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後感【精選】
2023-07-27 17:49:43
《崛起》,其重點介紹了歷史上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後感一:
《大國崛起》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一共九個自公元1500年前後曾經或者正在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大國先後崛起的故事因為在公元15——16世紀以前世界各個文明之間都相對處於一種孤立的狀態,相互之間交流比較有限是15世紀末的航海時代打破了這一格局使世界逐漸形成了一個密切聯繫的整體。《大國崛起》本身確實具有明顯的優點比如製作的精美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等片頭眾多電腦合成的鏡頭在各個國家之間的轉換給人感覺非常具有想像力和連貫感片中絕大多數關於海外的鏡頭都是在實地拍攝完成對觀眾很有吸引力背景音樂無論是片頭還是片中,都能恰好的與情節相符
在第一集的片頭有一組畫面中連續出現了蒙古帝國的軍隊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印度人的一系列肖像鏡頭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諸如《文明》、《國家的崛起》、《帝國時代》等以文明為國家和民族區別的計算機遊戲之類的以文明的差異而不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作為區分人類社會的標準能從一種更新的角度豐富地而不是生硬地看待歷史難得可貴在對待某些歷史問題上也能承認一些其他學術流派的理論
而以英美法德日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大國發展之路以及蘇俄的強大之路對正處在綜合國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國有著巨大的借鑑意義
由荷蘭首先開創的一些現代商業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銀行在英國的手裡發揚光大英國通過海戰奪取了海上霸權但真正使其獲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卻是由首先在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飛躍及其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而美國則在二十世紀早期代替英國成為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國開創的自由經濟模式在經歷了幾個世紀之後帶來了重重矛盾而美國受蘇聯模式的啟發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幹預重新確保了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健康發展法國則大多是借鑑英美的經濟體制沒什麼特別可言但是總之就是各種糾結不過可見工業在期間的重要性
蘇俄的大國之路則充滿了跌宕起伏沙皇時期的農莊經濟模式,決定了它決不可能在與已經實現工業化了的歐洲大國之間的較量中勝出但伴隨著十月革命而來的蘇聯採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計劃經濟而且有馬克思主義這個強大的理論支持使其經過一個五年計劃即邁入了工業化大門工業生產能力巨增儘管計劃經濟使蘇聯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但是卻使其擁有了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蘇俄的大國之位
與上面兩種情況有所不同的是德國和日本它們都採用的是英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但是卻是由國家來推動引導經濟的發展從而克服了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業化的末班車成為世界性的大國
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後感二:
公元1500年前後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大國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標,五百年來,世界上相繼出現了九個世界性的大國,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順,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
看完大國崛起這部十二集的紀錄片,再縱觀大國崛起之路,回望中國的近現代史。的確感慨萬千。也想到了這麼幾個問題:大國崛起之謎底是什麼呢?怎樣的國家才是大國?中國目前是不是大國GDP是衡量經濟狀況的最佳標準嗎?新世紀的青年應該樹立怎樣的、應該怎樣樹立愛國心。
那麼以經濟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富裕為標誌的大國崛起之謎底是什麼呢?
思想文化的進步,吹響大國崛起的號角。
英國首相邱吉爾說:我們情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亞。英國正是有了莎士比亞的文學、牛頓的力學和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等思想文化的進步,才有了大國的崛起。縱觀各大國之所以能夠崛起,都有其理論觀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進步,這是吹響大國崛起的進軍號角。
社會革命的興起,推動大國崛起的步伐。
各大國的崛起都經歷了種種陣痛,為了政治民主而進行的國內社會的變革和戰爭及兩次世界大戰造就了大國的崛起,這是不爭的事實。蘇聯是在一戰和國內推翻沙皇的戰爭後崛起;美國是在國內南北戰爭和二戰後崛起。可見社會革命是帶動歷史前進的火車頭,人們要求實現民主政治是大國崛起的推動力,而戰爭便成為大國崛起的必由之路。
經濟體制的創新,開闢大國崛起的途徑。
英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美國反託拉斯的政策出臺,蘇聯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等,都是由上至下的經濟體制創新,市場經濟不是不要計劃,計劃經濟更不能離開市場機制,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變革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這是開闢大國崛起的重要途徑。
科學技術的發展,奠定大國崛起的基礎。
500年間,從航海技術開始,全球經歷了以蒸汽化、電氣化、信息化為代表的三次工業大革命,這些科技的發明創造及推廣運用,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事實完全可以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學技術就沒有大國的崛起,因此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美國有4000所大學就足以說明教育和科學技術在大國崛起中的顯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民族精神的宏揚,掀開大國崛起的篇章。
任何大國的崛起都想謀求世界霸主的地位,都想從本國和本民族的利益出發來調整世界格局,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國崛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自強不息和秀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為大國的崛起譜寫了一幕幕新篇章。當然本民族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間是密切聯繫的,其距離也是越近越有生命力。正如德國的考問世界是偉大的,而拷打世界則以失敗告終。所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離開全球利益的民族利益是沒有出路的。
怎樣的國家才是大國?大國崛起都有著共同的特點:業先進的科學技術指引並加快經濟的發展,以雄厚的經濟實力增強軍事力量,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來威懾世界。那麼很明顯了,只有有著健康並且雄厚的經濟實力,強大的軍事力量,和顯赫的政治地位的國家才是大國。現在很多人都在說GDP說中國的GDP怎麼怎麼樣,的確,中國百分之八甚至高達百分之十的GDP增長率很是讓人眼紅,但中國的經濟並不健康跟不均衡。1840年前,中國的GDP總量是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但結果呢?就連甲午海戰前,都是日本的六倍,但甲午一戰,是敗得那麼的恥辱。也許有人會反問,美國日本為什麼強大,難道與GDP沒關嗎?不,有關,但總要的是她們的產業結構,我們看看。美國的GDP構成是什麼,航空航天,造船,鋼鐵,生物科技,現代農業。日本呢,鋼鐵,電資產品,汽車。再看看中國,紡織,簡單的製造業,和清王朝時的茶葉,陶瓷沒什麼區別。怎樣的國家在強大,怎樣的國家才能在變化的國際局勢中立於不敗之地,是看一個國家能否在更短更快的時間內,將經濟轉化成暴力。通俗而講,就是你的錢能不能換來更多更先進的武裝力量。很明顯,只有一個國家有以先進科學技術為支撐的重工業體系才能做到。因為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關鍵時刻,只有靠自己。現在中國還在用3000萬條褲子去換別人的一架飛機。到了真正的戰爭時期有誰跟你換,就算能換,那架飛機還是那樣的價錢嗎?到時候是不是真的要像國歌裡唱的那樣,用我們的熱血鑄成新的長城。強大不等於肥大,何況中國的肥大還是用的別人的脂肪呢
那麼,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該怎麼做?其實,在我們的思修書上早就寫得明明白白了。可能有人會說我怎麼總說祖國的這不是那不是,外國這好那好,是不是崇洋媚外啊?不,並不是,居安思危是一個國家和名族的品質。孟子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認為只有始終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優點,才能有自己奮鬥的方向,才有可能後來居上。正如人們上說的,狼來了,你是否準備好了獵槍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