字架,架上刻著:1937.12.13——1938.1。這組數字體現同了南京大屠殺竟長達6個星期!進入館內,便見到了侵華日軍大屠殺的見證:萬人坑!坑內的那些白花花的骨頭,橫七豎八地露出來。那些骨頭,有的短又小,一看就是兒童及嬰兒的。體現了日軍的狠毒、殘忍。向前走,就來到了圖文並茂的資料區,充分展現了日本人用燒、殺、搶、溺、毒等不計其數的惡毒方法來屠殺我們中國人!櫥窗內,展示著日軍當時屠殺我們的手榴彈,槍枝等許多戰器!牆上的電視播放著約翰•拉貝先生在當時拍下的珍貴錄像,證實了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往裡走,每隔12秒就會聽到一聲滴水聲,同時,牆上無數個頭像中的一個就會亮起,隨後又熄滅!這樣循環往復,是表示在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每隔12秒就會有一個生命消失,「12秒」,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震撼的數字啊!
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我們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讓我們遠離戰爭、珍愛和平,為建設美好的家園而奮鬥!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觀後感二:
南京,已經來過三次了,第四次造訪,終於鼓起勇氣去看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在車上就可以看到紀念館建築向前凸出的地方,心裡開始變得緊張起來。我心裡一直對參觀這樣的地方懷有恐懼感,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紀念,更應該給這些逝者一個安靜的環境,讓那些屍骨早日入土為安為好。平時看到交通事故,我一般都是避而遠之的,在車上時也往往將頭低下,算是對他們不幸的一種同情吧。所以對我來說,參觀大屠殺紀念館是需要勇氣的。
下車後,從側面基本可以看到紀念館建築的全貌,據說是根據船的截面建造的。從外圍往裡進,看到很多根據當時史實做的雕塑,雖然只是簡單的構圖,但配合其中的文字還是能夠想像到歷史上的那些天,我們同胞所遭受的苦難。經過這樣一個雕塑群,進入正門下樓,就來到紀念館的入口,在離入口很遠的地方就聽到了為死者而祈禱的鐘聲,這讓我當時就想到了這篇文章的題目,喪鐘為那些不幸的逝者而鳴,希望他們能在地下得以安息,希望這些的民族苦難再也不會發生。整個場館按照時間的順序布置,從抗日戰爭的背景開始講起,配以大量的圖片,文物,文獻,視頻和仿真的場景等,講到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已經對南京大屠殺的紀念等。其中重點的是南京大屠殺部分,配有很多當時日本軍人屠殺平民事情的照片,其場景不可謂不悲慘。所建造的很多仿真場景,也真實再現了日本人的累累罪行,特別是對一家人的迫害,我之前對其中的慘狀有所耳聞,當我真正站在那裡時,還是沒有勇氣去親眼看一下,我想把這些苦難記在心裡就好了。出了這個主場館,還有其他的副場館,因為自己的原因,我參觀的很快,基本沒有在任何地方停留。最後一個場館是萬人坑的遺址,我進入之後,馬上就退出來了,因為裡面都是累累的白骨,我並不是怕見這樣的屍骨,而是怕裡面的氣味,更是害怕褻瀆了這些屍骨的在天之靈。我個人認為我們這些後人應該做的首先是讓這些屍骨入土為安,而不是作為一種歷史的罪證而暴露於外,畢竟他們已經有過不幸。後來,我被告知要想從紀念館出去就必須從這裡經過,最後還是硬著頭皮穿過了這個場館,結束了這次參觀。
參觀雖然顯得匆匆忙忙的,但我仍然記憶深刻,我在這次過程中受到的最大的觸動就是親眼見到了萬人坑,我想這是整個參觀值得銘記的地方,這些不幸的靈魂在那個中華民族羸弱的時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是現代人們對那段歷史的銘記,對和平的追求,對生命的敬畏。整個過程中,我也體會到紀念館設計者的苦心,他們並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訴那段歷史,而是給我們當代人足夠的警示,暴力帶來的只是無盡的苦難,和平才是人類應該永遠追尋的主題。理解了這樣的初衷,才能夠理解整個場館的內容布置。對南京我還是有著自己的認識的,這裡既是古都,是中華文化繁盛時期的象徵,也因歷史上的大屠殺而被視為中華民族苦難的象徵。對於生活在這其中的人民來說,不知道他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賴以生活成長的所在那。離開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我對南京這座城市的印象,我絲毫沒有看到上面提到的兩個方面在作為現代都市的南京身上得到體現。那破舊的城牆,依然孤獨的佇立在那裡,那民族苦難的存在地也被周圍的鋼筋水泥所環繞,我參觀的時候,周圍建築工地的轟鳴依然可聞。南京現在已經蛻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都市,大街上是來來往往穿梭忙碌著的人們,他們或者是原住民,或者是外來者,都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生存而不停的奔波,不知道當他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平靜的做在家裡,享受著那份家裡的溫馨時,會不會想到我這是在那座城市,這個城市與別的城市又有什麼不同。莫要被都市忙碌的生活磨掉我們心理被鐫刻上的苦難印記。
喪鐘為不幸的逝者而鳴,也將為忘記苦難,失去精神信仰的民族而鳴。不要讓大屠殺紀念館作為一個景點而被人銘記。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