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徐良(歌曲血染的風採)
2023-07-28 00:29:14 3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和90年代初曾有兩首風靡全國的軍旅歌曲歌曲「血染的風採」和「十五的月亮」,您一定聽過,經過著名歌唱家的演繹,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與傳唱。這兩首歌是如何誕生的?最近,在了解了我同班同學與戰友周明的事跡以後,我才有了一些新的認知。
周明同學曾作為參戰部隊上過老山輪戰,「血染的風採」、「十五的月亮「的原型, 原來都是出自周明所在的部隊,而且是在周明的親自領導下而誕生的。《血染的風採》是一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旅歌曲,於1986年公開發表,該歌曲是為在兩山輪戰中陣亡的解放軍士兵而寫的歌,歌詞追悼在戰場上為國家而犧牲的軍人。
1986年周明曾隨部隊赴滇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擔任某師「前線指揮部「政治工作的負責人。他提前一個月跟隨先遣部隊跨黃河秦嶺,越高山涉水,向雲南戰區開進。他身前士卒總是冒著危險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前沿哨所,激勵參戰部隊「英勇獻身,無私奉獻「。 他積極組織戰前演出小分隊,下沉到前沿,幾乎跑遍了團,營,連,所有的指揮所。發動演出隊全體戰士編寫戰場上的動人事跡。以快板,朗頌,歌舞,話劇等形式慰問戰士。鼓舞士氣,激勵奮勇殺敵勇氣,配合前方部隊出色完成了中央軍委賦予的光榮使命。
1986年8月至1988年8月兩年的參戰時間裡,周明根據上級首長指令,帶領戰士演出隊入叢林,攀雲梯,爬陡坡,邊了解前方戰友們的表現,邊編寫邊現場表演《戰士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節目,激動戰友們奮勇殺敵的志氣。在陣地上,在貓兒洞裡,當他了解到一位只有十八歲的小戰士——王愛軍在堅守18號陣地時,在深夜越軍一個加強排向此陣地偷襲。小戰士王愛軍和班長張茂忠同在一個哨位。當班長張茂忠正向連隊報告敵情時,越軍的一顆手榴彈投了過來,在手榴彈爆炸一剎那,王愛軍迅速推開張班長,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飛來的彈片,英勇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其他的戰友用憤怒的子彈回擊敵人,保存了陣地。
周明緊緊抓住這個典型事跡,組織演出隊以王愛軍,張茂忠熱血守陣地為主題,用歌舞形式創編了「血柒的風採「,在陣地,村寨演出。大大鼓舞了前方戰士的士氣和後方群眾擁軍的熱潮。老山鋼鐵陣地精神頓時傳遍了全國。
在此期間,這個部隊下屬一個連的指導員自編了一首歌曲巜十五的月亮》,歌詞中唱道,《......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老山,寧靜的夜晚,苦辣酸甜鹹五味俱全,咱們的兒子剛生了半年,等他長大也要把軍參,參軍要上前線,上了前線耍接我旳班。啊,我們的兒子真勇敢,集中咱們的優點。咱們的兒子肯定是響噹噹的男子漢。啊,一家不圓萬家圓。》歌聲深深感動了前方廣大指戰員。後來,這首歌被著名作曲家和詞作家鐵源、石祥等改編以後,並經過著名歌唱家的演唱而傳遍神州大地。
歌中這樣唱道:「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守在嬰兒的搖籃邊,我巡邏在祖國的邊防線,你在家鄉耕耘著農田,我在邊疆站崗值班。啊 豐收果裡,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軍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周明在老山輪戰中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很大貢獻,部隊輪戰結束後,周明馬不停蹄帶上演出隊到部隊,學校,工廠巡迴演出和講演,受到軍委領導劉華清等及總參,總政,總後領導接見和表揚。還被邀請登上天安門,走進中南海,釣魚臺國賓館和人民大會堂......這是他們一生中最激動,最榮耀,最難忘的時刻。黨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們。
圖為周明同學在老山
圖為周明和戰士親切交談
圖為周明同學到北京匯報時受到歡迎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