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信訪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

2023-07-27 09:26:19

  《我不是潘金蓮》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中國社會從人情向法制轉變的過渡期。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一:

  我從事法律工作多年,試著從法律角度分析李雪蓮信訪訴求的對錯。李雪蓮的第一個信訪訴求,是要認定夫妻倆為單位分房的離婚是假離婚。其實她所謂的假在於夫妻兩人以後要分開生活是假,而辦離婚卻是真的。《婚姻登記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婚姻登記機關應當對離婚登記當事人出具的證件、證明材料進行審查並詢問相關情況。對當事人確屬自願離婚,並已對子女撫養、財產、債務等問題達成一致處理意見的,應噹噹場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這條規定很明確,如果夫妻雙方已經就子女撫養、財產、債務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後,只要雙方自願,即可辦理離婚。所以,婚姻登記機關只要審查男女雙方當時離婚是否自願即可。

  而在辦理離婚當時,李雪蓮為了分到房子,離婚目的很明確,她當時肯定對自己的離婚行為是自願的,並在婚姻登記處向登記員明確表示過,所以登記員在審查完他們提供的其它必需材料後,給他們辦的離婚手續完全是恰當的,沒有任何問題。法院駁回李雪蓮的訴求也是正確的。

  有問題的是李雪蓮夫妻兩人在離婚前有個約定,即離婚後分到房子即馬上結婚。這是一種口頭契約。離婚後李雪蓮丈夫不願再跟她復婚,是違約行為,但這種違約是屬於道德範疇的,政府根本無權幹涉,如政府要想在裡面有所作為,也最多是動員人民調解組織進行調解勸說,但當事人執意不肯接受調解,政府也無計可施,並無行政管轄權。

  李雪蓮的第二個訴求,是要求政府判明前夫講她是潘金蓮這句話的對錯。這句話是其前夫對她的個人評價。任何人都可對別人進行評價,評價可分為內心不表露的評價和語言表達的評價。內心不表露的評價屬思想性的,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無法幹涉和幹預;而語言表達的評價如不涉及侮辱和誹謗他人,也屬於個人自由,即使評價不準確,也是雙方當事人自己溝通解決的問題。如果語言評價涉及侮辱和誹謗,那麼也是民事自訴範圍的問題,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政府無法也無權去幫助李雪蓮去判明這句話的對錯。

  可李雪蓮在上訪過程中,將上述兩個訴求都歸結於政府不作為和亂作為。按理說,對於李雪蓮的上訪訴求,政府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可在影片中,各級政府卻被深深捲入其中。

  為什麼?因為在影片中,政府做錯了兩件事。

  一是讓信訪工作中擔負維穩職能。我國現有的信訪體制中,信訪部門和基層政府在處理信訪事項時,往往還要擔負維穩職能。

  這種維穩職能,正如電影中所描述的,就是要保證在各級政府召開大會或者其它重要活動期間,要將信訪人控制在當地,不得上行,給上級添亂。

  承擔維穩職能,給基層信訪部門和基層政府帶來無窮煩惱。於是,重要節點對信訪人的看牢盯死,成了基層政府常態化的工作。

  在電影裡,為了看牢盯死李雪蓮,基層幹部在李雪蓮家門口二十四小時進行值守,且不要說行為的決定者和執行者在其中要承擔的法律風險(此行為接近非法拘禁他人),這之間的辛苦和工作的難度也可想而知。一則人看人是很困難的,警察在押解罪犯過程中都常出現脫逃事件,而大部份基層幹部未經過專門訓練,且沒有專用場地,這個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二則有些重要活動耗時又久長,基層幹部一邊要不耽誤自己所分管的工作,一邊要去做長時間的看管人的工作,經常搞得人身心疲憊。

  信訪工作的正確職能,我想有以下四點:一是要保證老百姓有意見和建議可以方便和快捷地進行投訴,並得到重視;二是每有投訴必得回復;三是要建立科學公正透明辦理結果的評判體系;四是要向群眾宣傳信訪程序,規勸少數人非理性非正常上訪行為。唯獨不能有維穩任務。信訪工作脫離維穩模式是法制化的要求。

  以影片中李雪蓮上訪事項為例,我們可以看到,當地政府應該做到的四點任何一點都沒有做。信訪投訴不方便,李雪蓮投訴要坐著船、帶著土特產大老遠的到主審法官家中請求解決,投訴成本很高;投訴沒有得到書面回復,有一次反讓法院喝醉酒的辦公室主任推倒在地;沒有一個好的科學的評判體系,如組織群眾公開評議或聽證,這種既可讓群眾參與,又可讓李雪蓮服氣的評判體系,如當時有所使用,則以李雪蓮這種性格,就絕對不會再上行信訪;沒有人向其指出她上訪的程序有問題,影片中自李雪蓮北京上訪成功後,各級幹部只有哄著她的人,再沒有規勸她的人。

