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方言苕皮什麼意思(方言字話詞說苕)
2023-07-27 13:43:55 5
凌霄/凌霄花
〇Ⅹ〇X〇「苕」字是現代漢語規範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 tiáo 或 sháo 。《說文解字》釋:苕,艸也。從艸,召聲,徒聊切(語音為「徒」的聲母與「聊」的韻母相拼)。〇Ⅹ〇Ⅹ〇
說文解字:苕
一、古今辭書對「苕」字的解釋1、苕 [tiáo] ,草也。從詞典解釋可知,其意如下:
①陵苕;凌霄。《爾雅•釋草》:苕,陵苕。也稱為「凌苕」「凌霄」「紫葳」。陵苕(凌霄)是一種木質落葉藤本植物。凌苕開的花叫「凌霄花」,古稱「苕華」「苕榮」。
陵苕/凌霄
②苕子;苕菜。《詩•陳風》:「邛有旨苕」。《疏》:「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靑,其莖綠色,可生食」。苕子,即「紫雲英」,俗稱「野豌豆」。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可作綠肥,也作家畜飼料。其光葉苕子(紫雲英的一種)的嫩芽可作涼菜或湯萊等食用,謂之「苕菜」。
苕芽
③蘆葦的花穗(蘆花)。本作「芀」,古同「苕」。《荀子•勸學》:「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唐•楊倞•註:「苕,葦之秀也。」 意思是說,苕花帶杆可作帚用。舊時,人們有用葦苕掃身除不祥之法(迷信)。
另有水名,為「苕溪」的簡稱。《山海經》:「龍首之山,苕水出焉。」《水經注》:「虎牢臨河,苕苕孤上」。苕溪在浙江北部。「苕水」者,與「陵苕;凌霄花」有關。
挖紅苕
2、苕 [sháo] ,方言。指「紅苕」,別稱「番薯」。一種匍匐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及這種植物的塊根。是為農作物,屬於粗雜糧。
「苕」字最早見於秦朝小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所以,苕[tiáo] 是「苕 [sháo] 」 的本字原音。又由於「紅苕」是明朝時才從海外引入,所以「紅苕」的「苕」應當是借用字。
苕,在漢中方言中亦如漢語普通話一樣,有兩種讀音。但其方言語音與漢語普通話並不一致。
1、苕 [sháo]
「苕」字在漢中方言中讀 [sháo]。大體包含以下義項:① 指「紅苕」。它是不同品種和顏色「苕」的統稱(並不僅指紅皮的苕,也指白薯、紫薯)。②指塊狀形似「紅苕」東西。③指「苕子」。亦稱「毛苕」,即「紫雲英」。④苕芽。可食用的光葉苕子(紫雲英的一種)的嫩芽。⑤指傻笨及傻笨之人。與「苕」有關的方言詞語有:
紅苕
◇苕 [sháo] ①紅薯。②笨蛋;傻笨的人。罵人的話。
◇苕 窖 [sháojiào] 存儲紅苕的地窖。
◇苕 母 [sháomǔ] 用來育苗或出苗後的種[zhǒng]苕。
◇苕 芽 [sháoyá](~子)一年或越年生豆科草本光葉苕子的嫩芽(可食用)。
◇冷 苕 [lěngsháo] 冷娃。傻笨愚蠢之人。
紅苕粉條
2、苕 [tiáo]
普通話源於方言。儘管漢中不是當初形成普通話的基點,但在漢中方言裡至今仍存在「苕」[tiáo]的語音。詞如:「苕竹」,即「苕帚」(一作「笤帚」),又稱「掃把」。其方言詞語有:
◇苕竹 [tiáozhú] 短把掃帚;小掃帚。「竹」為「帚」的音變,又有用竹子枝梢紮成,故作「笤帚」。
◇苕竹瘩瘩[tiáo] 用殘的小掃帚。
紅苕
三、幾點與「苕」有關的事。信不信由你1、紅苕是「舶來品」。據傳是明代陳姓船運人自西班牙帶回福建栽植並於清初傳遍周邊地區、中南各省及川陝地區。
2、紅苕算粗雜糧,能充飢。在計劃經濟時期,紅苕是丘陵山區農民的「主」糧。古籍記載,在明清荒年時「鄉民活於薯者十之七八」,是名副其實的「救命糧」。
烤紅薯
3、紅苕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補肺益胃、通便、益氣生津、潤肺滑腸等功效。《本草綱目》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紅苕是主食米麵者的最佳調配食品。
4、紅苕營養豐富,面甜適口,不過,它也是不宜多吃,也不是人人能吃的食物。有腹瀉或消化不好的人、有胃病及胃酸分泌過多的人,吃多了容易脹氣、反酸。糖尿病人或血糖高的人也不宜多吃。
油炸苕丸子
5、苕子是純天 然優質綠肥。大集體時農閒田地普遍種植,作肥料使用,肥效好且不板結土壤。土地承包經營後,因為不再有大片空閒田地倒茬,也就不再種植使用了。
6、苕芽主要用作家畜草料。在糧食短缺的困難時期,人們也用它搭配充飢。目今,養豬飼精料,苕芽則成為餐桌上的時鮮,涼拌、熬粥、做米飯、和麵糊油炸,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紫雲英/毛苕
7、為人處事,應當把握分寸尺度,應當善待他人。千萬不能「苕」,更不能當「冷苕」。否則,整出冷事,輕則挨「苕帚瘩瘩」,重則你自己想去……
原創作品[方言詞彙選自《漢中方言》(姓之初著) 圖片來自網絡 ] 歡迎評論。轉發分享請註明出處[作揖]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