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觀後感
2023-07-28 01:43:47 5
長徵,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事件,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工農紅軍的英雄壯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觀後感【篇一】
4月1日,學生在位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行少先隊禮。
集體默哀後,十幾名沙溪鎮小學的學生把手中的鮮花放到烈士紀念碑前,再恭敬地行了個少先隊隊禮。「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老師說不僅要懂得感恩,更要像他們一樣為心中的理想努力奮鬥。」六年級學生徐曼說。
「這裡共埋葬著25048名紅軍烈士,其中17225位無名烈士。為了心中的共產主義信仰,他們曾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管理局副局長苟發超介紹,紅軍在1932年至1935年間,由入川時1.5萬人壯大至8萬人,川陝蘇區也擴大到23縣1市、人口達600萬左右、面積4.2萬平方公裡。
17225塊無名烈士墓碑呈扇形依山排列,一塊塊潔白的大理石綿延開來,如同當年一個個勇敢奮戰、衝鋒陷陣的紅軍戰士屹立不倒,「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上午10時,瞻仰完烈士陵園,人們陸續參觀陵園內的川陝蘇區群眾工作陳列館,陳列館完整保存了大量檔案資料、歷史照片和紅軍遺物,生動展示和還原了黨的群眾路線思想體系形成與發展過程。
「每一次來陵園,特別是參觀陳列館,都會有非常大的收穫。」通江縣民政局局長吳華智說,觀看當時的各種文獻資料,深入了解川陝蘇區紅軍開展群眾工作方法和經驗,對自身的工作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
據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祭奠先烈的活動中去,還開闢了網絡祭奠專區。「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網上祭奠也逐漸迎來高峰期,每天都有大量網友參與,有些還書寫了感人肺腑的祭文,以表達對先烈們的懷念和崇敬。」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觀後感【篇二】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坐落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原名王坪紅軍烈士墓。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始建於1934年,面積350畝。
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最早的大型紅軍烈士陵園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觀後感【篇三】
一位遊客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烈士集墓前紀念英烈(10月15日攝)。
坐落於四川省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原名王坪紅軍烈士墓,是我國最大、最早的紅軍烈士陵園。陵園始建於1934年,2011年9月當地對陵園進行擴建和修繕,建成後的陵園佔地4.2平方公裡,由鐵血丹心廣場、千秋大道、陵園核心區、散葬墓區、紀念館等部分組成。
如今,這裡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