  地方政府卻做了最不該做的事,就是維穩,何謂維穩?維穩就是看人,看住李雪蓮不讓她去上訪。

  這種維穩有效果嗎?我覺得沒有任何效果,一方面,由於這種維穩,北京等地方重要節點,象李雪蓮這樣的上訪人反而越維越多,這與維穩本意的要減少信訪人上行人數目的背道而馳;另一方面,對於李雪蓮之類的信訪人而言,穩控產生的暗示效應非常巨大,暗示一、政府怕你上行,他們心裡有鬼;暗示二、政府怕你上行,你可去敲政府竹槓。

  維穩不但對讓上訪人息訪沒有效果,反而對信訪法制化產生巨大的破壞。

  二是讓領導做了信訪事項的最終裁定者。對於目前我國信訪形勢而言,當務之急是建立更完善更科學的對信訪辦理結果的評判體系,這個評判體系必須要讓信訪人、辦理單位、群眾三方滿意,要做到三方滿意,讓評判體系更透明是重要途徑,而透明的本質是主動把評判工作置於群眾監督之下。

  設想,如果李雪蓮的事情,組織一幫老百姓來評理,李雪蓮至不至於勞心傷神地一級級去上訪?

  但李雪蓮的事情,對她信訪事項的評定者卻是各級領導,這就大錯特錯。要知道,首先領導並不專業,其次領導對問題真相了解不多。

  不能說各級領導對李雪蓮的事情不熱心,縣長法院院長親自去李雪蓮家中做工作,市長到李雪蓮家中請她吃飯,但結果卻是越幫越忙。

  我認為領導幹部對信訪工作的重視應該建立在宏觀上,不建議讓領導過於關注具體信訪件,領導所應該做的工作,是指導建立嚴格有序的信訪事項督查檢查體系,推動所管轄範圍裡每一件信訪事項能得到公正、合法的處理。而不是親自去管司法所長、派出所長、法庭庭長們管的小事。但我國目前很多領導骨子裡還有包青天情結,喜歡去斷案,喜歡去評判,雖然他懂得並不多。有誰會相信一個縣長判案比基層法官更專業?

  且領導來做信訪裁定,會鼓勵信訪人拋棄法定評判體系,去層層上行找「清官」。一旦哪級官員作出不利於他們的決定,就馬上會被他們認定是昏官,再往上找更大的官做裁定。在這個過程中,法治慢慢變為人治。

  害了李雪蓮的是誰,是那些領導。其中那個國家領導人所起的作用最大。在影片中,那個國家領導人對李雪蓮的事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雖然聽去好像每句話都對,但卻使李雪蓮的無理訪迅速合理化,也使李雪蓮將人生中最寶貴的十年時間,花在毫無意義的上訪裡。

  本應該由老百姓來評理的事,卻要讓國家領導人來評,這事不出妖孽才怪。

  李雪蓮最終就成了妖,好在後來她前夫死後,她在上吊時,被承包果園的老農一句話點醒,不然這個妖不知還要鬧出多大的事?

  看完這部電影,我對這部電影評價很高。這部電影最好的地方,不是馮小剛導演水平之高,也不是範冰冰演技之好,而是客觀地切取了當前信訪體制下的一個標本,並不加評論地展現在每一個觀眾面前,讓觀眾自己去思考其中存在的問題,這才是最了不起的。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二:

  先說幾個故事,老民警告訴我的。

  第一件嚴重。發生在十幾年前。初次上訪的劉老太開了新手光環,剛下公交居然遇到某首長的警衛路線。她訪感出眾,在警察來得及反應前衝過機非隔離帶,跪在路中間。司機一打方向,撞上綠化帶,把首長的腰閃了。公安系統從局長到民警撤個遍,地方政府從省到縣烏紗帽滾一地。事後全國馬路加裝人行道護欄。

  第二件荒誕。快十年了還沒結束。職業訪民陳某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每天八點出現在14路公交車力學胡同站。那有個警察的過濾崗。他不哭不鬧,就是陪執勤民警聊天。他認識府右街派出所近十年所有民警,口頭禪是:「我是看著你們局長從學員升到警監的。」每年兩會訪情嚴峻時還幫助民警維持秩序。就這位模範訪民,如果你問他為什麼上訪,他的回答是:「嗨,幾十年前的事,早忘了。」如果你再問他為什麼還來,他的回答是:「習慣了。」

