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1937南京記憶觀後感1500字

2023-07-27 07:49:58

  由中央電視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先後在央視綜合頻道、科教頻道及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5個外語頻道播出。該片從國際視角客觀理性審視歷史,將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記憶凝固成影像,成為民族的記憶、國家的記憶、人類走向和平的共同記憶,凝聚起「捍衛良知、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的國際共識,在首個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期間播出並迅速成為輿論焦點,被譽為一部戰爭反思錄、一部精神覺醒片、一座記憶博物館,是震撼人心、引發思考、昂揚正氣的歷史巨獻。

  潛心創作,為首個國家公祭日打響正義輿論戰

  《1937南京記憶》共5集,以「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為載體,通過來自美國、中國和日本的6個關聯人物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探尋和思考,輻射包括「教科書」問題、「慰安婦」問題、「靖國神社」問題在內的歷史問題,以及當今世界對二戰、對發生在中國這場大屠殺的歷史認識,理性探索中日歷史爭端的解決之道,最終達到反思歷史、凝聚共識、爭取和平的目標。該片從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層層遞進到中國、日本、美國等世界各國對這場慘劇的認知,以及當今世界關係,邏輯清晰,由淺入深,以理服人。可以說,《1937南京記憶》的適時播出,在首個國家公祭日打響正義輿論戰,也為明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拉開了帷幕。

  用國際視角講述中國故事,構建起具有傳播力的國際話語體系

  《1937南京記憶》突破了傳統模式,不再單純展現南京大屠殺的災難片段,不再從自我視角單純把我方觀點向外傳達,而是採用第三方視角,以中國、日本、西方世界對南京大屠殺的時代記憶與反思為線索,通過不同的透視點立體審視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片中講述了6位慘痛記憶的挖掘者、記錄者、研究者和傳播者,如何用生命控訴暴行、伸張正義,如何用良知思考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如何身體力行維護和平。其中包括首位將南京大屠殺歷史史實以英文著作的方式介紹給世界的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紀錄影片《南京》的美國獲奧斯卡獎導演比爾·古登塔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長、中日共同歷史研究中方首席委員步平研究員,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屠殺史料集》主編張憲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認真反思日本的戰爭責任、追問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日本女教師松岡環等。他們以當下勾連歷史、反思歷史。探索南京大屠殺真相的過程是現在進行時,他們以當下的思維、語境、敘事方式將歷史事實和當代生活有機結合,使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上升為人類共同的記憶和思考,既有紀實的力量又充滿了人文理解與溫情。由於構建起具有傳播力的國際話語體系,《1937南京記憶》在國際市場上未播先熱。在第25屆法國國際陽光紀錄片節的提案預售中贏得惟一的國際提案預售大獎,20xx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中,作為開幕影片贏得如潮好評。

  史料翔實,首度披露,向世人昭示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

  《1937南京記憶》幾乎囊括了所有國內外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史料和研究成果,當年大屠殺的被害者、加害者、第三方共同還原了大屠殺的歷史真相,用鐵的事實證實了南京大屠殺是一次不容否認的歷史慘案和人間悲劇。翔實的資料、震懾人心的影像,讓國外專家在為節目的外語版本配音時,不禁動容。攝製組在歷時兩年半的創作中,多次在美國、日本、德國、韓國、波蘭等地進行拍攝,採訪了120多位專家、學者、親歷者和倖存者及其後人,包括美國著名作家羅斯·特裡爾,歷史學家、普立茲獎獲得者理察·羅德斯,美國公共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吉姆·萊赫,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以及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從不接受媒體採訪的日本前《朝日新聞》記者本多勝一等,共拍攝了1.67萬分鐘高清素材,搜集到的視頻資料達3000多分鐘,圖片資料2000多張。在《1937南京記憶》中,很多資料都是首度披露:如當年在南京安全區營救難民的基督教青年會秘書長喬治·費奇先生的54箱重要資料,在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中保存的張純如當年的5盒採訪錄像帶等。專家表示,《1937南京記憶》中披露的一些史料正在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對保護國家記憶並使之成為全人類共有的記憶,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歷史真相的探究,是以古鑑今的基礎,也是這場大災難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西方世界在回顧二戰歷史的時候,把它上升到一個人類生存的困境,作為今天的中國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追問南京大屠殺這個最殘忍、最黑暗的一幕?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的暴行,這些令人髮指的慘劇,我們怎麼讓後代記憶?怎麼讓人類留存這段不該再去重複的歷史記憶?中國紀錄片人就是用這種震撼人心的手段,用深層的視角對人類戰爭與和平提出反思。《1937南京記憶》讓國人充分了解了國家公祭日背後的歷史淵源,也讓我們今天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乃至對眼下日本政壇的嚴重右傾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日本極右勢力試圖篡改和讓人遺忘歷史,而《1937南京記憶》的問世恰恰能夠使歷史記憶保持鮮活和永久。

  專家學者評價稱,央視在首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國家公祭日推出這部紀錄片,讓1937年南京的記憶成為民族記憶、國家記憶,人類走向和平的共同記憶,維護了歷史的公正,捍衛了人類的良知,是一部直指人心、震撼心靈的精品力作。網友反映,該片的音樂帶有歷史厚重的節奏感;南京大屠殺不僅僅是南京的記憶,更是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歷史記憶,千秋萬代,終不能忘;一個國家只有正視歷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