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斯琴高娃觀後感
2023-07-28 00:35:03 1
《朗讀者》的魅力並不僅僅在於朗讀本身,每位嘉賓在朗讀之前分享的個人故事,同樣很精彩,很吸引人。下面是《朗讀者》斯琴高娃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朗讀者》斯琴高娃觀後感【篇一】
文藝作品裡有太多關於「眼淚」的描寫,當我們回望這些與眼淚有關的經典作品時,會不由自主地喚起內心的共鳴,原來生命的體驗是如此接近,感覺直接表達著我們的內心與心路歷程。本周末,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將以「眼淚」為主題詞,邀請到著名演員斯琴高娃、導演陸川、凍土科學家張魯新、粉紅絲帶志願服務隊創始人張家敏、丁一舟夫婦等嘉賓,感受可貴的真心和美好的情感。
斯琴高娃14歲登臺,縱橫影壇50多年。從雍容大氣的西北老太太、底層小人物的黨員二楞媽到康熙皇帝背後賢德的孝莊皇后,無數身份地位迥異的母親角色被斯琴高娃演繹出「一人千面」的境界。完美的螢屏形象與淋漓盡致的演技徵服一批又一批的觀眾,無不讓人看後拍手稱讚。其實在她的心中,母親對她的人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戲中我演了這麼多母親的眼淚,其實都來源於戲外我母親的眼淚,所以我演繹的很多人物身上都有我媽媽的影子。」斯琴高娃說道。
在《朗讀者》現場,斯琴高娃將朗讀賈平凹的《寫給母親》,獻給摯愛的母親。究竟是怎樣的至深愛意打動主持人董卿,使她潸然淚下?
《朗讀者》斯琴高娃觀後感【篇二】
一盞青燈、一杯熱茶,光亮中斯琴高娃把對母親的依戀和感懷娓娓道來……前晚出現在央視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中的這一幕打動的不只有節目主持人董卿,螢屏外的觀眾也在一邊感嘆老戲骨字正腔圓的臺詞範,一邊也感動於斯琴高娃對自己母親的深情。
當年為了給斯琴高娃湊路費,母親吳雲賣掉了家裡的羊。 母親吳雲年輕時也能歌善舞
從《康熙王朝》到《母親母親》,斯琴高娃在銀幕上扮演的母親身份、性格千差萬別,「無論演哪一位母親,都能讓我想到自己的母親。」
斯琴高娃的母親吳雲1932年出生在內蒙古赤峰一個偏遠山村。雖然家貧,但開明的父親仍然讓吳雲姐妹4人都讀了小學。吳雲表現出了能歌善舞的天賦。除了學唱歌總比別人快,老師教歌彈的風琴她總喜歡在下課後去摸摸,久而久之,吳雲竟也學會了。1947年吳雲進入內蒙古自治學院學習,她是徒步到位於赤峰市的學院去的。次年,吳雲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四野十四兵團文化幹事,並於同年和斯琴高娃的父親結婚。兩人婚後隨部隊轉到北京,參加過平津、淮海等重大戰役後南下廣州。1950年1月,吳雲在廣州生下了斯琴高娃。
母親賣羊為斯琴高娃湊路費
1951年,斯琴高娃的父母轉回延安工作。在延安,稍大一點的高娃就已經表現出了和母親一樣的愛唱愛跳的天賦。「腰鼓表演臺上的腰鼓『咚鏘咚鏘』地響,臺下的斯琴高娃纏著她也要『咚鏘』。」後來,吳雲給斯琴高娃做了一個小腰鼓,她就成天在院子裡敲。
1964年,內蒙古歌舞團招收演員。在啟蒙老師的極力推薦下,15歲的斯琴高娃用一段《頂碗舞》徵服了考官,斯琴高娃還被推選為參加全國匯演的演員。同年12月,斯琴高娃參加了北京的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
匯演結束後,高娃等眾多演員被毛主席接見了,內蒙古歌舞團又宣布參演人員中有11人可留團工作,她正是那11人之一。那時的她興奮極了,但是也有些顧慮,因為她是家中老大,她怕這一走,就苦了姥姥和母親。可母親想得開,對她說:「孩子,你什麼都不要想,去幹你願意幹的事情。」
這次匯演結束後,內蒙古歌舞團讓斯琴高娃回家辦入團手續。這時斯琴高娃卻連去呼和浩特的路費都沒有。母親吳雲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送女兒去歌舞團。為此,她以40元的價格賣掉了家裡僅有的兩隻羊,這才湊齊了斯琴高娃的路費。這一年是1965年,斯琴高娃16歲。
最看不過女兒扮得比自己還老
儘管後來女兒獲獎無數,但吳雲一直都住在老家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的一棟普通居民樓裡。斯琴高娃多次希望能把媽媽接去和自己同住,但都被吳雲拒絕了。她一直覺得「在老家生活最舒服,幾個兒子也都在這裡。想女兒時看看電視、打打電話就行。」吳雲的家裡隨處可見斯琴高娃的各種照片。
母親吳雲收藏了斯琴高娃參演過的所有作品,並且每一部都完整地看過。不過,據斯琴高娃此前的回憶,自己獲獎後母親從不誇獎自己。「像我演『虎妞』得獎了,她(吳雲)只問了一句你得獎了?完成得不錯。」
唯一一次吳雲有點「著急」的是,2001年斯琴高娃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扮演孝莊太后。高娃把母親接去探班,在看到女兒化了一個晚年孝莊的妝後,吳雲竟當場痛哭了起來。在高娃追問下,母親才止住哭泣說:「你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高娃連忙解釋:「媽,這是演戲呢,我沒這麼老,是化妝的效果!你女兒年輕著呢!」母親才放鬆了下來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