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賢執導的電影《破風》觀後感
2023-07-27 13:04:58 1
努力的人似乎總是在追趕著天才者。小編整理了電影《破風》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林超賢執導的電影《破風》觀後感一:
破風手是衝線手的「擋風板」,破風手的名言是「風在前,無懼。」
林超賢執導的《破風》把華語體育電影的逼格給提高了,一部講述單車公路賽的電影,居然拍出了磅礴的氣勢,多場比賽的氛圍被渲染的極為熱血,整部電影的精彩激烈程度完全不輸於《激戰》,林超賢與彭于晏這個組合,讓華語體育電影又一次展現了活力。
車輪戰的本意是消耗戰,一群人圍毆一個人的戰法。在《破風》中,奔馳著的單車車輪你來我往,主創們用一腔熱血打造了華彩的車輪大戰。片名《破風》,是指電影中的主要角色「破風手」,破風手指的是在高速騎行下,自行車手需要通過前面一位領騎自行車手的配合,減小空氣阻力,節省後面自行車手的體力。說白了,破風手是衝線手的「擋風板」,破風手的名言是「風在前,無懼。」這部電影也完美地詮釋了這句名言。
至少在21世紀之後,華語體育電影是很匱乏的,畢竟這種類型的電影一是不好拍,二是缺乏市場號召力。類似於美國拍攝拳擊電影、花樣滑冰電影、籃球電影、棒球電影,這些電影涉及的運動不僅僅是激烈,而且在美國國內也頗受民眾矚目。最為關鍵的是,美國體育電影懂得怎樣把一個故事講好,同時又突出競技場上的激烈角逐,這些都是華語體育電影所欠缺的。不過在華語體育電影幾乎很少拍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也逐漸模糊起來。
《破風》的出現足以讓筆者差異,林超賢最初選擇單車公路賽就讓人捏了一把汗,之前林超賢的《激戰》選擇的還是頗具看頭的MMA(混合格鬥)題材,但仍然無法引起市場和觀眾的廣泛關注。這次的《破風》又是大多數觀眾少有注意的單車公路賽,而且在電視上看直播比賽,大家也往往是關注終點衝刺的部分,怎麼能拍的好看?
林超賢用電影打破這個窠臼,因為《破風》展現了單車公路賽激烈的角逐過程,影片先後到臺北、上海、騰格里沙漠等多地取景,觀眾可以看到單車大賽在城市公路、環山公路、沙漠公路中激烈進行。導演利用航拍、跟拍與車載攝像等多種方式拍下大賽過程,以往在電視上看不到的比賽過程,這回能在電影大銀幕上看的仔細。但這並不是紀錄片,而是一部實實在在的電影,比賽過程中仍然有豐富的劇情發生,比賽中會體現出選手之間的明爭暗鬥,還有的選手會使用陰招等等,《破風》讓人領略到單車大賽中的未知世界。
把單車大賽的過程拍的異常精彩還不夠,一部電影最主要的仍然是劇情,有了劇情衝突和發展才能算是一部合格的電影。《破風》牛逼的地方在於故事做得很滿,彭于晏、竇驍、王珞丹、崔始源四個人的故事在片中敘述的都很出色,編導控制好了人物故事線的長度,在不喧賓奪主的前提下,儘量展現四個單車職業選手的運動生涯,包括了他們的人生起落,每個人都遭遇著比賽和生活的考驗,每個人都在轉變,這樣緊湊的電影敘事,在華語片中能控制好的並不多。
《破風》這部電影的好,以及它給人帶來的驚喜,也是由於體育電影和單車大賽的電影較為罕見,看了讓人耳目一新。同時導演林超賢在片中選擇的配樂很激昂,往往一開始比賽,充滿激情的配樂就及時響起,一路伴隨著選手們的對決到最終的比賽結束,這部影片的配樂也是一大亮點。
林超賢執導的電影《破風》觀後感二:
《破風》是中國香港導演林超賢新作。片名源自自行車比賽中的「破風手」。在比賽中,「破風手」負責為車隊主將「衝線手」擋風阻、卡車位,為衝線手在衝刺前保存體力、創造最有利的衝線環境。因此,每個隊的「破風手」既是衝線前的開路先鋒,又是衝線時的幕後英雄。
「破風」一詞包含勇敢前行與默默付出的雙重含義。電影中,彭于晏飾演的仇銘和竇驍飾演的邱田,一開始的角色都是「破風手」,全力支持韓籍天才車手鄭知元,為其衝鋒開路。三人勠力同心,終於力克強敵。然而後來,因原來車隊解散,三人分道揚鑣,各自成為一支車隊中的「衝線手」,變為競爭對手。而後,鄭知元一枝獨秀,仇銘與邱田卻連遭打擊,在賽場與愛情中各自沉浮。
仇銘這個角色有點嫩,有點二,敢博敢拼,又有脆弱一面。應該說,彭于晏演得不錯,那一身腱子肉在表現運動員這一身份時,得到了充分利用。「仇銘」與「求名」諧音,他渴望出人頭地,甚至不惜以命相搏。因為少時母親離去,他渴望獲得成功來讓母親後悔。仇銘欲望如此之強,一度不甘心只充當「破風手」,成為鄭知元最大的對手。但他終究太過稚嫩,未解江湖險惡,落得身敗名裂。
