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百姓書記》觀後感

2023-07-27 22:34:58

  《百姓書記》是根據原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帶領壽光人民致富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下面請看網為大家整理提供的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百姓書記》觀後感

  呂劇是最具代表性的山東地方戲,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文化部6月25日—7月26日在北京舉辦「2011年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山東省呂劇院的《百姓書記》入選,將於6月29日、30日晚在北京長安大戲院登臺亮相。

  山東省呂劇院院長段雨強介紹,《百姓書記》是根據原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帶領壽光人民致富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本劇以多點串聯、點線結合、情景閃回、虛實交融的藝術結構方式,通過一系列既涵蓋時代特點又利於戲劇衝突的典型事例,極富感染力地展示了王伯祥勤政愛民、鞠躬盡瘁的公僕精神。

  劇中主要演員王伯祥的扮演者是國家一級演員付煥濤,他曾在《牆頭記》、《龍鳳面》、《醉青天》、《莊戶皇帝》、《打金枝》等劇中飾演主要角色,榮獲中國戲曲紅梅獎「提名獎」、中國戲曲紅梅獎山東賽區「一等獎」,多次榮獲省藝術節「表演一等獎」,是呂劇院頗具實力的主要演員。幽默詼諧的舞蹈是全劇的又一個亮點。從開場反映城市生活節奏的現代舞蹈,到反映上世紀80年代菜農起早搶佔攤位的原生態舞蹈,再到千萬農民汗珠滾脊梁大開發的場景舞蹈,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和視覺衝擊力。

  篇2:《百姓書記》觀後感

  5月20日下午,我區組織黨員幹部赴百花劇院觀看大型現代呂劇《百姓書記》。該劇深入講述了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自覺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帶領廣大幹部群眾,解放思想、開闢進取、艱苦奮鬥、克服困難,努力推動地區建設發展的感人事跡。《百姓書記》是以全國重大典型--原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為原型創作的大型現代呂劇,通過還原真實的故事,塑造了一個為帶領全縣人民致富勇於突破重重阻力,不懼困難,勇於改革的領導幹部形象,全劇藝術再現了王伯祥當年帶領全縣人民克服困難,艱苦奮鬥,終究走上致富路的歷程,讚美了黨的領導幹部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

  50餘名幹部職工被《百姓書記》生動的劇情深深吸引,固然不是現場觀看,但劇目所表現的王伯祥「一切為了老百姓」的精神照舊能夠直達觀眾的心中,看到出色的地方,整個會議室不時傳出熱烈的掌聲。固然大家對王伯祥的事跡已非常了解,但再一次通過呂劇的情勢來重溫,照舊收穫了深深的震動。「作為壽光人,為咱故鄉出現王書記這樣的「好領導」感到自豪。百姓需要這樣的領導幹部,沒有領導架子,全心全意為民服務,幹實事有魄力,伯祥書記將是我永久學習的榜樣。」門湘雲對記者說。

  觀後,大家普遍感到,百姓書記王伯祥同道勤奮敬業、酷愛本職、夙夜在公的奉獻精神,大膽改革、勇於碰硬、勇於突圍的破繭精神,牢記宗旨、一心為民、心繫群眾的公僕精神,勤政愛民、鞠躬盡瘁、廉潔自律的律己精神,為新時期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建立了標杆、作出了榜樣。通過觀看影片進一步增強了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帶頭踐行黨的群眾線路的責任意識和緊急意識,對下一步更好地改進作風、推開工作,更好地踐行群眾線路、做好群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指導意義。

  「將百姓的事情當做爹娘的事情」成為王伯祥的座右銘,實際上,他也一直踐行著這一承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身旁的工作職員這樣做。在抗拒拆遷的題目上,他能真誠與群眾交換,凝聽群眾的呼聲,了解隱情,終究贏得了群眾的配合與支持;在選人用人上,他求賢若渴,眼光如炬,不遠萬裡請回技術人材韓樂山,發展了壽光蔬菜大棚經濟;在潰堤眼前,他率先垂範,奮戰在搶險第一線,將指揮部的大旗插在了施工現場;面對紀委的調查、親友的質疑,他堅持正義,無愧於心,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與忘我,贏得了百姓的尊敬與支持。

  「展開群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讓全體黨員從內心建立起「群眾」的理念,真正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黨員才是合格的黨員,而伯祥書記就是我們踐行群眾線路的榜樣和標杆。」孫家集街道三元片區總支書記韓偉濤對記者說,「我們把「學習伯祥書記精神」放到群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中來,就是要讓大家通過學習典型進步本身修養和素質,真正收穫走群眾線路的本質含義。」

  篇3:《百姓書記》觀後感

  下午一點,龍洞村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乘坐大巴車出發,來到濟南市百花劇場,觀看呂劇《百姓書記》。

  這次活動是由龍洞街道辦事處組織的,是第二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之一。

  《百姓書記》是介紹王伯祥同志在擔任壽光縣委書記期間的事跡。他以造福一方百姓為己任,立足長遠,紮實苦幹,開拓創新,敬業奉獻,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王伯祥本來就是做了一個共產黨員該做的事。很可惜,如今像王伯祥這樣的人,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因為這樣的官,如今在官場上很難得到提拔重用,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