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反腐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
2023-07-27 13:49:53 3
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大問責力度,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確保交上作風建設合格答卷。小編整理了《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年三集反腐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一:
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局級紀檢監察專員羅凱、第十二紀檢監察室原處長申英,也是藉助對口聯繫地方紀檢工作的便利,在飯局上「牽線搭橋」,把商人介紹給官員認識。
對這兩位「權力掮客」,有的商人以3折低價給他們送房子,還有的直接送珠寶、玉石、金條,累積下來的金條以公斤計。
「就認為我又不批地、我又不批錢,而且我也沒有押著手去,讓幹部幫你去批地批錢,只是介紹認識了,這能是什麼樣呢?」申英說。他們抱著僥倖心理,認為用這樣的方式可以逃避查處。而他們收受的財物卻顯示,他們只需在飯局上出個面,就能為商人帶來巨大的利益。
除羅凱、申英之外,據專題片畫面顯示,十八大後中紀委機關被調查的紀檢幹部還有:中央紀委第七監察室副局級專員劉建營,中紀委第八監察室的原屹峰,以及此前曾在中紀委六室工作的曹立新、袁衛華等人。
也就是說,十八大後,至少有3位曾在「中紀委六室」工作過的紀檢幹部相繼被調查。
據了解,中紀委六室最早負責對口聯繫東北、華東地區的紀檢工作,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份。2013年中紀委內設機構調整,增設2個紀檢監察室,對六室的職責進行了拆分。
調整後,新的六室只負責華北地區京津冀晉4省份;而東北片區則由新成立的第十紀檢監察室負責。
20xx年三集反腐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二: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承擔著維護黨章、黨規、黨紀的重要職責,自身更要過硬。誰來監督紀委?如何防止「燈下黑」?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專題片於1月3日到5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每晚8點首播,新聞頻道每晚9:30重播。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中,廣東省政協原主席朱明國、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和廣東省紀委原副書記、監察廳原廳長鍾世堅等5名落馬的紀檢監察幹部面對鏡頭自我剖析、懺悔。
魏健:十八大後中央紀委首個被調查的廳局級官員
魏健,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黨的十八大之後中央紀委機關首個被調查的廳局級領導幹部。20xx年5月4日,像往常一樣來上班的他並沒有想到,會在自己的辦公室被帶走調查。
利用職務之便打招呼涉案金額數千萬元
魏健在中央紀委機關多個崗位擔任過領導職務,參與查辦過薄熙來案、戴春寧案等多起大案要案。他被調查的消息在同事中間也引發了不小的震動。經過調查,魏健涉案總金額達數千萬元,向魏健送錢送物的人員達到一百多人。
除了直接利用職務便利借辦案、核查線索謀利之外,魏健為人辦事謀利達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更多通過向各地地方官員打招呼來幫人辦事。
向魏健輸送錢財最多的一名老闆是四川商人宋志遠,金額達到上千萬元。當時他想在四川上馬一個項目,希望能獲得當地政府支持,為此找魏健幫忙。
魏健給當時擔任四川省委副書記、成都市委書記的李春城打了一個電話,宋志遠的項目就迅速得到了推進。
目睹商人奢靡的生活方式心態逐步失衡
2005年之前,魏健在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擔任副院長。因為工作表現優秀,被調到中央紀委從事紀檢監察工作,很多變化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發生。
魏健第一次單筆收受大額賄賂,就是在他調到中央紀委不久之後,一個在河北認識的老闆專程到北京家中來看望他,給他遞上了一個存有巨款的存摺。
到中央紀委工作後,主動來和魏健交往的這類朋友變得越來越多,魏健也並不拒絕。而在交往的過程中,目睹一些老闆的生活方式,讓他的心態一步步失衡。有一年春節,一名老闆請他到海南旅遊,安排他住在自己的別墅,魏健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想法發生了動搖:「看他那個別墅真是豪華,當時我就看傻了,到後來他們給我錢,我說,給我進貢,進吧!反正都是朋友,你也有這個實力出得起。」
當這樣的心態遇上商人的圍獵,實際是你情我願。直到落馬之後,魏健才回頭去想,收受的巨額錢財到底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了什麼。
羅凱:三折的低價購房收受的金條以公斤計
羅凱,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他以三折的低價從開發商手裡購買了房產。房價打了三折,本應堅守的廉潔底線也打了折扣。最終,當這名開發商涉案被調查,這些幹部的問題,也在調查過程中被一一牽扯出來。
三折購買房產介紹開發商給地方官員
天津海河邊有一幢十分醒目的樓盤,名叫君臨天下。在這幢樓裡,羅凱從開發商手中先後低價購買了四套住房、兩間商鋪,而他則在自己聯繫的天津地區多次為該開發商在土地審批、工程項目等方面提供幫助。
不少落馬的紀檢幹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在商人和官員中間擔任牽線搭橋的角色。
20xx年三集反腐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三:
收集和處置反映黨員幹部問題線索,是紀檢機關監督執紀問責的重要源頭,關乎著反腐敗的成效。中央紀委歷來對管理問題線索就有著嚴格的紀律要求,對於私存截留、擅自處置、通風報信等行為發現一起就嚴肅查處一起。針對案件暴露出來的問題,中央紀委對問題線索的管理和處置進行了重大改革,防範風險的發生。
黨的十八大之前,來自不同渠道的問題線索分散在各個紀檢監察室手裡,從受理到處置都是由紀檢監察室操作。黨的十八大之後,中央紀委要求各渠道反映的問題線索統一交由案件監督管理室管理,同時每年進行線索大起底,要求各紀檢監察室清理掌握的問題線索,對處置流程作了詳細規定,並要求調取問題線索必須經過嚴格的報批程序,力求在每一個環節上將風險降低到最小。
除了利用問題線索謀取私利,還有個別紀檢幹部在調查或審理違紀問題時,違反審查紀律,辦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嚴重危害了紀檢監察機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