仇銘和母親對飲的場面,在我看來別有味道。他每次贏了或者興奮之後,都要去見母親。不敘舊情,不訴離殤,對瓶拼酒,不醉不休。這樣一種反常行為的背後,是心中的悽苦,這也讓角色多了一些層次感。等仇銘步入人生谷底之時,母親帶酒來看他,二人在沙灘對飲。看著兒子醉倒在椅子上,母親握了握他的手,說:「你一定會贏的,我等你回來挖苦我。」兒子答:「我一定會回來挖苦你的。」這樣的對話讓人莞爾,就像鹹澀的淚水中加了點蔥花。
影片中的配角也很鮮活。邱田靦腆羞澀,是上等的綠葉。他在不甘心中折戟沉沙,又在友情中涅槃,最終成功扮豬吃老虎。鄭知元是作為男主角對頭存在的,卻不是反派,這一人物設定比較出人意料。飾演女車手黃詩瑤的王珞丹,一副小身板,似乎不適合在這種運動題材影片中擔綱。然而,影片正用了這種我見猶憐的味道,一分柔弱一分堅韌,她的小鳥啁啾中,喚起大雕振翼。
我看林超賢的電影已多年,他總是在尋求突破。他的不少警匪、黑幫片都可圈可點,比如《野獸刑警》中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氣魄;《江湖告急》中的黑色幽默;還有《證人》、《線人》都獲好評。2013年,他拍的動作電影《激戰》風格再變,題材上也轉向拳擊。這一次的《破風》又關注自行車賽事。應該說,表現這一題材的電影非常少,自行車往往只在一般電影中扮演製造浪漫的小元素,用於表現青澀或夢幻。而到林超賢這裡,卻成為一部人肉版的「速度與激情」。電影拋出眾多名詞,讓觀眾了解這一運動,當然這種普及絕無說教味兒,而是用高山、沙漠等一切元素來調動觀眾的腎上腺。整部電影中,都瀰漫著一股汗水的味道。
與「破風」相對的一個詞是「兄弟」。電影的核心也正是這樣一種兄弟情,無內鬥,不糾結,該出手時就出手。片中的愛情雖不及兄弟情分量重,但也絕不扭捏。這就讓電影非常硬氣,在矯揉造作、虛榮偽飾的當下,這種硬氣也是一種正能量。
我覺得電影也在「破風」時,也包含了另一重意思,即人生須「藏鋒」。就像「衝線手」不能一開始就猛攻一樣,人生亦不可鋒芒畢露。在世事紛擾的江湖,好兒女耿直快意如刀,仍須有鞘來藏。否則斷難長久,即便不為寸寸折,怕也消磨掉了。書法上說,藏鋒以包其氣,露鋒以縱其神。而我們也該時時自省:你的鞘藏得住你嗎?
林超賢執導的電影《破風》觀後感三:
我最喜歡邱田這個角色,因為他代表著大部分的我們。
導演試圖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青春、理想與奮鬥的那些事。他也做到了。
電影本身的質量不錯,相當成熟的體育題材拍攝技巧,確實讓單車這種較小眾而單調的運動充滿動力。電影本身明亮的光影和歡快的配樂讓觀影眼前一亮。演員表演整體良好的。關於演技,我偏愛崔始源和竇驍。關於角色,仇銘邱田鄭知元人物角色都還比較圓滿。看帥哥的腐女們都噴王璐丹,但我覺得,王璐丹有一份倔強的氣質,她適合這個體育角色。至於愛情線,我覺得導演不擅長拍感情,裡面的感情戲拍的像青少年的早戀,懵懵懂懂,羞羞答答,當然導演也太注重這點,重點在運動和青春。
很多人會好奇,這種枯燥的體育運動如何拍出使人共鳴的電影。但其實任何一部體育類電影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講述體育活動本身。作為載體,它向我們展示人性中最堅韌的一面。而這部充滿青春氣息的電影,並不止步於這樣的單純展示這些,它還告訴我們關於青春與奮鬥的那些事。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正在青春或已經青春過。
青春的我們,身邊似乎總有這樣幾類人。一類是優秀者,閱歷豐富,成功,他們是鄭知元。一類是天才者,有天賦,激情而又衝動,他們是仇銘。最後一類人代表了多數的人,他們沒有過人的天賦,但是很努力,他們是邱田。
青春總是不服輸。
天才的人總是渴望打敗閱歷豐富的優秀者,仇銘從一開始就很自信,想要打敗鄭知元,然而現實是那些優秀的人,永遠是經歷過成功或失敗的人,想要勝過他們似乎沒那麼容易。並且青春的荷爾蒙,總是或多多少的讓我們犯下各種錯誤,無論是天才者還是努力者。那些成功者之所以很難超越,難道不是因為他們也犯過無數錯誤?
努力的人似乎總是在追趕著天才者。因為青春的荷爾蒙在告訴自己,憑什麼天賦的人就一定厲害,這也不過就是僥倖的恩賜而已,只要努力,我一定會超過這些所謂的天才者。然而現實從來未真正驗證這一點。事實是,有時候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超越那些天才者,因為他們——也很努力。所以,我們的努力,到最後不是為了超越別人,而是為了更好的自己。努力,所以才有無限可能。
結尾邱田的兩年十萬公裡高原騎行,也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可能。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