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南京大屠殺電影《南京夢靨》觀後感

2023-07-27 05:59:03

  南京大屠殺,會讓人記住一個民族的傷痛,另一個民族的惡,人類的人性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南京夢靨》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南京大屠殺電影《南京夢靨》觀後感一:

  看完《南京》沒有太大的震撼。小的時候學校裡給看的歷史教育片要比這個紀實的多。當時人小,看到眾多南京難民被日本士兵活埋的場景會用雙手死命的捂住自己的眼睛,心裡念叨,「日本人真壞!」那種感受是會帶著民族衝動的。但是這部由美國導演執導拍攝的《南京》卻完全沒有,甚至讓我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言多少帶著些不快。

  整部片子的敘事結構都帶著美國人的風格:請幾位與當事人長相相似的人進行充滿演繹技巧的對當事人各種文字記錄的念白;主敘事人與主敘事對象都以美國當時留守南京救助中國難民的那些人物為主線,宣揚著一種強國對弱國的無私奉獻的人道主義精神。南京大屠殺成了故事的背景,南京城千千萬萬位無辜苦難的難民成了突出宣揚人道主義精神的有效配角——那些難民越悲慘他們的人道主義就越有價值。而當時那些人性泯滅的天皇士兵也只是人道主義駁斥甚至不屑的敵人。最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全片所有中方敘述者在影片的結尾一一滿懷崇敬的感謝那些美方援助人員,似乎他們是拯救了他們生命真正的救世主。

  其實很明顯,《南京》不是中國人拍的,也不是拍給中國人看的。西方強勢文明國家的人民只能用這樣的切入點才能接受南京大屠殺這一事實。或者換言之,只有通過把南京大屠殺夾雜在對人道主義精神的宣揚中,他們才會真正正視這一事件的存在。偉大的是人道主義精神,但悲慘的不是南京大屠殺。這樣的紀錄片結構上哪裡都能被套用:伊拉克戰爭,巴以戰爭,非洲難民——隔靴搔癢,不存在切膚之痛。所以,今天日本人繼續參拜靖國神社也不會有哪個西方強國跑出來譴責,但是事情如果換在德國法西斯他們一定會強力譴責難以接受。

  這世界施捨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真心同情,感同身受,忍著淚微笑著來幫助你。他微笑,因為他希望你能堅強,能相信世間的溫暖。另一種是居高臨下,忍著笑得流淚來「幫助」你。他流淚,因為他想讓你認為他是同情你的。但是被同情的人往往需要的不是他人的同情心而是對他的尊重和適當的幫助。

  南京大屠殺電影《南京夢靨》觀後感二:

  強姦、屠殺、強姦、屠殺,這慘烈的一幕幕觸痛著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國人應該永遠記住70年前關於南京的一切。關於國讎國恨,我不想多說,這裡只針對電影。

  其一:倖存者的陳述配以影像的表達方式足夠真實,但是導演宣稱要打破傳統紀錄片的表述形式謀求新意這一點好像完全沒有做到,雖然沒有專家學者來發表演講,但是找幾個好萊塢二流演員扮演當事人就是個好主意嗎?這幾位大叔大嬸個個衣著光鮮油頭粉面毫無演技,一點都不敬業,只讓人越看越彆扭,最讓人鬱悶的是還找來一個華裔演員演中國人,一個日裔演員演日本兵,而這兩個人卻只會說英語;另外,導演在揭露日軍暴行時不忘宣揚美國人的人道主義精神,看他們把拉某某華某某等誇得多美,講到西方各國政府對這件事充耳不聞不理不睬時卻一筆帶過。

  其二:華星每天早上放映一場,對學生免費,場場爆滿,這當然是好事了,我看的這場裡大概只有四五個人看起來不像學生的樣子,可是這讓人思考,如果不是免費放映呢,還會不會這麼火爆,會不會有更多的孩子把錢花在哈利波特上……

  南京大屠殺電影《南京夢靨》觀後感三:

  前天看的《南京夢魘》,直到今天心裡還僵著,很不好受。

  南京大屠殺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然而卻總是極理性地從教科書上了解一些日軍的殘忍和傷亡數字,再不然,頂多就是幾張黑白的模糊照片,下面寫著一行不痛不癢的小字告訴你這是慘死的中國同胞。——通常,都是僅此而已。

  看這部電影是真真實實地完整地了解了一些南京大屠殺,以前頂多就是在電視上看到紀實頻道講過一些。我並不喜歡紀錄片,但是一聽說這部電影,我馬上就去下載了——我甚至有一些急切,雖然我認為這種紀錄片應該呆在電影院裡和與自己同民族的人們一起看,那樣才了解何謂民族榮譽感,但是我等不及想看看那段被小日本一再否認的歷史究竟有多麼醜陋。