  第三件香豔。大西門常年晃一位半老徐娘,自稱某首長的初戀。我在一個黃昏見過她,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日本人圍繞這種眼睛建立了一整套色情宗教。餘暉溫情脈脈,掩飾她缺乏保養的早衰皮膚。長長的影子拖在地上,就像年輕時那麼瘦。今年第一場秋雨後,這個女人試圖裸奔進大西門,被帶走了。

  本來還有第四件故事,關於訪民冒充人大代表的,涉嫌傳授犯罪方法罪,我就不具體寫了。

  總結一下。第三件事告訴我們皮相易變,美和醜太容易相互轉化,比半衰期只有1.2毫秒的鐽元素還不穩定。美人胚子生在寒門也只能進化成面目姣好的訪民,隨便什麼姑娘掌握東亞三大邪術都能做直播。電影裡範冰冰被化妝師扮醜,只是對現實聲嘶力竭的模仿,在屏幕之外,你我被生活扮醜。

  第二件事擴展現實的邊界。你們覺得電影黑色幽默?李雪蓮不可理喻?並不是。可稱為偉大的荒誕就在於它過於現實。類似案件每天都在發生,下面是我見過的奇葩上訪理由:因為上訪而上訪、鄰居是恐怖分子、受聯合國秘書長指派接任國家主席、縣長是外星人、德國首都不能在柏林、野貓殺了鄰居家的雞。把「我不是潘金蓮」放在這些理由中,是不是覺得特別講理,一點都不莫名其妙。公安實務中把李雪蓮類似物統稱為「神經病」,但大家心知肚明哪有那麼多病人。他們只是一群囿於知識結構和生活經歷,和我們思維完全不同,又有點偏執和擰巴的人。

  第一件事聊聊政治。電影裡官話說的不要太到位。坐過機關人肯定心領神會。比如「工作方法還是太簡單。」「問題的實質是……」「問題出在小的方面呢,還是大的方面呢。」「今天我只帶耳朵,不帶嘴。」「換個思路。」「最近我在思考老祖宗的東西,有些成語真是厲害。」等等等等。一位混的比我好太多的同學曾經開導過我(大部分同學都混的比我好太多),不要看不起官話,政治即言語。我說你丫扯淡。他恨鐵不成鋼的解釋了一大堆,什麼微言大義,什麼組織的粘合劑和減震器,什麼辦事就是辦人。我說閉嘴喝酒。我不懂政治,但我有政治體驗,和觀影體驗完全合拍。永遠不要從字面意思理解政治人物的言語。你覺得總理拍桌子是主旋律宣示?拉倒吧他只是在肅清吏治而已。惡性上訪的性質是政治事件,法理是非曲直根本無所謂。同一個李雪蓮,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看來是法統問題(現如今三大法統支柱只剩一個帶老百姓過好日子了),在封疆大吏看來是派系鬥爭問題(省長覺得總理故意拌他),在基層看來是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政治是一個有強大慣性的東西,撤官事件發生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屁股決定腦袋,每個官位都有自己的專屬邏輯,邏輯之間肯定產生衝突,所有人都做理性選擇,整體看來一定毫無理性。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神經病」雲集北京。訪民就生存在各層邏輯的夾縫裡,是政治失序滋生的細菌。冤不冤,誰管你,能否成功上訪取決於各級領導的從政水平。

  最後說說電影。以及他人即地獄。

  本片的結構中規中矩,激勵事件是主角受領潘金蓮名號開始上訪,故事中點在總理拍桌,靈魂黑夜是愛情破滅,高潮出現在秦玉河之死。綜合看來高潮過於草率,是為敗筆,死亡不該是意外事件,而應該與李雪蓮密切相關。或者通過蝴蝶效應李雪蓮的某個選擇害死了秦玉河,或者秦玉河壓根別死跑過來跪舔李雪蓮求複合。我不是原著黨,可能受限於小說的故事框架不得不如此處理?總之吹毛求疵的說還能更好。

  但是我給它滿分,太喜歡它所有人誤解所有人的調調。和李宗盛老師一樣,我只見過和久的分,沒見過分久的和。整個宇宙的熵值不斷增高,所有組織都在慢慢解體。這種趨勢體現在在身體機能上,我們稱之衰老;體現在政治上,我們稱之憲法危機;體現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大概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吧。人永遠不能了解彼此,人是漂浮在誤解之海上的孤島。最悲觀的預測總是自我實現的預言,祝墨菲定律籠罩一切。

  哦,圓框柔美,小橋流水。方框壯麗,硬橋硬馬。兩者都很好,大家就別爭了。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