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電影《我的長徵》觀後感推薦
2023-07-27 09:43:43
《我的長徵》以主人公王瑞的視角,講述了紅軍長徵的過程。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紅色電影《我的長徵》觀後感一: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長徵》
《我的長徵》這部影片通過王瑞老人對過去的回憶,十五歲參加紅軍,參加長徵。然而卻一次又一次失去親人,一次又一次歷經槍林彈雨的洗禮。但因為一句普普通通的話,一直堅定著他的信念:「跟著走!」在血淚戰火的磨礪中漸漸成長起來。
許久沒有被感動的心又一次洶湧澎湃,不是被震耳欲聾的槍炮聲,也不是被生死離別的哀傷。是被一種信念。不懼槍林彈雨、忘卻生死哀傷,為了心目中的那個希望,跟著共產黨走,這就是解放、抗戰年代千百萬窮苦百姓心中唯一的信念和希望。
影片中令我感觸很深的還有那些場面宏大的戰鬥和紅軍不畏艱辛,千裡迢迢的長徵場面。在槍林彈雨中,紅軍走在最前面,而且沒有一個臨陣退縮;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紅軍們為了趕路,顧不上辛苦,大家相互摻扶著連夜趕路;在皚皚白雪的高山上,衣衫單薄的紅軍穿著草鞋,一路走了過來……,都令我熱淚盈眶。整整二萬五千裡的長徵,千裡迢迢,千山萬水。無論風雨,還是雷鳴,紅軍戰士們都不顧勞累辛苦,風餐露宿。我真的無法想像,一個普通十幾歲的孩童,一個樸素的紅軍戰士,到底是什麼支持他戰勝這二萬五千裡長徵的艱難與困苦?對,是信念!是他們心底那支持他與困苦磨難挑戰,最終勝利了,卻從未改變過的信念。相信紅軍,相信共產黨,共產黨一定可以讓我們過上好日子。正如影片的主人公王瑞,支持他走下去的是他心裡那個始終不變的信念----跟著走。
「跟著走!」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爆發出了多麼大的力量!這就是信念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是生命的源泉,在它的幫助下,在充滿荊棘的人生道路上,又有什麼能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呢?
多少年來,人們喜愛唱的歌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社會主義好》等。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人民群眾對黨的深厚感情沒有變,跟著走,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沒有變。這歌聲,必將伴隨著我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圖偉業。
紅色電影《我的長徵》觀後感二:
「雄關漫道錚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長路漫漫,荊棘密布,每一個腳步,都是血汗鑿出來的印痕,二萬五千裡,燈火闌珊,卻沒有喧囂與熱鬧,除了堅守,便只剩下希望。
「不破樓蘭終不還」踏上長徵的腳步,便告別了萬家燈火,承載著新中國復興的希望,便只能日以繼夜,前僕後繼,草根,樹皮,皮帶,食不果腹,飢腸轆轆,可信仰依舊存在。星星之火,讓每一個戰士凝成一股繩,以燎原之勢,消除舊民主主義的業障,又給新民主主義帶來了無窮的生機。不破不立,二萬五千裡,熔鑄中華民族精神不朽的萬裡長城。
或許,和平的號角已經吹響,在先輩的蔭庇下,我們可以血的犧牲,在陽光和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在大學的校園裡,孜孜求,於一方角落靜享時光,充實內心的淨土,或許,長徵精神已經被打上了時代的符號,不值得被當下所淺顯的提及,然而,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長徵精神卻從未被忘卻,早以銘刻進我們的血液,前僕後繼,對知識的探索本應如此,勤學好問,學海無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學海孤獨的擺渡者,活到老,學到老,這不應該僅是一句口號,知道的越多,你才知道自己了解的越少。
不怕犧牲,團結互助,作為長徵精神終最鮮明的符號,對當今時代的大學生,同樣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不怕犧牲,不怕犧牲自己的時間,告別寢室的溫床,不要把大好的青春犧牲在無謂的白日幻想,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求知的槳,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對集體的奉獻,不去計較個人的得失,有舍才有得,推動一個集體向前才是更好的價值體現,紅花還需綠葉襯,甘願做一顆默默奉獻的螺絲釘,同樣是一種付出。團結,完成了二萬五千裡的奇蹟,互助,成為了跨越千山萬水的支撐,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別人的依靠與扶持,而我們所能做的也是應該做的,就是團結我們每一個遇見的人,大學四年是每個人一聲最珍貴的青蔥記憶,而大學裡每一個相逢,都是天賜的緣分,戰場上,可以把後背交給戰友,大學裡,可以跟同學做夢,做一個為中國復興的夢,做一個畢業後指點江山的夢,做一個粉色的浪漫的夢。
長徵是一種精神,大學,是一段旅程,長徵,走了二萬五千裡,大學,等了十二載春秋,把一種精神,帶入一段旅途,長徵,遠離了萬家燈火,獨自前行,而大學,也可以奼紫嫣紅,春暖花開。
紅色電影《我的長徵》觀後感三:
為歡迎新同學來校,老同學歸校,我校特安排九月五、六日晚七點整於音樂廳播放紅色革命影片。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昨晚音樂廳大家一起度過的時光想必都不會忘,漫漫長徵路,往事崢嶸歲月,現腦子裡回想起的片片斷斷、每每念到,無盡痛心,無盡光榮。
《我的長徵》以主人公王瑞的視角,講述了紅軍長徵的過程。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為躲避國民黨主力,紅軍開始踏上長徵路。十五歲那年,他們一家四口參加了長徵。湘江突圍時,在敵機的狂轟濫炸中,他認識了毛澤東。父親也在炮火中犧牲了。可父親說過的一句話卻堅定著他的信念:「跟著走!」
在繼續長徵的途中,他親眼目睹了毛澤東、賀子珍為了堅守紅軍的紀律,在緊急環境中被-迫丟掉剛剛出生女兒的場面。悲痛激發了戰士們更加強烈鬥志,紅軍第一次贏了——婁山關大捷。
紅軍在彝族時又有一位紅軍戰士加入了進來,他叫達爾火。他的伴侶索瑪目送她遠去。後來姐姐竹妹子犧牲了,王瑞失去了第二個親人。有一次紅軍強度大渡河時,哥哥為了救他,也犧牲了,他失去了第三個親人。姐夫和達爾火在渡河時被射中而死,他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王瑞在硝煙尚未散盡的瀘定橋頭又一次見到了毛澤東。被煙火燒焦的頭髮,輕聲感嘆:「有紅軍這樣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還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呢?」
七十年後,白髮蒼蒼的他又重新踏上了二萬五千裡長徵之路……
祖國今日的繁榮富強,就是這些犧牲的戰士,他們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是我們中國的英雄兒女,是我們的革命英雄,對我現在所身處的我的國家,我自豪我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