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爆棚的《中國春節》觀後感
2023-07-27 15:52:03 1
在開篇,三位主持人就開門見山地說:就算是排除萬難也要回家過年的決心:他們可能買不到票,可能坐上沒有位置的火車,可能要在人堆裡擠上三天三夜...但這都不能阻止中國人回家過年的願望……
《中國春節》觀後感一:
最近被「BBC春節紀錄片:辣條是中國年輕人的最愛」刷屏的網友,已經可以在各大視頻網站一睹這部口碑爆棚的BBC最新紀錄片《中國新年:全球最大的慶典》。
這部紀錄片於2月14至16日在英國BBC2頻道首播,共《回家》、《團圓》和《歡慶》三集。該片由5名英國主持人,以直播類節目的形式,在主線故事的發展中穿插與其他地區連線的視頻,講述發生在中國廣袤土地上的春節故事和豐富多彩的春節習俗。
主持人在其中擔當的是體驗者的角色,從而零距離地參與不同地域和人群的春節。他們走進亞洲最大的鐵路調度指揮中心——北京西客站的調度指揮中心,主持人感慨「像是在阿波羅13號的控制室裡」;他們坐在中國人年夜飯的飯桌旁,加入城市返鄉摩託隊伍的大軍;置身零下30攝氏度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遊逛在人聲鼎沸的北京廟會,參觀古老的中國釀酒技藝並喝下60度白酒的瞬間;以及接地氣的廣場舞、「國民小吃」辣條……正是這些身臨其境的感受,為紀錄片帶來了強烈的感染力,突出「歡樂、祥和、團圓、共享、祈福」主題。
其中,《回家》講述了在傳統文化和家庭觀念的影響下,中國人通過火車、飛機、摩託車等不同方式回家過年的故事;《團圓》介紹了春節期間中國家庭的傳統風俗習慣,包括包餃子、貼春聯、看春晚、放煙花、擺鮮花及祈福等,體現了家庭的團圓和溫暖;《歡慶》介紹了中國的飲食文化和舞龍舞獅等民俗文化,呈現了遍布中國大江南北的歡樂祥和氣氛。
《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的最大特色,在於其對中國春節接近零距離的觀察。節目採取「直播」的方式,播放內容在當日錄製完成後,經剪輯潤色,延遲幾日後播出。由於拍攝至放送時間間隔很短,可以使觀眾獲得觀看現場直播的生動感,這幾乎讓英國觀眾與中國觀眾同步度過猴年春節。
《中國春節》觀後感二:
bbc的紀錄片可以說是聞名世界的,這源自於它精良的製作以及電影級別的鏡頭。在這部講述中國新年的紀錄片中也一樣。
第一集的鏡頭是最美的。無論是春運的人頭攢動,還是冰城哈爾濱,又或者是清晨的北京,同樣的場景在bbc的鏡頭中就顯得特別的美麗。就拿北京的大褲衩來說,這個建築在各種鏡頭中不知道看過多少次,前不久才去過北京,對北京的城市風貌建築感覺其實很一般。可是bbc的鏡頭中,北京顯出了萬全不一樣的氣質,更大氣,更摩登了吧。最美的當屬打樹花了,看了之後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火樹銀花。鏡頭,無意是吸引我看bbc的紀錄片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集則有趣的多,主要以食物為主。看到兩個歪果仁拿著木耳說是蘑菇,抱著冬瓜說是葫蘆,我真是笑了。這次bbc還十分接地氣的介紹了泡椒鳳爪和辣條,不知道兩個主持人品嘗的時候是何種心情。還有混著喝白酒的橋段,真的不怕喝倒嗎哈哈哈!介紹的花卉市場的拍賣倒是讓我開了眼界,之前對此毫無了解。哦,對了,還有神級春晚。總體來說還算比較客觀,一些比較重要的新年現象都被提及了。
第三集我不得不承認,沒看完。香港的比重佔據了非常大的篇幅。內容上也沒什麼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到底是乾兒子啊。本來想給5星的,現在只能給4星了。
總體來說,第一集很美,第二集很有趣,總體節奏把握的很好,節奏對於紀錄片來說是最重要的。唯一讓我有點疲憊的是整體的講述邏輯。看似好像很有邏輯,從北往南的幾個地方,但是實際上在敘述的時候卻顯得很凌亂,既不是以地點來作為邏輯線,也不是以時間來作為邏輯線,各種無徵兆跳躍,讓人有點凌亂,大概是這個導演的風格?
ps.在b站上看的,網友的彈幕真的是加分不少,使得看片變得非常有趣。
《中國春節》觀後感三:
英國廣播公司(BBC),是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之一。BBC此前拍攝的關於中國的記錄片,那是各種明的暗的黑。而當網友做好心理準備打開這個畫面時,完全看呆了!看完英國BBC《中國春節》的紀錄片,真心想說最近流行的一句話:對不起,我要回中國了,別再找我了!
紀錄片中有兩位萌萌噠老爺爺,玩得各種開心、吃得各種滿足,他們一致表示:這是我過得最棒的新年!
對於我們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兒,你可能有些納悶:為什麼看著都是再熟悉不過的過年畫面,卻有這樣一種莫名的新奇與感動呢?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