  看到了,的確醜陋。國際上對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一般認為是35萬左右,而實際上遠遠不止。好吧,即使只是35萬,但是我不知道35萬的人是怎麼樣的一個可怕數字...我只知道即使是一張張百元大鈔疊起來的35萬也有相當的體積,並且,很重。35萬的人?...太殘忍了...納粹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尚有宗教的理由作為藉口,且不論虛實,但至少有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而日本人呢?連文字都是中國人施捨的這樣一個民族和國度,究竟能為了什麼而這樣殘殺中國人?僅僅因為對那該死的裕仁天皇的崇拜嗎?怎樣的一顆魔鬼般醜陋的心靈才能把殺人作為樂趣?大和民族整個都是畸形的。

  片子的導演是個美國人。其實,我一直不喜歡那些自以為是的美國人來拍我們的歷史,因為他們總是把自己當成救世主或者像愛因斯坦那樣聰明的人。——而其實,他們什麼都不是。這種驕傲的痕跡在這部片子裡也可以看到——影片的最後以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形成的蘑菇雲結尾,仿佛在對中國人說:

  「看,我幫你們懲罰了他。」

  我想,雖然每個中國人都為投在廣島、長崎的那兩顆原子彈而感到大快人心,但沒有人真的需要這種幫助,也不會因為這種幫助而欣喜。我們要的,是日本人對他們的罪孽深深懺悔,和親手毀滅他們。

  我曾經說過,大和民族是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的民族,堪比日耳曼。——我想,我是很客觀的。但是,小日本始終還是小日本,無法和堅強、大氣的日耳曼相比。我還清晰地記得有一年漢堡和上海作為兄弟城市交流,有一個漢堡的歌舞團(名字不記得了)在上海演出,在他們每一場演出之前,他們都安靜地默哀3分鐘,並且全都以《黃河大合唱》開場。原因僅僅是因為中國是在二戰中被法西斯侵略過的國家之一。而事實上,德國人恐怕沒有殺過一個中國人!相反,在《南京夢魘》中,我了解到,當時在南京,真正能夠保護南京人的安全區恰恰是一個德國納粹衛軍的家!希特勒一生都在鼓吹日耳曼至上,事實上,日耳曼的確是個可敬的民族。

  RhawnJoseph是個好導演,雖然我不喜歡他的結尾,但是他對南京大屠殺的觀點讓我有種醒悟。他說中國人太不會利用國際傳媒這個平臺,特別是美國的媒體了。為什麼全世界人人皆知日耳曼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因為猶太人不斷地致力於宣傳這種曾經的殘暴,鼎鼎大名的StevenSpielberg就是其中之一,著名的《Schindler'sList》雖然不是紀錄片,但也是改編自二戰時的真實故事。就是類似這樣的數量龐大的電影和各種宣傳控訴著日耳曼人的罪行,使得他們的子孫在半個多世紀之後仍要為此而在全世界面前懺悔。反觀中國,只是一味的在中日之間進行著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拉鋸戰,殊不知這個民族的教育系統無藥可救,那些日本人,從小就是被灌輸侵華戰爭是解放全亞洲的正義的戰爭。與此同時,卻忽視了國際輿論的力量。

  聽說,直到今天,南京每年12月13日上午10點還是會拉響空襲警報。——就在這天,日軍入侵了南京城。我覺得這是一種折磨,總是提醒著所有的南京市民不要忘記曾經的痛苦和恥辱,恐怕全國在沒有哪個城市的仇日情緒比南京更甚,這種仇恨強烈到800多萬人的大城市只有不到100個日本人生活在那裡。因為恥辱,他們每年都要回憶一遍這種恥辱,所以仇恨越積越厚。

  父親說,不僅僅是12月13日,也不僅僅是南京,整個中國都應該時常拉警報,提醒這個容易倦怠的民族在整個近代史中曾經遭受的那些恥辱,不僅是來自日本的。7月7日(盧溝橋事變)要拉;8月22日(火燒圓明園)要拉;8月29日(《南京條約》)要拉;10月24日(《北京條約》)要拉;9月17日(甲午海戰)要拉……歷數中國的近代史真是一種莫大的痛苦。

  我覺得父親說的是對的,我們渾渾噩噩、紙醉金迷地活著,快樂和平淡時常麻木我們那根叫做「骨氣」的神經,其實,每個人都是有這根神經,只是恥辱沒有被提醒。我想,我們是需要恥辱的,所以我們要記住那些日子,要記住靖國神社裡供奉的那些混蛋,還要記住小日本認為侵華理所當然地嘴臉……我們需要這些恥辱,只有這些,才能給我們鞭策,讓我們把仇恨刻進骨血裡。

  ——是的,我們本來就是需要仇恨的,也應該仇恨。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